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2020-12-11 人民網環保

原標題: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植物葉相即葉片形態特徵,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陳文允博士在周浙昆研究員的指導下,基於我國溼潤、半溼潤地區3166種木本雙子葉植物地理分布數據,建立了在732個縣域內包括單葉、波形葉、葉面積、葉尖形態、葉基形態、葉片長寬比和葉形等21個葉相特徵地理分布。葉相特徵的地理分布具有顯著的緯度分布規律性,沒有明顯的經度分布規律性。分析認為,這些地區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分布規律主要由溫度和降雨量共同決定的,同時也受到亞洲季風氣候下季節性降雨變化的影響。

  此外,他們還建立了13種氣候參數的多線性傳遞函數,利用年均溫和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對我國現在年均溫和年降雨量作出預測,並使用預測年均溫和年降雨量冗餘值的分布,檢測這兩個傳遞函數運用於古氣候重建的適應性。結果表明,基於大數據的年均溫多線性傳遞函數對年均溫古氣候重建要比使用單線性傳遞函數更精確和適用範圍更廣;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基於大數據的年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適於對中國亞洲季風影響區域內年降雨量的古氣候重建。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古植物學期刊《古地理·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趙漢斌)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相關焦點

  •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區別 怎麼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佔總數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那麼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有什麼區別呢?
  • 「嘮嘮」雙子葉、單子葉
    SPRING THE FLOWERS HAVE BLOOMED NICE DAY ONE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雙子葉植物
  • 科學網—樹葉的葉緣能指示過去溫暖的氣候
    樹葉的葉緣能指示過去溫暖的氣候 樹葉的形狀和功能特點主要受氣候影響,不同的葉狀特徵可以作為生物代用指標來指示當前和過去的陸地環境狀況。尤其是具有全緣葉的雙子葉木本植物在當地植物中所佔的比例(E值)可以很好地反映當地的年平均溫度。
  • 南京土壤所揭示木本植物系統發育特性對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課題組於2015-2016年的植物生長季分別採集了長白山、東靈山、神農架、天目山和古田山的樹木根基土(共343份,包括58個木本植物種類),利用高通量測序和系統發育向量法,解析了樹木種屬的系統發育關係、非生物因素的環境選擇和地理空間的阻隔對森林根基土土壤真菌空間分布的相對貢獻
  •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2020-05-27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Vol·25-2020|葉片膨壓損失點與耐旱性以及葉碳經濟性狀相關聯
    9個樹木群落不同樹種πtlp與乾旱指數(年降水/年潛在蒸發量,即該指數越小氣候越旱)呈正相關關係,乾旱地區群落個體的πtlp較溼潤地區的更負(Figure 1.)。如Figure 2所示:基於3個木本群落(乾熱河谷、熱帶雨林、亞熱帶)的各自所有樹種以及不同類型群落(常綠/落葉),πtlp與葉水力安全裕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膨壓損失點越低安全裕度越低)。這種現象也可能由於這樣一個事實:膨壓損失點越高的樹種表現出的等水行為程度越高(氣孔調控更嚴格以防止水力功能損害),使得乾旱期間葉水勢下降幅度更小,這就造成了更高的安全裕度。
  • 人才強校 | 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研究團隊通過對基因序列比對分析,發現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ZmDMP在雙子葉植物中的保守性較高。為驗證其在雙子葉植物上的功能,研究團隊對擬南芥中的ZmDMP同源基因進行敲除,成功獲得了擬南芥的單倍體。該研究首次將玉米孤雌生殖單倍體的誘導方法拓展至雙子葉植物擬南芥中,並建立了基於螢光的擬南芥單倍體籽粒鑑別方法,為建立雙子葉作物單倍體育種技術體系奠定了基礎。
  • 木本植物葉片衰老研究進展
    通過對生長在德國的銀樺樹(Betula pendula)、馬慄樹(Aesculus hippocastanum)、山毛櫸(Fagus sylvatica)和夏櫟(Quercus robur)等4種木本植物長達50年(1951~2000)的觀測數據分析發現,葉片衰老進程和溫度的相關係數R2並不高(約為0.21~0.51),低於葉片發生(leaf-out)和溫度的相關性R2(約為0.65~0.78) [
  • 揚州現有500多種木本植物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至少10種
