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口罩難求,一些宣稱有貨源的企業通過自家APP售賣口罩。但有不少消費者近日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下載幾款APP註冊並下單後發現,商家先是遲遲不發貨,過了幾天又強制取消訂單,懷疑企業沒有貨源或者貨很少,借賣口罩之名行推廣APP之實。(2月17日《工人日報》)
商家這樣的做法,實在讓人哭笑不得。疫情之下,口罩難求,很多人會因焦慮輕信一些信息。但是,此種做法到底是在耍小聰明,無論披什麼樣的馬甲,都早晚會敗露,註定會敗壞大名聲。
著名詩人食指作品《命運》中有這樣的詩句:「好的聲望是永遠找不開的鈔票,壞的名聲是永遠掙不脫的枷鎖。」在大數據時代,對開門做生意的商家而言,更應該一點一滴積累好的聲望,慢慢形成屬於自己的品牌,用心用情留住老客戶吸引潛在客戶,而一旦急功近利不擇手段,不但會欲速而不達,還會導致之前的聲譽蕩然無存,進而因為壞名聲而背上永遠掙不脫的枷鎖。
從危害惡劣的程度說,這種做法一點也不比那些哄抬價格的商家差。須知,在新冠肺炎病毒面前,人們為口罩發愁、焦慮,不僅是簡單的心理素質問題,而是因為口罩是實實在在的隔離病毒傳播的有效屏障。反之,一些商家本身沒有貨物,不管是囤貨待提價也好,還是利用消費者購買防護產品的急切心理誘導下載APP也罷,這都直接危害公眾生命健康安全。
何況,一些商家如此處心積慮,除了只是增加APP下載量、增加新用戶、帶來流量等,竟然還是企圖在消費者註冊下單中套取個人信息。這在個人信息被泛濫販賣的當下,更見商家陰險而歹毒,不得不引起警惕重視。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商家不去追求大智慧,而是習慣性耍這種小聰明,最大的根源還在於商家單方面取消訂單(俗稱砍單)後承擔的責任有限,為此付出的成本較低。也是因為如此,近年來平臺砍單問題時有發生,已經成為消費投訴熱點之一。
無論出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還是規範促進健康的營商環境,或者是戰勝疫情需要,相關部門都不該坐視不管,特別是應該藉助疫情防控建立起來的狠招加大監管力度,有效制止此類行為上演。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