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收到一個問題,是關於大三建築生是否適合出國重讀本科?
他說他在一個非老八校中流985的學校讀五年制建築學,年級排名前10%。在高考填志願時本有出國讀本科的想法,因此在選擇學校時就更注重學校名氣而非學科。他後來進入大學後,覺得各方面都挺滿意的,也就準備研究生再出國。
但是他慢慢地了解到更多關於其他學校的情況,又發現了自身的差距。而且發現同年級的同學,也有的已經收到了國外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他就又萌生了留學的念頭,希望大三準備一年後出國讀本。計劃是去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UCL)。
但是他一邊擔心自己大三出去讀本科有些晚了,一邊又擔心申請時的準備工作很多。他怕自己了解得不夠,希望能給他權衡下利弊。
01國內本科
首先,通過他的描述能知道他在國內的本科學校是比較受認可的,說明他成績不錯。另外,雖然他感覺自己的建築學專業在學校裡不是最強的,但是他的成績仍能在年級前10%。這麼高的成績,無論是繼續完成目前的本科學業、申請國外讀研、還是國外讀本科,都對他非常有利。
而且他能在學校裡不僅保持名列前茅,還能不斷學習和了解自身在專業上的差距,是值得鼓勵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浪費大學的時光,更好地為將來打基礎。
一般來說,國內的建築學是5年制的,時間上比其他很多專業都要多一年。雖然他沒有提到自己是哪所學校,但比如像清華的建築學五年制本科課程來說,大四除了理論課程外還會有實踐課,最後一年會加上論文的課程。
02國外本科
看他的目標院校是倫敦大學學院,其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10,建築專業排名第3。英國Times本地榜單中,倫敦大學學院排名第9,其建築專業排名第5。
從這組數據中能看出,無論是世界上的排名、還是英國本土排名來看,他希望申請的UCL大學都是非常被認可的。
從專業設置上來說,建築學有三年制和五年制可選。如果是選擇三年制,他雖然是在國內學了三年時間,但是只比同屆同學多一年學習的時間。如果他很希望追求專業上的提升,無論是三年、還是五年的時間,相信他又有國內、又有國外同專業的學習,會比很多同學有更紮實的基礎。
03建議
他自己也提到了,想多了解下情況後做出決定。既然當時高考時,更注重學校而忽視了學科情況。那麼,首先建議不要再像之前一樣只看學校情況。
比如,他可以對比下目前的學校和專業在世界上的排名情況和認可度。如果相差不是很大,那確實不建議多花時間去讀本科。如果想讀研的話,到時候可以再考慮是在國內讀還是國外讀。
如果他目前的學校和專業情況,在國際上排名相差比較大,他又很重視本科的專業基礎教育,那麼就建議他申請試一試。如果一直猶豫不定,反而不如先堅定下信心早點準備好。
另外,雖然他計劃是去UCL,但是建議提前多鎖定幾家擁有優秀建築學專業的學校。這需要先再多了解些英國建築學相關專業的信息,比如本地排名、世界排名等。再根據學校的課程側重和課程設置等,選擇適合自己的作為備選。
因為一般情況下,如果決定要出國留學了,還是建議多選幾家學校同時申請。因為每年的情況也許會有些變化,並不能在自己覺得各種準備都符合條件時,就大意地覺得一定能申請成功。到時候也許有的學校申請成功了,有的沒成功。等拿到錄取通知書了再決定去哪家比較穩妥。
最後,希望他和跟他有類似困惑的朋友,都能提早做好決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方向,加油加油~
作者:海歸暖青年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下方留言互動。
有想看的內容,也可留言或私信我。
要是看得開心,點讚分享加關注呦~
往期精彩:
大學專業分流後,有同學卻萌生轉專業念頭,這還得從高考志願說起
獨生子女想去外地讀研與就業,卻為何會被父母扣上「不孝」的帽子
連美術生都想去考證「提升」一下,這都是些什麼「魔幻」行為?
當科學家?老師還是其他?如何逐一破解大學開學後的糾結與迷茫
「金榜題名」奔走相告,回家卻遭父親潑冷水,網友回應:卻是為何
點擊右上【…】分享文章
#大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