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在《心安即是歸處》中,說出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必須處理好的三種關係,只有處理好這三種關係,我們才能活得更好,生活才會更加愉快,處理不好這3種關係,生活就會有苦惱。
第1種關係,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大自然就是生活的氣息,只有在生活的氣息中,感到覺到身心愉快,才會對生活充滿探索的欲望,才會有欲望揭開生命神秘而美的面紗。
第2種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人情社會,與人打好關係無可厚非的,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能夠清楚表達所思所想,並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並且在同時滿足了別人需求的同時,又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第3種關係,是個人中心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每個人都有一種說走就走的欲望,但是有欲望是一回事,能夠處理好欲望,處理好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的,才是真正厲害的人,這也才是真正的智者。
01第1種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就像人有喜怒哀樂一樣,天氣也會有陰晴圓缺,能夠處理好與大自然關係的人,不會在下雨的時候,謾罵老天爺讓自己不能出去打籃球;不會在下冰雹的時候,抱怨冰雹太大壓彎了樹枝;也不會在晴天的時候,感嘆為什麼十幾天了還沒下雨。
這是一種對天氣的抱怨,對大自然的抱怨。但人又是身處於大自然之中的,若想活得更痛快一些,難道正確的做法,不應該是順應著大自然的所為,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嗎?
用自己的這點力氣抵抗大自然,無異於蚍蜉撼大樹。
用消極的態度去應對大自然的行為,這與其說是在於周圍的環境過不去,不如說是在與自己過不去。
一個人的生長,離不開他周圍環境的影響,就像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讓為了讓兒子喜歡讀書,幾次三番搬家,直到兒子像模像樣地模仿著別人讀書的時候,她才安定下來。
孟母的這個行為,就是與大自然、與環境和諧共處的行為。在以前的舊居中,她沒有抱怨,沒有生氣,而是知道如果環境不能讓自己順心遂意,那就去找一個能讓自己滿意的地方,反正天下之大,總有自己的一處容身之地,總有一個地方,會達到自己內心的要求。
孟母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其實也是在影響著她的兒子,正是因為她的兒子成為了名人,這個故事才會被記錄下來,孟母與其說是在成就兒子,不如說是在成就這一家人,這就是人能夠與大自然、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共處的好處,用不抱怨、不埋怨的態度,積極樂觀地生活。
像孟母一樣,處理好與大自然的關係,人才會過得更舒服。
02第2種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可避免與周圍的人,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關係:與父母是父子母子的關係;與爺爺奶奶是祖孫的關係;與哥哥或妹妹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人逐漸長大了,還會有同學的關係、朋友的關係、愛人的關係、孩子的關係。
人從一生下來,其實就在不斷地與人發生著各種不同的聯繫,而正是這些不同的聯繫,才組合成了人的一生。
仔細想想,如果不能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係,不管是誰,見了就譏諷嘲笑,只會讓自己與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把自己推向另外一個深淵,最後被所有人孤立。在這個世間,終於不再有一個交心的好友,甚至連父母都捨棄。
但如果一個人能夠與周圍的人處理好關係,他的世界觀就會不同,他能夠善於藉助自己的人脈,同時還能藉助父母親以及同學好友的人脈,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他認識了更多的人,生活就會給予他更多的機會,會有更多的選擇,成為不同的人,走上不同的路。處理好人際關係,不僅在影響著他人,同時也在影響著自己。
畢竟人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如果遇到難處了,有親朋好友幫助,不管再大的難題,也會化繁為簡,最終解決;但如果沒有周圍人幫助自己,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難題,也會演變成一個巨大的難題,一個簡單的問題,一拖再拖反而釀成大禍。
處理好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利人也利己。
03第3種關係,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
曾經看到過很多新聞,很多人在辭職的時候都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走走」,或者很多人在面對愛人的不蠻不講理時,一天都會有成百上千次想要離婚的念頭。但這個世界並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制約著你的,還有肩上的重擔。
若是一個人能夠在處理好身上的重擔,同時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這樣既討好了別人,又討好了自己,這樣的生活,雖然不如一開始所想的輕鬆自由,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更好的生活姿態呢?
就像「上班如上墳」,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等到上班攢夠了錢之後,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何嘗不是平衡了自己心中的思想與感情的矛盾呢?能夠做到這點的,最後大多都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吧,當初無論忍得多辛苦,最終不都是值得的嗎?
不管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個人的中心思想與矛盾感情的平衡之間的關係,如果矛盾尖銳,人身處其中也會如坐針氈,仿佛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著痛苦。
而如果能夠像大海一樣包容世間萬物,與大自然、人類、內心的渴求與希望和平共處,用更溫柔、更平和的態度,坦然面對生活的時候,生活也會返還給人一個更接近於生命本身的真相。
不管你曾經是否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亦或是曾經感受到生命的跌宕起伏,還是當下正處於困境之中,只要你記得,你的心是平靜的,你知道自己當前在做什麼,以後會用怎樣的方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即《心安即是歸處》,就會活得更肆意、更瀟灑、更從容。
用從容不迫的態度,在喧囂熱鬧的城市中獨處,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大自然和平共處,與人平和相待,正確看待內心對夢想的渴求和對現實的責任,平衡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你會看到一個充滿精氣神的自己。
執著於自己的執著,便能成就自己想要的成就--心安就是生命的歸處。
一鍵三連,下期稿件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