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空巢老人 社區專屬保健醫隨叫隨到

2020-12-11 東方網

  80歲以上老人每人都有健康檔案 ,每周一次專業保健醫坐診的「保健約會」,日間照料中心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在一個擁有200多位80歲以上老人的社區裡,這些人性化的服務,讓空巢老人們的生活充滿溫暖。

  瀋陽市皇姑區三洞橋街道永泰社區,是個遠近聞名的「長壽社區」,光是80歲以上老人就有200多位,90歲以上有14人,而在這麼多老年人當中,「空巢老人」又是「主力軍」。 永泰社區根據社區特點,關注老年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成立醫療、法律、治安、鄰裡調解和衛生服務隊,既為老年人也為鄰居大夥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把居家養老實實在在地做到老人心坎兒裡了……

  專屬保健醫定期「約會」居民

  「您老高壓還是有點兒高,藥千萬不能停,特別是最近氣溫波動大,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血壓平穩。 」8月3日,星期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杜巖醫生又來到永泰社區,這是他跟居民的一周一次的「保健約會」。

  在永泰社區辦公室附近的健身小廣場上,二十多名居民有的在健身儀器上鍛鍊,有的在樹蔭下乘涼。看到杜巖醫生來了,都圍到水泥桌前,有的讓他幫忙量血壓,有的向他諮詢夏日用藥方法。

  在過去十年的相處中,杜巖醫生成為了永泰社區居民的老朋友。每個星期五,他都會下社區為社區居民義診,平時居民有健康問題,也可以給他打電話,如果有居民需要上門,他也是隨叫隨到。

  高齡老人人手一本健康檔案

  在永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社區居民張勤老人的健康檔案。上面除了記錄著他的生日、既往病史、過敏史、診療檔案就連每月和老人通話次數都記錄在案。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杜巖介紹,目前社區已經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在社區居民健康電子檔案中,詳細記錄著包括個人的生活習慣在內的數十餘項健康指標。只要居民諮詢,社區醫生就可以翻閱其既往病史檔案,提供相應的治療建議。

  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不寂寞

  在永泰社區辦公樓內,一間老年人專屬的日間照料中心格外整潔、寬敞。沈城一家醫院心理門診李醫生來到永泰社區為老年人講解心理健康。中心除了提供老年人聚會談天的場所外,還為老年人的文化休閒活動提供了空間,象棋、撲克、麻將等文體活動每天都在開展。

  日間照料站還經常組織知名醫生到社區講座,記者採訪時正趕上一場有關「失眠」的講座,老人們聽得饒有興趣,還有一些老年人在認真記著筆記。「現在老年人生活水平比過去提高不少,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娛樂、照顧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關心到老人心裡。」社區書記王春豔說。

  社區幹部教老人電腦博客

  兒女在外工作,身邊無人陪伴,精神空虛是不少「空巢老人」面臨的共同問題。永泰社區醫療服務隊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幫老人乾乾活兒,跟老人嘮嘮嗑兒,還邀請專家為老年人做心理健康講座。

  社區幹事大多在30-40歲,年富力強,他們與社區公益性崗位一起,組成了20人的隊伍。

  這支隊伍與200多位老人們結成了一對一的服務團隊。每逢正月十五,社區都會組織老年人聚餐。連續五年,社區都給年滿八十歲的老黨員過生日。

  社區中年輕的幹事還開通了社區網站、社區博客,教會老年人在家用電腦、用視頻和遠方的親戚聊天。

  每周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杜巖醫生都會準時出現在永泰社區,為居民量血壓、諮詢用藥方法和醫療政策。

  鄰裡悄悄話

  1黃河南大街1-2號2樓的居民邢桂金想在這裡感謝對門鄰居程佔清和樓上鄰居孟莉: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救命之恩更是不知如何報答。今年春節前是你們敲開了我家的門,將熟睡的我從火災中救出。你們不顧個人安危及時的幫我撲滅了火災,才沒有帶來更大的損失。面對著被燒黑的房子,我是有家難回。大年夜,是你們給我送來了生活用品,並墊資幫我修房子,讓受災的我過上了快樂的春節。你們給了我勝似家人的溫暖,在這裡我由衷的說一聲:好人一生平安!

