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條與時間賽跑 可以連拍的Robot Royal膠片旁軸相機

2020-12-23 什麼值得買

本文經《攝影之友》雜誌社授權轉載,原標題《PRobot Royal 用發條與時間賽跑》,作者:冷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果說徠卡相機代表了德國相機製造工業的巔峰,那麼還有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品牌則是德國實用主義相機的典型。那就是源自戰爭需要而研發的、並不為人熟知的Robot Royal發條相機。為了更快速、方便地拍攝照片,德國人設計了它,並希望與時間賽跑。

精緻工藝源自戰爭

相比其他知名德系相機品牌,Robot Royal並不被很多人所熟知,而熟悉它精湛的機械設計和獨特的拍攝方式的人或許不知道這些都是源於戰爭的需要。

當今手機攝影大行其道,各種攝影APP更是層出不窮,Instagram、Nice、Lofter 開始引領手機的方形構圖,這種構圖不分橫豎,更適合在手機中觀看。但是追溯到膠片時代,方形構圖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Hasselblad、Mamiya等120中畫幅相機,大家很難想像 80年以前,在LeicaM3 當紅的年代,還有一臺相機因為它的軍工背景一直鮮為人知,但論設計、論材質絕不在Leica之下,24×24mm方形135mm底片可拍攝 57張照片,它在不用電池,完全依靠發條的情況下達到每秒5張的速度,一次性可拍攝20張,這臺相機就是傳說中Robot Royal。

Robot Royal來自於德國的Otto Berning公司,這家成立於1933年的公司旗下主要產品包括Robot I、Robot II、Robot Star和Robot Royal 四大系列,生產期跨越三十多年,公司自建立之初便與軍事用途脫不了干係。在黃金的機械年代,電機尚無法做到小型化,而戈林的德國空軍Luftwaffa在二戰中便廣泛使用了大量堅固,耐用,方便連拍的Robot作為航空相機的補充,幫助德軍拍攝了大量航拍照片。而且由於使用24×24方畫幅帶來的小巧特性,Robot也受到了間諜界的青睞,成為了很多間諜隨身使用的捕捉設備。

ROBOT的歷史足跡

1934年,RoBot相機首次在萊比錫博覽會上公開亮相。1936年,機器人I代銷售業績不俗,為業餘攝影愛好者提供了成熟的相機。1937年,機器人相機在巴黎世界展覽會上獲得了「Grand Prix」的殊榮。1939年,即在機器人I代相機誕生5年之後,機器人II代終於問世。1943年,杜塞道夫遭遇炮彈襲擊之,公司搬遷至薩克森州。1946年,貝爾寧籌集到了試生產的資金。半年之後公司又開始出售相機。1948年,月產量已達到850臺,生產的還是機器人II代。1949年,生產的所有相機幾乎都用於出口,以滿足賠償要求。

從戰場到運動場

今天介紹的這臺Robot Royal是Otto Berning公司的頂級系列,於1953年-1969年期間生產,分24X24mm和36X24mm兩種畫幅,配備聯動測距系統,長期為軍方生產攝影器材,Robot相機用料非常考究,機體大量使用不鏽合金和黃銅部件,因而牢固耐用,號稱堅不可摧;同時它的結構複雜,聯動精密,獨特的機械發條系統可以支持連續拍攝,而無需每次手動過片和上弦,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領先業界的技術。

Robot Royal搭配了zeiss 鏡頭本身沒的說的優秀畫質,而且機身在開始使用的時候也有不少驚喜。甚至還可接上專用24V馬達,再裝上專用的電影片盒,簡直就成了一臺電影攝影機。

讓「機器人」重生

首先Robot Royal聯動測距取景器放大倍率為0.5X左右, 測距基線長62mm,黃斑對焦也算清晰。發條扳手在相機底部,要確保每次上緊,以免快門不能觸發。另外在長期不用時建議也要擰上兩圈,避免發條失去效能。

這次嘗試用Robot Royal拍攝極限運動題材,出來的感覺還很有味道。但是由於機身的問題,畫面有些失真,不過也增加了稍許神秘感,上緊發條一次拍攝4秒內的動作還是夠用的,最後也可以導入視頻做成老電影的效果。總之這臺機器確實很有性格,駕馭起來也不是一件易事,很適合把玩。現在市面的價格也不會很貴,相信喜歡的朋友一定有緣分可以找到一臺自己的Robot Royal。

Robot Royal連拍測試

由於Robot Royal全機身採用的都是機械結構,並且依靠發條動力為快門提供動力。因此即使是在近70年後的今天,Robot的快門依然精準耐用。這組雪場拍攝的連拍照片就是使用Robot Royal完成的,只要將Robot Royal的發條上緊就完成了一次精準的運動連拍。

Robot Royal搭配鏡頭類型

Robot Royal鏡頭分兩種畫幅規格,分別適用於全畫幅的36和方格的24,所搭配鏡頭群主要由schneider及ZEISS提供。

其中全畫幅鏡頭包括:

