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須勞其筋骨。
這句話對於順產的寶寶來說,特別恰當。順產的寶寶,整個身體會在產道裡面不斷地擠壓向前,在這擠壓過程中,沒有發育完善的顱骨也會被擠扁,頭甚至都是尖尖的。
前段時間網上一個媽媽在分享自己孩子剛出生的圖片,頭髮看起來挺茂盛的,讓人覺得很詭異的是頭長長的,變形得非常的厲害,就好像頭上長了一個大芋頭,剛好頭髮有點像芋頭,表面細細的毛。
看了覺得真的好搞笑,一看就是腦門被夾過的。
事實上,每一個順產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腦門都是被夾過的,可以說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削尖腦袋才能來的。
新生兒有兩個囟門,一個是前囟門,一個是後囟門,其實就是頭部的顱骨發育沒有完善,留下的兩條縫隙,這個縫隙非常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頭比較大,頭要想出來的話,必須要有縮頭功的功力。
每一個新生兒都會縮頭功,這個縮是把頭稍微擠長一些,並不是真正地把頭縮小。
當媽媽出現規律性的宮縮,難以訴說的疼痛的時候,不要以為寶寶只在裡面靜靜地呆著,事實上,寶寶也在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做準備,也在非常努力。
當媽媽在宮縮的時候,小小的寶寶也會不斷地轉動自己的頭部,拼命地向前擠。雖然我們說宮口張開十指,也就是十釐米的時候,寶寶的頭是可以順利通過的,但是產道並不是全部都是十釐米,可以讓寶寶毫不困難的通過。
產道的肌肉都是有彈性的,寶寶擠一擠,這個彈性就會張開一些,寶寶不擠,這個通道就會小一些,所以寶寶要自己不斷地擠,在這個擠的過程中,並不是三兩分鐘,而是持續幾個小時,所以寶寶的頭會在這幾個小時中被擠得扁扁的,尖尖的。
媽媽生孩子不容易,寶寶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是拼盡了全力。削尖腦袋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我們在護理寶寶的頭部的時候,避免這些誤區,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第一個誤區:不要揉寶寶的腫塊
寶寶的頭不單是尖尖的,還有可能會有一些血腫。這也是生產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產傷。
有些媽媽覺得頭上有血腫,揉一揉這些血腫散了,寶寶好得快。事實上,這是非常忌諱的,寶寶的頭皮很薄,可能會揉破頭皮,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可能會腫得越厲害。
正確的做法是洗頭的時候輕一些,最好不要碰到寶寶的這些血腫,慢慢的會自己散掉。
第二個誤區:寶寶頭上的頭垢,不要摳
有些寶寶頭上會有一些頭垢,這些頭垢可能是皮膚被刺激之後有炎症產生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出生的時候胎脂太厚結在頭上導致的。
媽媽覺得髒可能就會用毛巾用力地去擦,甚至摳,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也會摳破孩子的頭皮引起感染。
正確的做法是買一些維生素E或者用一些茶油,輕輕地按摩五分鐘左右再用溫水清洗。
第三個誤區:給孩子墊枕頭
有些地方有給孩子睡扁頭的風俗習慣,事實上孩子扁頭看起來並不好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墊枕頭,而是用一塊毛巾墊在孩子的頭下面,主要是怕孩子出汗。每天更換一次就可以了。
第四個誤區:孩子的囟門不能碰
孩子的囟門,就是頭骨沒有長全的縫隙,這些縫隙下面是沒有骨頭的,相對來說比較脆弱,但是並沒有脆弱到不能摸不能碰。
要注意不要被尖銳的物體碰到就行了,平時洗澡的時候還是可以洗一下的,不洗的話,上面會有厚厚的一層垢,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第五個誤區:給孩子剪滿月頭
有些風俗在孩子滿月的時候要剪頭髮,對於滿月的孩子來說,對剪頭這件事情實在沒有興趣,所以孩子會掙扎,會哭鬧,家長在強行剪頭髮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會損傷孩子的頭皮,甚至導致毛囊損傷,毛囊損傷之後,孩子的頭髮可能就長不出來了。
孩子滿月沒有必要剃頭,孩子出生的時候帶來的頭髮是胎毛,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的自然掉落。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護理的時候,要避免這些誤區,在給孩子洗頭的時候要注意動作輕柔,捂住耳朵,千萬不要讓洗頭的水進到耳朵去了。
還記得當時你家寶寶出生的時候的頭型嗎?歡迎在評論區用圖片回復。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