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美於 2011 年 4 月上市,上市之前的業績極為優異,具有紮實的業績底子。上市之後的 2012、2013 和 2014 年,公司致力於生產、銷售、行政等方方面面的規模擴張。
2015 年,中國的配方奶粉行業進入變革的"深水區",進口奶粉對國內市場的衝擊強度在 2015 年達到頂峰。 為應對急劇的市場變化,貝恩美開始戰略收縮,嚴控經營性支出和費用支出,用若干年時間消化前期擴張帶來的過剩產能。
首先,貝恩美員工人數縮減:由初上市時候的 7244 人減少至 4002 人。大幅削減了原料的採購量,主動減少產量、消化庫存,當期的存貨量較 2014 年的高位下降 35%。
貝恩美大幅縮減銷售費用,其中:渠道的入場和促銷費用較 2014 年的高位減少 17%;廣宣費在 2014 年已經 被減少 47.46%,2015 年進一步被削減。
貝恩美集中出售了部分資產:出售恆天然達潤工廠 51%的持股,擬出售安達奶業,出售杭州豆逗工廠,賣掉部分房產和土地,等等。
貝恩美非核心資產的剝離有利於公司削減運營開支, 由於資產變輕,對於未來聚焦主業也會有幫助。 儘管削減了各項開支,由於銷售下滑的趨勢難以逆轉,公司的現金流仍然持續惡化,直至 2018 年才得到根本的改善。
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制實施: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 境內和境外生產的配方奶粉品類必須經過中國政府的註冊,才能流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6 月 5 日,共計 152 家工廠的 1156 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獲批,其中境內佔比 76.3%、境外佔比 23.7%。註冊制下,國內配方奶粉市場將步入有序競爭格局。註冊制度將境內外無法獲得註冊認證的奶 分品類清理出市場,從供給端著手治理市場,留下部分的空白市場, 為優秀的國產品牌提供了制度保護和市場空間。我認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的向上拐點。
貝恩美是一家民營企業,2018 年國資的入股正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則,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新生力。2018 年 12 月,以協議轉讓的形式,貝因美集團出售 5.09%的股份給長弘基金,後者成為公司 5%持股以上的股東,而貝因美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 29.13%,長弘基金的持股價格約在 5 至 5.5 元。
長弘基金的背景是長城國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者與公司於 2018 年籤署了《戰略合作協 議》,雙方擬通過資產管理、併購重組、股權運作、價值管理等專業手段,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促進企業內含價值提升。國有資本加入公司的發展,應該是充分調研和展望之後的決定,對於國產奶粉和公司前景,國資持有的是積極首肯的態度。
免責說明:以上信息來源於網絡,只代表個人觀點,所發內容僅供交流,不構成買賣股票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