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買來的書讀完後,留著又沒有收藏價值,當廢紙賣掉又實在可惜,但佔著家裡一大塊地方是令很多愛看書的人都頭疼不已的事兒。但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手書交易讓紙質書循環利用,不僅可以給書找到一位新主人,還能收回一部分書款。
走進大望路電影產業園,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家充滿木質氣息的線下書店——多抓魚,木質臺階、木質櫥窗、木質標識……推開書店的木門,一排排榆木書架映入眼帘,書架上分門別類地排放著各種品相良好的二手書,門口電視上放著展示二手書處理過程的短片。
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書店裡的人也絡繹不絕,不大的店面甚至有些擁擠。店內的店員正在拆封一箱箱剛從天津倉庫消毒後快遞過來的二手書。記者隨意翻閱了幾本,書上有破損的地方已經被嚴絲合縫地修補好。
「我們收到的很多書質量都很好,如果這些書不能被再利用起來,真挺浪費的。」店員跟記者說。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趙蕊背著印有書店標誌的帆布書袋正在店內挑書,她選中一本二手的《社會研究》,用手機掃了書背後的二維碼,查看了價格,發現這本沒有折頁破損的二手書打了3折,她欣喜地收入囊中。
趙蕊是這家書店的常客,她的帆布書袋已經有些許磨損。
「我特別喜歡買書,但書買的多了宿舍根本放不下,而且很多書可能等畢業的時候就當作廢紙扔掉了。有了二手書商店挺好的,沒事兒也來書店轉轉、淘幾本便宜的好書。」趙蕊說。
據了解,除了線下書店,多抓魚主要業務是在線上,通過線上交易,既可以賣掉自己已經讀過的書,還能夠買到他人讀完的、價格低廉的二手書。
據書店的店員介紹,他們在天津和崑山各有一個倉庫。用戶在其線上平臺選擇掃碼賣書之後,會有快遞員上門取書。這些書被送進就近的倉庫,貼上條形碼作為其新「身份證」,再進入其數據系統。而後,經過人工比對資料庫鑑定書正盜版、品相判定、翻新、臭氧消毒、用可降解的材料塑封包裝等工序,書會重新上架,等待被新的讀者購買。
書店會根據書的供需狀況和品相對書進行重新定價,等書再上架之後,賣書的錢就會打給這本書的原主人,書的原主人甚至能看到這本書最終被誰買走,大家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經過這樣一個的流程,許多「佔地兒」的紙質書被重新循環利用了起來。
「很多我買的二手書,看完之後可以再次賣出去,書不再多佔地方,還能被下一個喜歡這本書的人讀到,這種循環利用的方式真是便宜又環保。」趙蕊說。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英波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