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人看我桌案上時常放本紙質書,總是表現得過於驚奇和羨慕:
你喜歡看書啊?我都好長時間不讀書了!我現在看不進去書了……
眼底有對一種久違的好時光的追溯,對別人好心氣兒、好興致、好習慣的羨慕,還有對自己「很久不讀」的落寞。
其實,堅持讀書並不是一件難事,就像聽音樂一樣,只是因為喜歡某個歌手、某首歌的旋律或歌詞,而不由自主地找來欣賞而已。
這樣看來,那些堅持讀書的人,也許並沒有耗費多少意志力,秘訣不過是:書讀了,便讀下去了。不把讀書當做一件遙不可及的目標,有好書就去讀罷了。而那些想讀不得讀的人,一般是反覆躊躇,只計劃不實施,反倒在大腦中強化了讀書的難度。
邁出第一步,便覺風光無限好
有些事既然你認定做了必定會有收穫,只需抱著平常心去開始,讓開始之後的樂趣去引導你繼續就可以了。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寫道:
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古往今來一生嗜書、讀了一生的名人志士數不勝數,讀書的樂趣他們詮釋的最是充分。歌德愛讀書認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他在讀書中找到的是與高人對話的樂趣。
冰心在《憶讀書》中也寫道: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劉心武與書共生,認為「讀書,寫書;寫書、讀書,與書共生,是一種幸福。」
毋庸置疑,讀書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快樂,有誰會拒絕快樂嗎?沒有,所以,讀書是最值得不假思索去做的事情。
紙質書,摸得著才更投入
堅持讀書的人,除了說讀就讀的篤定,大多還是紙質書的擁護者,聞著書香,摸著紙的質感,一頁一頁翻讀,莫名地有種踏實感,這份情節往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認為,這更像是一種讀書的儀式,紙質書使我們內心瞬間清淨,紙張觸及指尖時,讀書就有了朝聖感,更容易沉浸其中,專心而舒暢。更重要的是可以遠離手機幹擾,不會被各種娛樂信息、社交軟體分心。
讀書時間,懂得詩化自己
這是我的一點兒體會,而且周圍的同好之人也都有意無意地遵循了這點,那就是讀書的時候,我們都是自傲的,自我感覺高雅,與世隔離,不知不覺美化了自己,也更愛自己。
讀書時,我們的靈魂與好書的內在思想神交,有點超脫於凡俗世子的優越感,為了迎接這份神聖的時刻,我們會「祭上」一些與之匹配的伴手禮,比如一杯香氣襲人的咖啡,一首清新淡雅的背景音樂,一支精緻好用的鋼筆,一個書寫整齊的筆記本……所有的小習慣都讓讀書時間成了一天當中備受期待的好時光。
「用細節,把日子過成了詩」。
要讀書,是很多人早已提上日程的計劃,然後計劃一直是計劃,並未實施,理由(藉口)很多,也許是工作忙沒沒那個環境和時間,也許是不知道讀什麼書,不過都不置可否地承認讀書是件有意義的,甚至可以改變生活狀態的事情,我的建議是:每天只要抽出一小時,讀一個章節,讀幾段、幾頁,生活都會向積極的方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