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用自我分化,讓你在新家庭中實現超越。
新家庭的自我分化,把節奏放低,速度放緩,在輕鬆可控的節奏裡進行。
自我分化是滲透在每個細節裡,在改變自己開始一點點進行。
我們毎個人都是一方面需要「親近感」(或稱為「聚合感」),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距離感」(或稱為「分離感」)。我們都需要一定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欣賞和愛;但同時也需要獨立、自主、自由和自決權。
我們毎個人都是一方面需要「親近感」(或稱為「聚合感」),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距離感」(或稱為「分離感」)。我們都需要一定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欣賞和愛;但同時也需要獨立、自主、自由和自決權。
最後,也讓我們我們思考:我們自己是否有能力為下一代創造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
成為父母,才知道做一個好父母有多難,教育好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和心血,正如那句話:「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記住了,為了不讓孩子長大後,對父母有太多的「報怨」和「遺憾」,你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得內心足夠強大,因為你就是孩子以後的原生家庭!
註:
【Hoover和Insel分析了強迫症患者的原生家庭特徵,發現父母對家庭、婚姻的完美主義與個體自身的易感性是造成強迫症的主要原因。Galvin通過比較研究揭示了母親的抑鬱程度與個體成年期抑鬱、躁狂的密切關係。Dinero等人採用他評法對個體的原生家庭進行評定後發現,原生家庭溫暖而敏感的互動方式與個體成人期的依戀安全密切相關。Muraru等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通過影響個體的依戀類型來影響其婚姻調適水平,而且並不是真正的原生家庭特徵影響了個體的生活和親密關係,而是對原生家庭的心理感受影響著個體的生活。Whiston等的研究認為,家庭過程性變量比家庭結構性變量和家庭背景性變量對個體職業生涯的發展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