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們》這部電影告訴你真正的朋友是什麼?人心是從來不能探討的。喜歡這種小人物的小故事,讓人覺得很接地氣,三人的友情,從一次意外的案件開始,漩渦慢慢變大,直到最後。把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主要演員演技都很好,尤其李光洙演員,當然池城、朱智勳更是實力派,是一部不禁讓我為男人友情留下眼淚的電影。
朋友不是表面的和平,真正的關係是內心的維繫,其實不要試探感情這種東西,它有時像紙一樣薄,有時像堅強後盾。一切的原因還是利益,在利益面前還是抵不過友情甚至親情的信任,即使好友在身邊,也無法再心無旁騖地在一起沒心沒肺,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越長大越孤單」。我的朋友啊,我可以為了友情,去隱忍,去獨擔,但最基本的信任請賦予我。
其實經歷了雪山事件後,三個男人就已經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了,光洙心思單純,他的世界裡只有這兩個朋友,仁哲簡直是大反轉,開始一點不喜歡他,後來看到他拼了命的去拿保單,把所有財產留給朋友,一開始騙保也是為了朋友,才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捍衛著這段友誼。
賢泰我不覺得他是自私的,只不過他過於的沉穩了,將一句話憋在心裡十多年也不曾開口問,也許怕開口了就沒有這個朋友了吧,其實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友誼。民洙軟弱無能卻犧牲生命成全朋友們;仁哲暴躁虛榮卻給賢泰留下全部財產,拎著空行李箱打算自我了結;賢泰看似冷情,卻在最後關頭放走仁哲,十七年前即使覺得自己會死也又拐回去救民洙。
機場那段戲導演從賢泰視角給強撐沒事的仁哲鏡頭,讓觀眾看到賢泰眼裡的仁哲除了貌似腳麻外確實無甚大礙,又在片尾加上賢泰即使先獨自逃命,但還是會回頭救下民洙的橋段,所以片名才叫好朋友們啊,朋友們不夠還要加個好字,可見關係。
民洙的命在十七年前是被泰賢和仁哲救回來的,十七年後把命還給了他們。仁哲聰明但喜歡投機,最終落到如此下場也是天意,但他是最重義氣的,把友情做到了極致,尤其是最後看的真是揪心,悲情又很驚喜。所以相互之間的信任是多麼重要,必須要把所有的問題都翻開了說。
前邊策劃縱火騙取保險,失誤害賢泰父母死傷的那段戲,雖作為一切悲劇的根源,但拍得挺有黑色幽默的感覺,後邊卻越發沉重,一度將蠻橫、算計、充滿小人相的仁哲逼為眾矢之的。最後結局反轉得挺虐心,受了重傷的仁哲坐在候機大廳中痛哭流涕到漸漸失去意識而死,這是多麼絕望的心情。男人間的友誼很微妙,看似無話不說嬉笑怒罵,卻有著比女性更細膩在乎的一面,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維繫著這段友情,那些未曾說出的有時收穫的不是心照不宣,卻是誤會深藏。
三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維繫著友情,友情真的很奇妙,懷疑和猜忌,一開始的誤傷變成最後的無可奈何,破碎之後大家的生活都不可避免的裂痕。殺死仁哲的其實並不是那一刀,而是賢泰對他的不信任,整整二十年的猜疑,在仁哲說出那句「我累了」的時候,仁哲就已經只剩下一個軀殼了。泰賢的人設比較複雜難懂,發生事情之前這段友誼簡單,珍貴,事情發生後,大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對待這段友誼,沒有誰對誰錯,遺憾悲劇卻也留下了。
男孩間的友誼有多牢固,男人間的友誼就越伴隨成長,伴隨著誤會的鴻溝變得越來越脆弱。成長的過程中,一個「隨身聽」埋下的隱患,十七年的朋友情,三個看著是好朋友,其實都是用各自的方式維繫著這段友情。影片類型是犯罪,但主題應該是在探討交友過程中自身應秉持的態度,沒有確定的事情不要妄加猜疑,保持真誠的心地對待朋友。
謝謝導演,編劇,以及三位優秀的演員,讓我感受到了男人們之間至深的友誼究竟是什麼樣的,無論是張揚的、膽小的、細膩的,這段感情都太讓人動容了。還有,對「友情」感悟越多,對這三個人的友誼就越是敬佩,韓國電影對人性的探討從來都是如此深刻。
最深的誤會就是,在人生的某個時刻,你經歷了一些事,不方便說,也覺得不可以說,心裡卻已經下了錯誤定論,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這雖不是電影的主題,卻是每個人生活中,那些你明白或者不明白的,事情的真相。電影沒有壞人,但是卻也沒有走到完全的正路上,明明是好的憧憬和希望,卻因為意外讓人生走向了失控的方向,既可憐又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