談到腎病,大多數人都知道要控制飲食,其中最基本應該低鹽低脂飲食,因為鹽攝入、脂質代謝的紊亂均可以加重腎臟負擔,通常建議每日鹽攝入6克以下,但如有水腫或高血壓,可最低至每日3克。
除了低鹽低脂,還有最重要的一項是優質低蛋白飲食,患者應該限制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並儘可能提高優質蛋白質的比例,至少達到攝入總量的50%~70%。
雖然要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但是能量攝入還是要充足,每日應攝入30-35千卡/公斤×體重,全日提供的優質蛋白質食品應均分在三餐中,這樣既能減輕腎臟負擔,又可以保證身體更好地吸收利用。
「限制蛋白質飲食」是治療慢性腎臟病,特別是慢性腎衰竭的一個重要環節。低蛋白飲食可以減少尿液中蛋白質的排出量,減輕腎臟蛋白質、胺基酸代謝的負擔,延緩腎功能減退的速率,推遲進入透析的時間。
不過,低蛋白飲食不是不能食用蛋白,而是既要保證蛋白攝入適量,不引起營養不良,又不給腎臟造成太多負擔,只是要比正常攝入標準偏低。
那麼慢性腎臟病飲食對蛋白質的要求有哪些?其實人體攝入的蛋白質主要來源於膳食,患者應當合理組合穀物和豆類攝入。
植物蛋白質主要是穀物和豆類,穀類蛋白質含量約為10%,蛋白質含量不高,但由於我國膳食模式的特點,穀類仍然是我國居民膳食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組成也比較合理,是植物蛋白質中的優質蛋白質。
另外,動物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這類食物如:蛋清、牛奶、牛肉、家禽、魚等,營養價值優於植物蛋白質。蔬菜及水果都含有大量水分,但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低,因此不能作為蛋白質的來源。
具體來說,可利用的蛋白質來源如下:
肉類(動物蛋白)
腎功能衰竭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因其在體內可代謝產生一些含氮廢物,並通過腎臟隨尿排出。這並非不吃肉類,正相反,肉類、雞蛋、牛奶中含有的是高生理價值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程度高,是必須攝取的。動物蛋白中含必需胺基酸較多,生物利用度高。只要每天攝取量不超過建議的分量就行。
蛋類
雞蛋所含蛋白質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的完全蛋白質,其中的脂肪、鐵、鈣,也容易被身體吸收利用。雞蛋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1等,都是我們身體迫切需要而且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
豆製品
傳統觀念認為豆製品為植物蛋白,腎功能衰竭患者不能吃。但近年來研究顯示大豆蛋白為高生物價完全蛋白,消化吸收率達84%~98%,並且相對於動物蛋白,大豆蛋白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沒有明顯影響。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目前並無特殊或者可治癒腎病的「神藥」,尤其各大廣泛宣傳的無良網站,所以大家不能隨意聽信或者迷信廣告,科學治療、科學保健、科學養生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