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一般是孩子由幼童期跨越到青春期的分水嶺,父母12歲之前對孩子的培養已經幫助孩子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方式,這種認知方式會影響青春期的性格發展,繼而影響人的一生。
孩子剛上學之後,周圍人普遍會發現這樣一種特殊現象:有的小孩聰明伶俐,看起來招人喜歡的,但是往往可能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相反,不吭不哈,話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好。
刨去單純的智力因素,造成第一種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這個孩子的社會性太強了,造成了小時候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所以成績往往會差一點。
為什麼要注重孩子12歲之前的培養?
這種培養其實是為了塑造社會性。那麼什麼是社會性呢?通俗上講,就是這個孩子的善於和人打交道。
前面講到孩子社會性的發展是會影響孩子性格的,所以也才會有內向、外向之分。那麼又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社會性呢?其實,就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跟孩子的情感交流,情感豐富的家庭往往更善於表達自己,交流也會更加頻繁,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自身的表達能力也會很強。孩子言語交際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孩子的社會性,因為與人打交道最主要的是用嘴說。
到了青春期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不同又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方式,社會性強的孩子可能認知方式更加多元化,因為接受的信息更多,性格相應的也會更加開朗;相反,社會性弱的孩子性格也會更加內向,性格的發展也會影響今後的人生發展道路。
所以說,幼年時期即12歲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社會性的發展,為之後性格的塑造打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到底有多重要?
社會性好的孩子更加具有領導協調能力。在生活中,往往會有這樣一種奇怪現象:一些能力不怎麼樣的人卻總是能夠當領導。其實,是這些人的社會性太強了,善於和人打交道。當領導本身不能業務能力太強,不然誰都看不上;相反,社會性強的人,往往因為業務能力不強,會比較謙虛,善於觀察人,了解人,組織協調能力相應地就會比較好。
社會性好的孩子性格發展會更加健全。曾經的清華大學劉海洋硫酸潑熊的事件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許多人認為是劉海洋有心理疾病,其實不然。劉海洋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媽媽是計程車司機,常年疏於照顧,劉海洋五歲之前都是被鎖在家裡,跟外界接觸很少,感受不到是非曲直和各種情感表達。
這種孩子的社會性一般都很低,但是成績特別好,他當時用硫酸潑熊只是想做實驗而已,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件違法的事情,缺少一種正確的認知方式,也造成了他性格的缺陷。會發現,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都是與童年不好的遭遇相關。
所有的家長都應該注意到早年撫養問題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由階段性的。一般來說,同性別交往發展期是在青春期的初期,異性別交往發展期是在青春期的中後期。同性別交往主要是孩子尋找朋友的時期,一般社會性強的孩子,善於打交道,身邊的朋友就會比較多;而一些社會性低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比較好,但是身邊沒有多少朋友。
人生中一部分不開心是朋友帶來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樂趣是朋友帶來的。沒有朋友的人,往往會感到孤獨,缺乏安全感。缺少很多對生活的樂趣,也會產生一種厭世的心理。
而同性別時期沒有朋友,異性別的發展就更加困難了,異性別發展就是到了談戀愛時期。所以,有些人總是不缺女朋友,而有些男孩子因為性格問題很難找到女朋友。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注意12 歲之前對孩子的早年撫養,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