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真實的索馬利亞海盜劫船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菲利普船長》近期還在香港熱映,曾經憑藉《費城故事》和《阿甘正傳》兩度拿下奧斯卡影帝的湯姆·漢克斯,被觀眾普遍認為,這是他的又一部衝奧之作。
片中,湯姆·漢克斯幾乎沒有表演的痕跡,帶領觀眾領教了索馬利亞海盜如何登船,如何打劫,如何把船長押為人質,美國空軍無人機如何進行海上偵查,以及空軍營救的整個過程。龐大的美國空軍面對四名索馬利亞海盜束手無策,看得令人緊張而大長見識。昨日,深圳晚報記者在香港觀看了影片。
主角:湯姆·漢克斯演活了船長
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幾近完美,從開始的害怕,到後來的鎮靜,再到最後徹底被嚇尿的整個過程,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片中,他被索馬利亞海盜稱為「愛爾蘭佬」(irish),確實,他在片中模仿了波斯頓口音,表現出美國愛爾蘭籍船長的特徵,他那麼有尊嚴,但被幾個十七八歲的索馬利亞海盜任意戳打,讓觀眾看得心疼而可憐。
但不單單是可憐,他也曾膽大,固執地認為海盜不會怎麼樣?他們要的是錢而不是命,拿錢給海盜,結果被劫持到救生艇上忍受海盜的折磨。整個過程,湯姆·漢克斯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事情真的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事實上,中年發福的漢克斯不再帥氣,頹廢起來,像個糟老頭,在他的身上並沒有什麼地方能讓觀眾格外喜歡,但是當你離開影院時,你的腦海裡確確實實地記住了那位船長,這就是湯姆·漢克斯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
除了湯姆·漢克斯,其實令觀眾更為印象深刻的是索馬利亞海盜。簡短而蹩腳的英文,黑瘦又有力量的身板,勇猛但也有害怕時的慌亂,看過一次,真實的海盜形象從此與文藝創作的加勒比海盜形象區別開來。
手法:把電影當紀錄片拍
影片最牛的是,沒有商業大片的討厭的氣氛渲染。小艇死命追趕大船,大船全力全速航行甚至轉彎,想用巨浪甩開小艇,畫面真實可信,生動地展現了小艇如何趕上大船,如何在輕機槍的掩護下,最終把梯子搭在了大船的船體上。
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是一位把電影當紀錄片拍的優秀導演。2002年的《血腥星期天》裡,他就是此類風格的先鋒:重現1972年北愛爾蘭一場遊行變血腥屠殺的慘烈畫面,影評人稱,「轟動一時,並將轟動一世」。以後的《諜影重重2》和《諜影重重3》照樣延續此風格,讓天馬行空的間諜行動顯得更具行動力且非常接地氣。對,就是接地氣,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於被劫持的貨船現場,特別是,小艇登大船的場景,像極了真正的海盜。
場面:過程細膩而富有挑戰
影片75%的鏡頭是在海面上拍攝的。畫面也不僅僅局限於被劫貨船和救生艇上。海盜剛剛劫持的是一艘美國貨船,並得意洋洋喊出「It’s Americans」不久,美國的無人機、軍艦、空降兵、就已經全部出動了,陣勢龐大,當然是為營救船長。
但強大的空軍對四名海盜束手無策,耗時耗力耗油成為電影後半部特別牽動人心的場景,觀眾也知道船長最終能獲救,但就是這個救人的過程,表現得特別細膩而富有挑戰,每一個鏡頭都不容錯過。當船長鮮血模糊地被營救後,他的驚恐萬狀,他想見妻兒的表情,令很多觀眾簌簌落淚。(記者 裴軍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