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9月12日,復旦大學校園迎來了2020級本科新生。因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們獨自走在校園裡報到註冊、尋找宿舍。
雙胞胎姐妹花報到
雙胞胎姐妹花報到 本文圖片均由復旦大學提供
經濟學類新生安苒和社會科學試驗班新生安蕾吸引了不少目光,這是一對來自河南的雙胞胎姐妹花。
此前,她們登上復旦大學官方微信公號,兩姐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有著高效的學習習慣。
0001號新生報到
2020年8月,哲學類新生張施傑從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手中,接到0001號錄取通知書。作為0001號新生,他終於走入復旦校園。
和其他剛入校園的新生相比,他入學第一日表現得相當淡定,「我認為平常心對待就好,很多事情都可以按照計劃進行、慢慢努力。」他說。
首屆「望道班」新生來了
當天,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迎來望道班19名本科新生。
望道班輔導員陸婷婷介紹,望道班以老校長陳望道的名字命名。在此之前,復旦馬院有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這19名新生是馬院招收的第一屆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生。
19名學生配有一對一的導師,據陸婷婷介紹,導師們來自馬院的教授、副教授和青年教師,將幫助同學們成長為理論修養紮實,有堅定理想信念,能夠堪當大任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馬院還為望道班學生準備了開學禮包,包括馬恩選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3卷)等。通過「篤信」領學計劃,在每月開展的活動中,導師和學生將一起交流討論、閱讀經典書籍,在經典書籍的薰陶感染下,慢慢提升學生理論修養。
據院方介紹,學院還希望在未來能夠打通4+5培養體系,即本科4年、碩博5年的培養。
入學報到當天,除了參加首次班會,望道班學生還來到陳望道舊居參觀。作為復旦大學「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首批隊員,陸婷婷為新生講述舊居故事。
刷臉報到,智能測溫
新技術的應用,讓迎新更顯智慧。
在「刷臉報到」處,新生只需將身份證放置在人臉識別設備上,對著攝像頭掃描面部信息即可快速完成身份驗證和入校報到。「刷臉報到」多點布局,在復旦的四個校區,學校分別設立了信息採集點。
新生還可使用小程序進行「雲報到」。通過將人臉識別與唇語數讀、地理定位相結合,新生無需前往固定報到地點,就可在復旦校園的任意地點實現全自動的真人報到認證。
當日,同學們還可在校園中看到兩輛外表萌萌的新寶駿E300P「大白車」,這兩輛車由復旦大學保衛處與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自帶「防疫黑科技」。
校保衛處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胡中偉介紹,這是該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引進的智能測溫巡邏車,搭載了智能AI探測及紅外測溫系統,可以連續地對大面積移動人群進行人臉識別。在兩米範圍內,還可以對其進行精準測溫,精度達±0.2℃。
2019年,復旦大學四校區完成了移動通信5G薄覆蓋,開通了26個校園內的5G基站,基本實現室外5G信號覆蓋。
機器人可提醒同學戴好口罩。
基於校園5G網絡,雲端智能安保機器人「小旦」與新生見面,它被安放在邯鄲校區主幹道上,能夠在複雜的校園環境中自主定位,自動繞開規劃路徑中的障礙,實現了全自動的校園巡查。
「小旦」共配有5路攝像頭及多種環境監測傳感器,可以全方位視頻監控校園環境,並實時檢測溫度、溼度、煙霧、PM2.5等校園環境參數。
在校園巡邏過程中,「小旦」會對經過的同學進行紅外測溫,發現體溫過高者則向後臺發出告警信息,為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數據支持。
它還能自動識別經過的同學是否佩戴口罩,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經過學校著名景點時,「小旦」還會停下腳步介紹校園建築,幫助新同學們認識復旦校園。
責任編輯:鞏漢語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