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教授湯豔清和王菲團隊建立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精神疾病診斷決策平臺,為精神分裂症臨床表現的異質性提供了生物學解釋,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及Schizophrenia Bulletin等發表。
湯豔清和王菲團隊,在Molecular Psychiatry發表的題為"Identifying and validating subtypes within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based on frontal–posterior functional imbalance via deep learning"的研究,整合了臨床症狀、認知功能、影像學、遺傳學、行為學等數據建立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精神疾病診斷決策平臺,
解決了精神疾病長期以來完全依賴症狀學主觀判斷的臨床重要問題,為實現精準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發表的題為"Disrupted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architecture in functional connectomes in schizophrenia"的研究結果,為精神分裂症臨床表現的異質性提供了生物學解釋,對疾病的個體化臨床診療研究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團隊由國家傑出青年及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帶領,在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並在2019年及2017年分別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
近年來,在教學、科研、醫療等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績。2020年,中國醫大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5項,省部科技成果13項。未來,中國醫科大學將繼續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醫科強校而努力奮鬥。
延伸閱讀:
湯豔清,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系主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精神醫學科主任。
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接受過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培訓班—-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家庭治療和精神分析治療的系統培訓。擅長精神分裂症、抑鬱障礙、雙相障礙、焦慮障礙、強迫障礙、睡眠障礙以及各種功能性軀體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診斷與藥物/心理治療。對於老年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如老年抑鬱、焦慮、失眠以及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從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多模態腦磁共振影像學研究10餘年,科研思路清晰、敏捷,特別注重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
王菲教授,現任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副主任,影像研究所副所長,腦功能研究室主任,耶魯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
在臨床實踐中,注重精神疾病患者非藥物治療的應用及機制探討。此外,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多項美國國家級基金項目(腦與行為研究基金、Klingenstein基金青年科學家獎、NIMH事業發展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曾先後獲得美國NARSAD青年科學家獎、Klingenstein基金青年科學家獎、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等多項獎項。2017年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名單。
素材來源:中國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