  2永泰社區保潔員劉世驗想對社區的工作人員敏春榮阿姨說:

  我曾是一個四處流浪的殘疾人。 10年前,我流浪到永泰社區,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收留了我,讓我在社區裡做保潔員,每個月還給我開工錢。社區還專為我騰出了一間房子居住,讓我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社區居民敏阿姨,你就像媽媽一樣照顧我,給我添衣服、置家居,還給我搬來電視機。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就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廢人,在這裡你們讓我知道,我可以靠雙手養活自己,堂堂正正做人。

  3嫩江街4號樓的宋長鵬想對鄰居劉寶昌說:

  幾年來,我一直深陷勞動關係糾紛中,因為不懂法,是四處碰壁,心灰意冷的我曾失去活著的勇氣。在我最無助的時候,是你聞訊來看望我,給我鼓勁兒,幫我支招,給我提供專業的法律援助。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生活中,你都是我的支柱,讓我振作起來,爭取我應有的權益。

  八旬老人不甘心 剪紙布粘畫壓箱底

  民間剪紙、布粘畫「手藝人」王桂香83歲了,可惜沒人來繼承她的絕活。

  王奶奶從6歲開始便對剪紙、布粘畫有極大的興趣,她用母親繡花、剪窗花的邊角餘料來製作自己的作品,17歲時,因為母親反對,她不得不捨棄了自己的愛好。到60歲時,皇姑區挖掘傳統文化人才,老奶奶又拾起了自己的一技之長,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走進老人的屋子,讓人眼前一亮,小屋裡掛滿了老人做的布粘畫,有的以老人兒時的生活為題材,還有對聯,花兒、老虎、包公等京劇人物,高超的技藝堪比專業人士。

  老人說,「我總共有布粘畫100多幅,剪紙100多幅,全在我那箱裡放著呢,我兒子說要賣了,我說啥也沒讓。 」「我還想做,就是我這眼睛啊,看不見,費勁啊。」說到這,老人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與惋惜。「她還做,以前能做10個,現在做2-3個,就是做的慢點。」社區工作人員楊楠說。

  現在的老人生活全靠社區每月的補助,每隔幾天還要去附近市場撿菜,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開一場個人「布粘畫-剪紙」展覽。

  83歲的王桂香從年幼時就喜歡剪紙、布貼畫,看著自己的作品掛滿牆,她最盼望的就是能將作品進行展覽。

  高考完 她當起小朋友們的英語老師

  高考過後,她沒去遊山玩水散心,也沒有和同學聚會,卻在社區裡志願做起了「孩子王」,逮回那些暑假瘋玩的「野鴨子」們,乖乖地在社區寫作業。

  家住永泰社區的陳乃瑞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離入學還有3個月時間,在離家上大學之前能為社區做點啥呢?擅長英語的她到社區主動報名當志願者,利用社區活動室成立「暑期第二課堂」,召集放假無人照看的孩子們,一起快樂學習,邊玩兒邊做作業。

  「這幫孩子夠調皮的,因為放假了,家長沒時間看管,他們就像『野鴨子』四處瘋,常在社區裡惹事,作業乾脆就不寫。開始家長給他們送到我這時,他們就想法氣我,逃避寫作業,有幾次我真是氣哭過,都不想管了。」陳乃瑞說起自己第一次當老師真是困難重重,「但經過幾次較量,我發現這些孩子們就是想試探一下我的能耐,我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小瑞姐姐的英語超級棒,一次我們調皮後,她就用英語跟我們說,都給我們聽傻了,太酷了,我們都老佩服她了。」開學就要上小學六年級的鄒瑩瑩伸著大拇指說,「我要能說那麼一口流利的英語就好了,所以我天天都盼著來和小瑞姐姐學習。」「今年小瑞姐姐就要上大學了,明年暑假真希望她還能回來帶我們!」張怡然早就把明年暑假的生活打算好了。

