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反映: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感覺孩子的行為舉止古怪,性格暴躁,稍不順心就動怒,發脾氣,做事情任性,常常違背家長意願。孩子只要一鬧起來,眼裡就只剩下他自己,對周圍所有人態度惡劣、言辭尖酸刻薄,甚至在很多場合瞎鬧騰,令父母很難堪。
父母困惑,感慨孩子內心脆弱,凡事經不起敲打,就像玻璃一樣易碎,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玻璃心」!
玻璃心的定義:是一種網絡用語,意指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行為習慣中,判斷孩子是否存在玻璃心。小孩的玻璃心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孩子的玻璃心和其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我們已經透視孩子脆弱的內心與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一顆堅強、勇敢、樂觀的心呢?
我覺得可從培養孩子自信心和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兩個方面開展:
自信是人生發展和成功的心裡基礎,又是能力和意志的催化劑。自信心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個性品質。
自信心強的人凡事相信自己,信任自己,不依賴,不依靠別人的幫助。父母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時更注重於對孩子外在技能的培訓,往往忽略孩子內在力量和精神品質的培養。自信心就是孩子的內在品質。
自信心並非天生,而是靠後天培養,培養孩子自信應該做到:
1.培養孩子不斷鼓勵和自我肯定。孩子一般是通過父母或者其他人的態度來判斷和確定自我價值的。如果父母經常用語言鼓勵孩子的言行舉止,讓孩子提高自我認識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行;當孩子做事失敗後,父母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鼓勵孩子嘗試解決問題,去克服困難,最終去取得成功。強化孩子認識自己是擁有巨大能量的,並只要在某個領域努力深耕,持之以恆就一定會走向成功。從父母的不斷鼓勵和肯定聲中慢慢轉化為對自己的鼓勵和肯定,從而不斷提高自信心。
2.讓孩子敢於提出意見。要想培養孩子自信心,有一個好的做法,那就是要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敢表達意見,而自信的孩子強於表達意見。偉大的父母在家善於構建家庭民主決策,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商議,決策中來,這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最有效的辦法。
3.揚長補短。一個人的自信心最大來源於他人對自己的肯定。父母要對孩子自身的長處心中有數,不斷強化孩子擅長的領域,培養孩子特殊的才能。孩子在人群中,某一項特長總能吸引周圍人的目光,成為注目的對象,當孩子的能力被人肯定後,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強。孩子的短板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這時需要家長多用微笑,讚許的話來鼓勵孩子。如果成天針對孩子的短板,不斷強調孩子「沒出息,某方面能力很差勁」,這就是一點點地在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
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託茨提出「逆商」的概念,它的英文全稱是Adversity Quotient ,簡稱AQ,指人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抗挫商」分成四個方面:控制,耐力,歸因,延伸。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關鍵就是做好這四點:
1、控制情緒。情緒的自控能力,需要我們正確認識情緒,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等各類情緒發生,當不滿情緒來臨時,我們首先要從內心去接納這種負面情緒,管理好情緒。我們可以暗示自己「生氣是正常的,但我能控制好」。學會用委婉,平淡的方式,「深吸一口氣或者出去轉一圈」把情緒宣洩出去,而不是大發雷霆,任由情緒失控。
2、鍛鍊耐力。要鍛鍊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要讓孩子獨立面對碰到的困難,父母不輕易出手直接幫助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動手,鍛鍊孩子的忍耐力。孩子一碰到不會搭的積木或玩具,一哭,父母就立刻幫孩子搭建好,這樣孩子就失去了一次受挫折教育的機會。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孩子積極面對遇到的每一個問題,迎難而上,讓解決問題的時間多停留一會,而孩子在解決過程中抗挫能力也得到加強提升。
3、分析原因。我們父母要避免盲目式地鼓勵,關鍵是分析孩子失敗的癥結,孩子不能直面挫折,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就無法戰勝困難。孩子之所以能不怕困難和挫折,最主要是找到了失敗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4、阻止延伸。 打倒人的往往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產生的消極態度,這種消極態度慢慢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自己帶著挫敗感做事,從而總認為自己做事不行。
俞敏洪說:父母給孩子傳遞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學要重要得多。
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需要我們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逆商。自信心是讓孩子碰到問題時,永遠相信問題是可以戰勝的;提高逆商是讓孩子一直堅持走下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育人先育己,關注我,我和你一起談教育。歡迎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