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練、七分吃」,想必健身小夥伴們都知道這句話,但這並不是說吃比練更重要,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只顧著練,而忽略了飲食!
對於健身的飲食而言,蛋白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為我們主要就是為了提升、保持肌肉含量,其次再考慮其他方面,可以說肌肉是健身、運動的根本!而蛋白質又是構成肌肉組織的主要成分。
增肌、減脂,也是健身愛好者對身材追求的兩大目標!兩者目標雖然不同,但是對於蛋白質的需求量都是必不可少。
而問題也就因此而出現:
有些朋友認為增肌的蛋白質需求量更大,而有些朋友則認為減脂則需要攝入比增肌更多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肌肉。
對於增肌,攝入較多的蛋白質與熱量,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身體不但要維持基本的肌肉含量,還要進行額外生長肌肉組織,因而相對於無增肌需求的健身愛好者,需要更多量的蛋白質。
只有充足的營養才能確保額外生長,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最基本的能量守恆。
(一般的力量性運動項目愛好者,每日的氮平衡約為體重(kg)X1.43=克,也就是該量達到體內的蛋白質平衡,想要增肌要儘量大於1.5,通常推薦kgX2左右,因為增肌的訓練強度也是相對較大的,消耗越大,身體的氮平衡值就越大,當然,X1.5的量也能獲得緩慢的增肌效果)
那麼,對於減脂的蛋白質攝入呢?
首先,對於普通健身愛好者的減脂而言,合理飲食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肌肉含量。
那麼問題來了,保持肌肉所需要的蛋白質攝入量,比額外生長的需求量還多?
對於減脂期攝入更多的蛋白質量,主要的兩大誤區:
減脂需要能量缺口,為避免肌肉流失,需要攝入更多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
這一點乍一看是有那麼點道理,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但是這個量也不至於比額外生長的攝入量還多吧!
減脂的話控制碳水和脂肪,保持增肌期的蛋白質攝入量就已經夠多了~
其次,提供能量並不是蛋白質的主要作用,只是作為糖(碳水)和脂肪供能的補充。
高強度的力量訓練,蛋白質幾乎不參與供能,而低強度的持續有氧,參與供能比例也非常低。
蛋白質的供能僅佔總能量的百分之十幾。
除非在長時間大量有氧運動的情況下,身體才會分解代謝更多的蛋白質。
對於普通人而言,身體只有在能量不足、蛋白質的攝入量又無法達到氮平衡時,才會分解肌肉。
只要你的力量訓練不落下,也就是身體的應激反應、刺激,給了身體需要肌肉的信號,那麼只要你的蛋白質能達到平衡量,就足夠保持你的肌肉、達到肌肉流失最小化了,再多的量其實只是負擔!
普通人的水平,肌肉也沒大家想的那麼容易流失
除非熱量虧空特別誇張,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提供必要的能量。但減脂也是需要循序漸漸的,一周是不建議減重超過1公斤的。
過於誇張的變化,就需要過於虧空的能量,因而肌肉流失速度不增加才怪!
碳水攝入特別低甚至於拒絕碳水的飲食方案,靠蛋白質來代替能量。
靠額外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來代替碳水的減脂方案,本身對身體的危害就很大。
碳水(糖類)才是身體最為便捷、直接、無公害、主要的功能原料。
強行將蛋白質供能佔主導地位的話,會大大增加腎、肝臟的壓力。
且蛋白質的供能本身就不經濟、產生的代謝產物較多,正常情況下蛋白質不能作為主要能源!對於能量來說只能是輔助供給。其主要作用為構成體內組織。
(關於這一點回頭會單獨分享)
而減脂期蛋白質攝入大於增肌期的情況,通常為職業健美選手,他們的減脂期攝入的蛋白質確實要比非賽季多,蛋白質已經快成為熱量的主要來源了。
這種情況其實與替代碳水的方式類似,但是人家都大力補都用上了,這點危害也不值一提了。
這並不是瞧不起健美,肯定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但傷身體也是客觀事實,看個人追求了。
普通愛好者,一個健康、健碩形體,良好的習慣就足夠了,畢竟只是為了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沒必要成為一種負擔!
這裡是:SWH健身小夥伴(同公眾號)
持續關注、共同進步
大家有什麼問題和想法,記得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