  「忙人」吳大姐 沒水吃 衛生差 她都管

  電視劇《閒人馬大姐》中的馬大姐是個閒不住的熱心人,而在永泰社區裡則有這麼一位「吳大姐」,她就是家住十四號樓的吳靜。

  吳大姐今年六十歲,曾獲得瀋陽市勞動模範的稱號,又是單位裡的學雷鋒標兵。如今退休的她怎麼也閒不著,幫助鄰裡忙這忙那。

  她所在的14號樓五、六樓自來水無法正常供應,她幫著跑東跑西兩個多月才解決的問題;誰家門沒關,誰家鍋燒乾,第一個發現的總是她。

  吳大姐有個習慣:每天出門買菜總要先上到頂樓,見到紙屑、菸頭隨手處理。「我幹活從來都是順手幹,不經意中樓道就乾淨了。 」

  吳大姐還有個長期鬥爭的敵人——小招貼。她總是隨手帶著一個小鏟子,見到小招貼立刻清除。有的小招貼把樓道裡的牆弄髒了,吳大姐還要跟裝修師傅借來大白把牆刷乾淨。

  見到長期出現的小招貼,她就會聯繫社區追蹤貼小招貼的人。時間長了,小招貼都不得不費盡心機對付勤快的吳大姐——貼在樓道天花板上。

  吳大姐對所有人都是誠心相待,不求回報。「我從小學就開始做好事兒,舉手之勞就能行善積德,何樂而不為?」面對倔強的吳大姐,她的愛人也只能由著她,慢慢的也就理解她了。

  來社區辦事她先給倒杯水

  在這個「老年」社區的工作人員中,活躍著一批積極上進,陽光開朗的年輕人。

  社區的工作人員中,80後有四位,其中最小的朱琳僅24歲。去年轉來社區工作的馬明,之前一直從事餐飲行業,每天面對的是各種顧客,如今則接待社區裡形形色色的居民。即使對方帶著氣來的,馬明也笑呵呵地,「叔叔,喝點水吧,有啥難心事兒啦! 」這一笑,一杯水到眼前,對方的怒容也消了一半。