ZEISS 50/2 Sonnar(36)schneider 35/2.8 Xenogon(36)schneider 45/2.8 Xenar(36)schneider 50/1.9 Xenon(36)schneider 75/4 Tele-Xenar(36)其中方畫幅鏡頭包括:

schneider 30/3.5 Xenagon(24)schneider 38/2.8 Xenar(24)schneider 40/1.9 Xenon(24)schneider 90/4 Tele-Arton(24)schneider 135/4 Tele-Xenar(24)schneider 360/5.5 Tele-Xenar(24)

相關焦點

  • 膠片攝影百科之二:不止於徠卡 旁軸相機究竟是個啥?
    既然我們還是應該繼續拍膠片的,那麼我們就需要相應的拍攝工具——膠片相機了。本系列文章從本篇開始連續四篇文章將會介紹膠片相機的大致分類,以及經典品牌和型號的陳列。這四篇文章以四個膠片相機的主要類型——旁軸相機、單眼相機、雙反相機和大畫幅相機為維度。需要說明的是,膠片相機並不僅限於這四個品類,只是這四個品類基本能夠將大部分膠片相機進行分類。
  • 為什麼想用膠片相機拍照?用膠片相機需要注意這些
    發現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接觸膠片攝影了,原因一是喜歡膠片相機的色彩二是用膠片相機的拍攝感覺吧。膠片拍攝出來的色彩自然是不用贅言,筆者用過一大段時間後發現平時出門更喜歡帶著膠片相機而不是數位相機。膠片相機從構圖,測光到調節參數再按下快門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其圖像的質感也別具一格,所以今天除了談談為什麼用膠片相機拍攝,還要給大家講講入手膠片相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如果是日常生活記錄,可以就選擇可以更換膠捲的傻瓜相機就可以了。
  • [塵封於歷史的神器]——Epson R-D1旁軸數位相機
    通過ZAKER知道了數字尾巴這個地方,看了一段時間覺得這裡不錯,然後經過2天的辛苦跟帖,終於可以到發帖的級別了。 希望能把這篇文章寫成國內最詳盡的關於R-D1的介紹文!我玩過很多相機也拍過不少片子,幾乎每個朋友想買相機時都會來諮詢我,當他們問我你最喜歡哪款相機時,我都會向他們推薦R-D1,悲劇的是從沒有一次推薦成功,因為它實在太小眾了。
  • 向初涉膠片攝影愛好者推薦一款相機:鳳凰205旁軸照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鳳凰205旁軸相機,是由位於江西上饒附近的江西光學儀器總廠出品的。不過該機實際上是在1983年6月由海鷗205改名而來的,按照莊克明老師《中國照相機》書中的介紹。該機當時的售價為215元。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重回膠片時代 十部高性價比膠片相機推薦
    歷史:如果說到最小的35mm旁軸相機,奧林巴斯XA絕對會榜上有名。這部在1979年至1985年上市銷售的膠片相機,擁有一支成像銳利的Zuiko 35mm F2.8鏡頭。這部全自動緊湊型相機的機身前部有一個+2EV的曝光補償撥杆,其測光單元位於鏡頭正下方,內置彈出式閃光燈,並可以使用濾鏡。入選原因:L35AF乍看上去像是一部廉價塑料相機,其實不然,該相機機身採用金屬與塑料材質,其鏡頭銳利、測光精準,且自動對焦也非常準確。此外,該相機由兩節普通AA電池供電。從技術層面來說,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膠片相機,唯一的缺點是其體積稍大。
  • 膠片相機適合新手嗎
    現在的人對於數位相機來說是非常熟悉了,而對於膠片相機那就有點陌生了,畢竟有的人還沒有見過膠片相機。膠片相機是以前的傳統相機,成像使用的是交卷或是膠片,顯現圖像是用的是化學藥水洗片。那麼膠片相機適合新手用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攝影新手適合膠片相機嗎?
  • Rapid膠捲、發條過片的半幅相機:日本富士Fujica Rapid D1!
    Fujica Rapid D1是日本富士公司在1966年推出的一款使用Rapid膠捲的旁軸相機,該機主要的特點有兩個:1、該機為一部半幅相機;2、該機是發條為動力進行過片的相機。說到日本富士公司,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因為即使沒用過Fuji的相機,但應該不會沒有用過Fuji的膠捲,哈。實際上,Fuji公司最早就是生產膠捲的。Fuji公司成立於1934年1月20日,成立之初產品就是各種膠捲。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富士公司開始生產軍用光學玻璃產品,並在1948年開始生產照相機。
  • 盤點膠片時代的經典神機
