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真抓實幹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事業幹出成效的重要保證。那麼如何做到「真抓實幹、幹出實效」,關鍵是要堅持「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可以說,「真抓實幹、幹出實效」是總要求,「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是方法論,只有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我們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這幾年來,福清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這種工作理念和方法,既下大力氣提振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讓幹部充滿激情和幹勁,又堅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解決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來推動「大福清」發展這件「大事」。我們必須弘揚這種好的作風,傳承這種好的方法,讓「真抓實幹、幹出實效」「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成為福清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風向標。
從規範群眾建房抓起,推動有序城鎮化
「兩違」問題曾是福清一大「頑疾」,這個問題從表面上看是群眾不規範建房的「小事」,但從深層次來講是制約城鎮化的「大事」。為此,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整治「兩違」作為推動有序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的首要工程來抓,堅持紀律治違、制度治違、科技治違相結合,推出電子信息監管、亮證掛牌施工、自動問責追責等「組合拳」,有效遏制了「兩違」歪風,推動城鄉建房步入了正軌。
在持續鞏固提升「兩違」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串點-連線-成片」,沿著福廈、沈海、漁平、大真、海城「五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群;探索「同置業、壯村財」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引導各村到園區、城鎮購置優質資產並出租,拓寬收入渠道;全面推廣設立「鄉賢委員會」,引導鄉賢、群眾參與鄉村治理,搭建起農村德治的有效載體。
從水系湖庫連通入手,保護生態好環境
水是生命之源,是構成生態環境的最重要元素。保護生態環境,首先必須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著眼深入實施生態環保工程,市委、市政府啟動了「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和「百村萬人清渠」行動,重點在「織網、清庫、造湖」上下功夫。其中,織網是要把江、河、溪、湖、庫、渠連成一體,形成供水一張網;清庫是全面清理水庫淤泥,恢復或增加水庫庫容;造湖是根據水庫建設規劃,採取挖湖的辦法,提高整體蓄水洩洪能力,有效解決福清工程性缺水問題。同時,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推廣「生態海綿河道」治理模式,著力解決龍江等主要河流水質汙染問題。
生態水系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市發動、全員上陣、全民參與,匯聚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集聚各類資源,像看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好、管好、養好每一條河、每一片湖、每一道渠,共同把水汙染治理好、把水生態涵養好、把水資源利用好,讓人水和諧共生成為福清人民的寶貴福利。
從建設生命公園著力,弘揚社會新風尚
社會風氣是評判發展軟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淨化社會風氣必須從引導正確婚喪嫁娶之風抓起。受傳統封建習俗影響,過去福清建大墓、建豪華墓、建活人墓風氣盛行,不僅造成了盲目攀比,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這幾年來,隨著移風易俗的深入推進,這種不良風氣得到了遏制,但私建、亂建、濫建墳墓現象仍未徹底杜絕。
為倡導文明喪葬、保護生態環境、引導社會新風,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生命公園」建設,主要是按照「一村一園」或「一村數園」的原則,把公園與墓葬結合起來,以公園景觀取代傳統陵園的墓碑石林,只保留下一些墓葬的元素,簡單來說就是先公園、後陵園,這樣既可以讓逝者安息,又不影響生態環境。推廣建設生命公園,需要廣大群眾樹立新型、正確、生態的喪葬觀,從弘揚文明社會風尚和保護自身生存環境出發,擁護和支持生命公園建設,使之成為福清殯葬風氣乃至社會風氣改革的一張靚麗名片。
從農村居家養老切入,建設幸福大家園
養老事業關係發展大局、關係社會和諧、關係民生幸福。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當前養老事業短板日益突出,如何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大課題。著眼解決養老問題、造福社會民生,市委、市政府結合實施民生補短板工程,大力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村幸福院、街道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民辦高端養老機構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農村養老是養老事業中最薄弱的環節。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必須抓好農村幸福院等養老設施建設。具體來說,可以探索引進第三方有資金、有實力的機構,入駐農村幸福院或農村祠堂、廢棄學校等場所,為農村老人提供專業化服務,讓農村老人吃飯不用煮、衣服不用洗、醫療保健在身邊。至於所需資金費用問題,可以通過「個人出一點、村裡籌一點、鎮裡補一點、市裡拔一點、鄉賢捐一點」的模式來解決,切實把農村幸福院打造為農村老人的幸福大家園。
發展是抓出來的,成績是幹出來的;事業是一點一滴做起來的,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唯有持之以恆堅持「真抓實幹、幹出實效」「從小事做起、把大事幹成」,定一件幹一件,幹一件成一件,「大福清」發展的宏偉藍圖才會一步步變成現實。我們每一位幹部、每一位群眾、每一位鄉親,不論身處什麼崗位,從事哪項工作,都要想一下自己為福清建設做了什麼事、幹了什麼事,為家鄉發展增了什麼光、添了什麼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大福清」發展的洪流中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為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