  提到轉行,她說,「雖然幹社區苦點累點,也算是對自己的挑戰和鍛鍊吧,跟老人在一起多點,還挺有意思的」說到這時,馬明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劉霜 蘭曉玉 採寫 圖片均由記者 王迪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關愛空巢老人 東風地區觀湖國際社區為老人送溫暖
    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裡,社區工作者們除了打好疫情阻擊戰外,他們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保障社區空巢老人的生活所需。2月16號的下午,社工們像往常一樣,忙碌而緊張地工作著。「居委會嗎?我是7號樓1單元的李龍志,我現在頭特別暈,血壓也高……」接到李奶奶的求助電話後,社區服務站站長王亞冬、社區黨委副書記高曉峰、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馬暉立即趕到了李龍志奶奶的家。到了老人家裡,李奶奶表情痛苦地靠坐在沙發上。原來老人今天一直就不舒服,吃了降壓藥,血壓還是居高不下。
  • 【文明實踐】關愛空巢老人,溫暖送到家
    【文明實踐】關愛空巢老人,溫暖送到家 2020-12-16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琅琊區鳳凰社區積極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
    琅琊區鳳凰社區有40多名空巢老人,近年來,琅琊區鳳凰社區黨委從黨建、社會組織等方面入手,為轄區空巢老人提供各種暖心服務,讓他們也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nbsp&nbsp&nbsp&nbsp黨建引領夕陽紅&nbsp&nbsp&nbsp&nbsp「孩子們馬要來了。」
  • 尊老敬老 德州經開區楊胡店社區關愛空巢老人
    志願者把餃子送到老人家中社區老人聚在一起吃餃子話家常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12月30日訊(見習記者 尹成新 通訊員 周玉倩 洪亮)近日,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抬頭寺鎮楊胡店社區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活動。活動邀請了社區空巢老人與社區志願者一起動手包餃子,吃餃子,話家常,讓老人們感受社區帶來的溫暖。社區志願者們一大早便來到了社區活動室,精心準備好包餃子的材料和用具,大家分工協作,有說有笑,其樂融融。餃子出鍋後,志願者將熱氣騰騰的餃子端到老人們面前,老人們品嘗著美食,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有幾戶老人行動不便,社工志願者便把餃子送到老人家中,讓他們也感受到社區的關懷與溫暖。
  • 博樂市青達拉街道創建文明社區 關愛空巢老人
    博樂市青達拉街道創建文明社區 關愛空巢老人 2020-08-22 21: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京廣路街道天擎社區「關愛空巢老人 真情服務零距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周欣 通訊員 王芳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子女分居的空巢老人也逐年增多,空巢老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在感情上得到慰藉,讓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得到關懷和溫暖是社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上海寶山區:菜單式關懷溫暖「空巢」家庭
    新華網上海8月14日電(仇逸、徐鶯音)這些天來,家住上海寶山區羅店鎮集賢路501弄的沈仁民老伯家裡常常會出現特殊的客人:「為老服務社」的楊阿姨每周按時上門提供家政服務,拖地、擦窗,把家打掃得窗明几淨;社區醫生每月定期登門量血壓、檢查身體、傳授防病知識,有急需一個電話隨叫隨到;志願者常來拉拉家常,讓過去總是黯然神傷的老兩口重新有了笑容
  • 昌盛社區聯合景德鎮陶瓷大學常青藤志願服務隊開展「關愛空巢老人...
    中國江西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梁凱報導: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進一步營造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11月24日,珠山區昌河街道昌盛社區聯合景德鎮陶瓷大學常青藤志願服務隊走訪慰問社區高齡、行動不便空巢老人。
  • 社區工作者主動做「分外事」 空巢老人們都叫好
    1月14日13時許,在勞動一坊社區322樓2單元3層東戶,社區工作者陳璐幫助67歲的獨居老人薛建初辦理完養老金年審認證後,急急忙忙趕往下一家。「高齡補貼什麼時候發啊?」「我聽人家說要來年審認證!」2020年第四季度高齡補貼暫未發放,又遇更換銀行卡業務尚未完成,近日,很多老人來到勞動一坊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諮詢業務問題。
  • 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倡議書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我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空巢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或子女都在外地無人照顧的高齡老人(原則75周歲以上)。「獨居老人」是指喪偶的「空巢老人」。這些老人或經濟困難,或心理寂寞,亟需來自社會的關心關愛。
  • 怎樣溫暖「空巢老人」的孤獨寂寞冷?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今天的這些事都和「空巢老人」有關係。最近,長春一位年長阿姨手持紙牌,上街徵友,引來過往行人頻頻注目。她說,「這些年我實在是太孤獨了,如果哪天我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我只想找個伴兒,安度晚年,男女不限。」這說法感覺有點悽涼。  空巢老人上街「舉牌徵友」,這背後的信息量其實很大。
  • 西安玉祥門社區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系列活動
    西安新聞網訊(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拓玲)3日,玉祥門社區開展了以「暖陽在XIAN 蓮湖在行動」為主題的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前期,由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專業社工組成的探訪小組針對老舊院落的部分空巢老人,以入戶拉家常、陪聊天的方式,對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目前困難需求進行了調研和梳理。此次活動中,結合近期開展的全轄區覆蓋式入戶創文宣傳,以為廣大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生活需求滿足為目的,開展了「老手藝 磨出舊時光」溫暖行動。