    劃時代的徠卡M3旁軸相機徠卡M6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徠卡公司推出了M6型旁軸相機,這也是徠卡公司推出的最後一款純機械快門旁軸膠片相機與質感十足的徠卡旁軸不同,康泰時主要看準了可攜式相機的市場,T2正式這個思路下的產物,這款相機可以輕易裝進衣服口袋,在關閉狀態下幾乎沒有突出部分,鏡頭會收縮到機身內,十分便於攜帶。康泰時T2雖小,但功能部件俱全,並且自動化程度較高,快門速度選擇、對焦、卷片等功能都由相機自動完成,能夠讓攝影師在第一時間抓拍到精彩瞬間。T2小巧便攜的特點還讓它成為了街頭攝影師的創作利器。
  • 伊爾福復刻60年代膠片相機 推出Sprite 35-II
    對於玩不起可換鏡頭膠片相機的文藝青年們有新選擇了,英國膠捲製造商伊爾福推出了新款傻瓜式膠片相機Sprite 35-II,它採用了可換膠捲設計。按照伊爾福官方介紹,Sprite 35-II是一款向上世紀60年代初Ilford Sprite 35相機致敬的產品,它復刻了後者操作模式。
  • 帶你感受膠片攝影的魅力
    這就是膠片相機不同於數位相機的地方。數位相機既可以瀏覽拍攝的照片,又可以隨意刪除,非常方便。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人用膠片來拍攝呢?只因為膠片的色彩更加濃鬱,色彩更飽和對比度更高,寬容度更高,成片有顆粒,照片呈現獨有復古感。
  • 如果你是個拍立得迷 那就不能錯過這款RF70旁軸相機
    雖說現在數位相機滿天飛,甚至手機攝影也來湊熱鬧,但依舊不能阻止我們對膠片相機的熱愛。而在膠片相機中有一種最受大眾歡迎,使用度也相對最高的就是拍立得,簡單好用不說,在這個年代拿出一臺拍立得來還是有點炫的。
  • 怎樣用徠卡的菲林相機(旁軸相機)進行街頭攝影?
    在那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在對焦環上粘上一個對焦手柄(你可以在eBay上找到),或者你也可以記住那種對焦的感覺──手腕旋轉的方向與角度。當你在進行街頭攝影時,你最不想做的事應該是:把徠卡舉到眼前,盯著取景器裡的黃斑對焦,然後用5-10秒鐘的時間拼命調整對焦環直到黃斑重合。
  • 膠片機又流行 最值得擁有的10部膠片相機
    有些頑固的膠片玩家的相機裡其實一直不缺少彈藥。 和國內相比,其實國外的相機玩家裡也有相當多的膠片死硬派。很多人追求攝影的儀式感和過程,因此選用膠片作為自己攝影學習的一個部分。 不過現在還在生產的膠片相機幾乎沒有了,前兩年聽說尼康有兩款膠片相機還在生產,就是尼康F6和FM10,不知現在還有沒有停產。
  • 給上海人的不正經膠片相機推薦手冊
    可以使用現在的鏡頭可以拍出更細膩的畫面能使用大光圈鏡頭更好的拍妹子也能用廣角鏡頭去拍大的場景相當靈活好用3.撫摸操作黨的福音:純機械老相機 這類相機一般分為機械單反和機械旁軸兩者有一定區別但zui大的特點是相同的所有的參數需要自己調節沒有自動對焦,必須手動去調節甚至有的年代久遠的機械相機連測光表都沒有這一切就導致
  • 回歸最純粹攝影體驗 富士X-Pro3旗艦旁軸相機評測
    [PConline評測]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在富士X-Pro1誕生伊始,到今天的主角X-Pro3,富士一直在用復古情懷結合科技創新,用心去做適合攝影師拍攝用的數位相機。而這次富士X-Pro3旁軸相機再次將復古情懷和極致畫質升華到最高點,能拍出細膩膠片味的膠片模擬功能,創新性的隱藏式LCD觸控螢幕和OVF/EVF混合取景器,給攝影師帶來最純粹的拍攝體驗,增加了不少的拍攝樂趣。
  • 膠片上的記憶 500塊玩轉膠片(上)
    如果你想玩,想去感受為一張底片注入靈魂的過程,就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進入膠片的世界吧,這張入場券僅僅需要不超過500塊錢的成本!什麼?不信?筆者將帶您從挑選最便宜的機器,到用不花錢的方法把拍出來的底片數位化,用最少的錢來玩轉膠片。
  • 佳能膠片時代終結:最後一臺膠片相機售出 再無新款
    膠片相機的結局,在世界上最大的膠捲廠商柯達破產時就已經註定。這些年來,膠片相機雖然受到數位相機的衝擊但依然有少許廠商沒有完全放棄膠片相機。近日,相機界巨頭之一佳能正式宣布已售出最後一臺EOS-1V膠片相機,從此不再生產新款膠片相機。
  • 膠片相機的優點和缺點或用膠片相機拍照的優缺點
    膠片相機是以前的照相機,是採用膠片作為圖像的載體。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字式照相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數位相機,那麼膠片相機相對於現在的數位相機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今天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講講膠片相機的優點和缺點。
  • 向初涉膠片攝影愛好者推薦一款相機:江西鳳凰光學製造的鳳凰205...
    今天介紹的這款鳳凰205旁軸相機,是由位於江西上饒附近的江西光學儀器總廠出品的。不過該機實際上是在1983年6月由海鷗205改名而來的,按照莊克明老師《中國照相機》書中的介紹。該機當時的售價為2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