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這些話語都是經過老一代的經驗總結下來的,聽起來十分有趣,但仔細品來,卻發現十分有道理。這些有趣的言語,便是農村俗語。有些是關於生活經驗總結的,例如「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體現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也有關於天氣預測的,例如「天上魚鱗斑點,曬穀不用翻」,對農民安排農業十分有幫助。還有關於建房禁忌的教誨,例如「不怕青龍萬丈高,就怕白龍抬頭望」。
小時候在農村就能經常聽到老人用這些諺語比喻生活中的事和物,那時候不太懂得其中的寓意,如今回想過來,不得不感嘆老祖宗智慧之深。而今已經離開農村生活,但總對農村有一種不舍的情懷。有對鄉村父老的不舍,也有對農村風土人情的珍重,更有對農村文化的不念不忘。農村俗語以幽默風趣的特點吸引著我們,值得我們去仔細學習和揣摩。那麼,小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家親三代,宗親萬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家親三代
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家親」代表的含義。農村的親戚關係鏈比較「複雜」,家親代表的是姨,舅舅,姑親等等。可以看出,家親大多數都是母親家族一方的親戚。在大多數農村人的潛意識裡,親戚間的關係也分「等級」,平時來往得比較頻繁的親戚,關係會比較密切。反之,如果平時來往交流得比較少,關係會相對疏遠。而家親的親戚大多數屬於第二種情況,由於親戚間平時相處的機會比較少,來往也不頻繁,久而久之,感情會變得越來越疏遠。經過三代時間的衝擊,原本就不深厚的感情,愈發淡薄,甚至會出現不相來往的情況。
宗親萬代
此處說的宗親,最主要是指父親這邊的親人,比如自己的叔叔,大伯,姥姥姥爺等,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直系親屬。一般而言,宗親和我們相處的機會比較多,有的人是同住一個屋簷下,接觸的機會比較多,感情也比較深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感情不但不會被衝淡,反而會更加深厚。所以平時有什麼事情,大家都能把勁兒往一處使。但凡哪家人有什麼困難,大家都能坐下來商議解決方案,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實生活中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似乎和「家親三代」更相似。大家平時都各忙各的,彼此間的交流和往來變得越來越少,那份原本厚重的感情和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久而久之,大家的際遇變得越來越不同,由於處於不同的生活圈子,興趣點也不在同一條線上,大家坐下來也不一定能聊到一塊兒去。
但其實,萬水千山總是情,千秋萬代宗親傳。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何必在意是「宗親」還是「家親」,只要大家能積極維護,平時間多交流,多往來,這份原本就在的關係,始終走不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