    據揚州職業大學以及其他單位專家近年統計,揚州市現有木本植物500多種。  全市有500多種木本植物  揚州職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陳衛元介紹,揚州樹種的調查統計工作一直在進行,這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工作,「城市綠化、農村植樹造林,每年都有新的樹種引進。」揚州現有500多種植物中,既有鄉土樹種,也有外來引進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大部分是被子植物。
  • 觀葉盆景植物的冬季養護
    保暖防凍,是觀葉植物安全越冬的一項重要養護工作。根據觀葉植物對越冬溫度的不同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採取不同的保暖防凍措施。第一類,越冬溫度不能低於5攝氏度的觀葉植物,如天門冬、花葉常春藤、鵝掌秋、八角金盤、花葉如意、海芋、冷水花、蒲葵等、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在一般的防寒設施下安全越冬,也可入單層塑料大棚或一般的溫室。
  • 河南發現掌葉大黃等三種野生藥用植物新分布
    > 7月4日,記者獲悉,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河南省專家委員會專家近日在赴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中藥資源普查時,新發現了在河南有分布的三種野生藥用植物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
  • 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家族樹—新聞—科學網
    由於1.37億年前的一個共同祖先,這些被稱為單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的根、種子,甚至是葉子都看起來很像。如今,一項最新的遺傳學研究揭示了原因:儘管所有這些植物如今都是「旱鴨子」,但它們的祖先曾生活在水中。 【《科學》相關報導】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密蘇裡大學分類學家Peter Stevens表示,此項工作令人信服。「它讓你思考單子葉植物特徵的起源。」
  • 奇花異木之:值得重視的木本油料植物,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竹柏在我國分布較廣,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區都有分布。葉長3.5~6釐米,寬約2釐米;種子圓球形,直徑12-15毫米,成熟時暗褐色至紫黑色。它的種子含油量32%,可榨油供點燈或作工業用油。它的木材淡黃色,紋理細緻,材質輕軟,為做家具及建築的良材。花期在4~5月間,種子在9-10月間成熟。
  • 植物栽培與種植之:現今非常流行的室內觀葉植物——變葉木
    但是很多人對於觀葉植物的習性不太了解,不知道怎麼養好這些植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編選出幾十種觀葉植物,從形態特徵、適生環境、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內容豐富,簡明易懂,一定能夠滿足廣大花卉愛好者的需要。今天呢,給大家介紹的植物種類是變葉木。變葉木( Codiaeum variegatum var. pictum)別名酒金格。
  • 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的保護和現狀
    從頒布的情況來看,從中可以看出光葉蕨等三種屬植物的珍稀程度,以前我們已經介紹過世界上最耐寒的高山蕨類植物玉龍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光葉蕨。光葉蕨(學名:Cystoathyrium chinense Ching),為我國特有物種,屬於蹄蓋蕨科、光葉蕨屬常綠蕨類植物。
  • 植物緬甸:琴葉珊瑚,見證一段植物緣的開始
    它也是我跟詠梅結緣的開始,她分享到「植物上癮者」的第一張美圖就是琴葉珊瑚,自此開始了一段美妙的植物緣。 熱帶的氣候到底更適合它,比在重慶見到的要豐滿一些。 琴葉珊瑚的小花很精緻。傘房狀聚傘圓錐花序生於小枝頂端,每朵小花有五枚絳紅色的花瓣,雄花有雄蕊10枚,分為上下兩層,縱裂的金黃色花葯十分醒目。雌花有3根細長的柱頭,每枚柱頭再二裂。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神秘的「草」曾「銷聲匿跡」30多年1963年,光葉蕨首次被發現。
  • 也是蒾了丨莢蒾、雪球莢蒾、枇杷葉莢蒾、地中海莢蒾、木本繡球、瓊花、天目瓊花、歐洲莢蒾、珊瑚樹與飯湯子
    這次又是10種忍冬科莢蒾屬植物,除了野生的飯湯子,其他綠地均有應用。首先,根據常綠還是落葉,分為2組:1.常綠:枇杷葉莢蒾「山枇杷、皺葉莢蒾」、地中海莢蒾、珊瑚樹「法國冬青」;2.落葉:莢蒾、雪球莢蒾「粉團」、木本繡球「木繡球、繡球莢蒾」、瓊花、天目瓊花「雞樹條莢蒾」、歐洲莢蒾、飯湯子「茶莢蒾」。
  • 昆明植物所發現一種外來入侵植物椴葉鼠尾草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生胡國雄、向春雷博士和劉恩德博士在對鼠尾草屬(Salvia L.研究人員詳細調查了椴葉鼠尾草在中國的分布,並推斷該種可能於20世紀90年代初伴隨著花卉引種首先進入昆明,然後迅速向昆明周邊地區擴散,目前最遠已分布到四川省米易縣;此外,還首次證實了國外廣泛採用的「澳大利亞雜草評估系統(Australian Weed Risk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