  • 甘州區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關愛空巢老人
    甘州融媒訊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甘州區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工作人員團結作戰,充分發揚志願服務精神。不僅為空巢老人送去生活上的必需品,更把老人們當作是自己的親人一樣噓寒問暖、貼心服務。這是社區工作人員疫情防控期間去看望慰問轄區92歲的空巢老人劉玉蘭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同時還為她送去口罩、消毒液、大米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西街街道小寺廟社區全面展開抗擊疫情的工作的同時,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當作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注重人性化服務管理,關心關愛空巢老人,讓轄區空巢老人關愛不缺位。
  • 寶雞金臺區為轄區困難老人、空巢老人送水餃
    來源:寶雞資訊網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汪妍)「太感激大家了,社區總是惦記我,真是心裡暖。」收下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餃子,家住寶雞市金臺區群眾路北首嶺社區的空巢老人周秀嬋感動不已。12月18日上午,社區志願者和熱心的街坊們聚集在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起包餃子、煮餃子,並將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水餃送到日間照料中心的高齡老人和轄區困難老人、空巢老人手中。當天,金臺區各鎮街同步開展此項志願服務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和熱心的街坊們紛紛戴好口罩,洗淨雙手,圍在一起擀皮兒、包餃子。
  • 山西曲沃為農村空巢老人建起幸福驛站
    「十三五」期間,山西省曲沃縣加大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全縣農村社區建成具有餐廳、娛樂室、休息室等日間照料中心29個,照料空巢老人245位。作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創新模式,空巢老人白天可就近「入託」,晚上可返回家庭,日間照料中心深得空巢老人的青睞。
  • 給「空巢老人」更多關愛
    從這個界定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存在著沒有子女贍養的窘境。二、「空巢老人」現狀隨著這些年的發展, "空巢老人"的數量呈現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 全國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老人家庭面臨著空巢現象。有人推論到2050年, 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 獨居和空巢的老年人將佔百分之五十四以上.一時間, "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關注,一時間成為熱點話題。
  • 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原標題:龍巖空巢老人現狀: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遠勝於城市   原標題:龍巖市空巢老人現狀調查新羅區南城街道翠屏社區的老人們在居家養老服務站打桌球、聊天。而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戶1117.90萬戶,佔老年空巢家庭戶總數的71.58%,農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萬人,佔空巢老人的69.79%。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及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尤引人關注。  那麼,龍巖市空巢老人情況如何?他們的生活現狀又怎麼樣?重陽節前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 農村空巢老人寂寞誰人知
    在農村,由於大量的農民放下鋤頭外出打工經商,或者攜妻帶子到都市另安新窩,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獨守空宅。許多空巢老人長年累月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晚景十分落寞悽涼。據一份來自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我國農村現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獨居的和沒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想想本應承歡膝下的子女如今遠在他鄉,晚年的天倫之樂根本無法安享,面臨的是與日俱增的孤獨感,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上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配偶尚在的老人還可以互相安慰,而孤寡老人情況更糟,孑然一人,形影相弔。
  • 冷水灘:社工和志願者開展「關愛老人溫暖社區」活動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張東)為了關愛社區高齡、空巢、獨居和困境老年人,了解他們更多的需求。12月11日,永州市第三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快樂益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承接方永州博睿社會服務中心組織社工和社區老年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在通化街社區開展「關愛老人溫暖社區」探訪活動。活動中,助老社工以及志願者們分別探訪了社區多名9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以及65以上的空巢、獨居、困境老年人。
  • 禪心畫旅開啟空巢老人靜心之旅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張帆通訊員應佳翔)近日,在寧波市社會組織促進會舉辦的2020「餘姚樂善杯」寧波市第八屆公益項目設計大賽中,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激烈的現場路演角逐,我縣陽光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禪心畫旅——空巢老人精神支持項目」獲得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