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從1933年到2006年期間所寫的具有代表性的散文60餘篇,並以不同的主題分為八個章節,從人生、讀書、處世、旅行、生死等角度,展現大師近百年的生命智慧,以及他與世界的相處之道,給予內心焦灼者以安定的撫慰。
文章大多收錄老先生八十歲至九十多歲的文章。思想豁達,光明磊落,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字如其人,心存美善,萬物皆詩。看透世事滄桑,人事冷暖,世態炎涼,句句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百年人生的感悟——我生本無鄉,心安即歸處。
平淡無華的文字,充滿生活的哲理,用人生經歷的真實感受,與讀者心與心的交流,閒談家常理短中透著人生大智慧。講實話,真性情,看清世事。人生一世,行走世間,為人處事,讓人放心,自己安心,真實可靠,淡泊明志,通透清澈,樸實無華,純粹真實。無需華麗的語言,也不必深邃的思想,平凡中孕育著人生實實在在才是真。
季老的文章語言樸實,真實,沒有刀刻斧鑿的痕跡。卻承載著老人的睿智,人生感悟通透。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不舍與釋然。對生命、人本性的解讀剖析,像是一個老友和你娓娓道來。
讀他的文字,讓人能知曉人生百態,淡定從容地看這個世界紛亂複雜,理清人間萬象,感悟人生艱辛與坎坷,快樂與幸福,悲傷與痛苦。靈魂獨立,不畏孤寂,不爭不辯,坦然處之。行於天下,心安無愧,生如夏花,死如秋葉。悟人間萬相的本真,擁有應對世事的智慧。
季老先生用樸素的語言娓娓道來自己的成長及心境,更多的筆觸在於闡述對生命的理解,生死的態度及對天人合一的理念。每一篇小文章都像拉家常,自然平和卻蘊含深刻的思想,讀起來輕鬆且受益。
關於人生,季老說,他雖然已經到瞭望九之年,但仍然說不清楚,我們大多數都是被動的,糊裡糊塗地出生,糊裡糊塗地長大,糊裡糊塗地死去,如果非要說人生有什麼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關於三觀,季老說,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作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託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責任感,都是空談。
關於讀書,季老認為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讀書,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人生而有限,讀書卻是無限。」願我的一生,都在讀書中度過。
關於相處之道,季老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愛自己,愛別人,愛自然。愛是人類存在的意義。
他對待一切善良之人的態度是:一曰真,二曰忍。相互誠懇,相互容忍。溫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而溫馨則是需要培養的。培養之道,不出兩端,一真一忍而已。
關於人生信條,季老說自己很真實,一個人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
關於死亡,季老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順應天命,放浪與造化之間。聽從天的安排,順其自然,不因長生而喜,也不因短壽而悲。老天的安排是最好的。季老一直用這種人生態度,抱著這種精神向前走。不張揚,踏實坦然。
老先生對待人生不辯不爭,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著自己的執著,安於當下。對待生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人生匆匆數十載,埋下美好的種子,只為心安;許下一些美好的願望,等待繼續。」人生掌握好一個「度」字,做什麼事有度有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的大美,莫過於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所有,懂得感恩,知足,寬容。那樣,心靈就會如一朵花開,安靜或熱烈,都能沐浴陽光雨露。散發迷人的芳香!
季老一生做人真實,豁達,執著,友愛,他的長命百歲跟他的性格是緊密相關的。季老以他的博學和睿智,活成了眾生嚮往的楷模。
人生是一場旅程。經歷幾次輪迴,才換來的旅程。行程很短也很長,因此不妨樂觀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觀最好的風景,去追一個屬於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不為創造什麼奇蹟,只為心安!
漫漫人生路,喜憂參半,相聚和分離亦為常態,那麼人活一世,圖個什麼呢?季羨林老先生說:心安就好!
定期清空心裡的陰霾,人生一世貴在心態,看山神靜,觀海心闊,黃金萬兩,不如心安,返璞歸真,隨緣即安。
心情就像衣服,髒了就拿去洗洗,曬曬,陽光自然就會蔓延開來。陽光那麼好,何必自尋煩惱,過好每一個當下,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過一個溫暖的現在。
不爭不搶,無畏不貪,坦蕩做人,踏實做事,即會心安。
人間畢竟是溫暖的,生命畢竟是可愛的,生活著畢竟是美麗的。
人生是一場旅程。因為世事無常,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保天真的模樣!
願我們讀完此書,能了悟人間萬相的本真,擁有應對世事的智慧。萬事安然於心,從容而行。心安即是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