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列入百大項目的8個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搶抓工期建設中。我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也要在今年完成。目前,我省城鄉垃圾處理的情況如何?記者走訪了綏化、佳木斯、七臺河等地的城市和鄉村,深入到村屯和垃圾存量場,看垃圾清理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
分類存放統一收集
記者到佳木斯市樺南縣柳毛河鎮東華村採訪時發現,村路兩側鮮花搖曳,硬化的村路清爽乾淨。正在自家院子收拾玉米的村民張來福說,以前家裡的垃圾都扔在村東頭,自從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家門前放置了垃圾箱,還由村裡的保潔員統一收垃圾。起初村民不習慣,現在都自覺維護環境。「這幾天,村裡給每家發了乾濕兩種小桶,分裝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這樣有害垃圾就會被直接收走,不會混放了。」另一位村民說。
今年樺南縣得到了省裡撥付的2000餘萬元資金,全部用於治理農村垃圾。全縣啟動垃圾收集轉運工作,每天轉運垃圾200噸左右。到今年年底,全部行政村生活垃圾都將得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達到居民分類參與率70%、垃圾減量化40%、垃圾收集清運率100%。
如今,佳木斯市開工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揀中心770座,竣工281座,垃圾中轉站3座;794個行政村建立保潔隊伍。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282個,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行政村857個,佔比89.36%。
集中填埋及時清理
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市縣因為附近沒有有效的垃圾處理場或者焚燒發電企業,眼下,對生活垃圾進行掩埋。
在安達市採訪時,不時看到清掃車、餐廚收運車在路上作業。工作人員介紹,今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出動4臺餐廚垃圾收集車,對全市18條主次幹道的餐館進行8個小時不間斷循環收集,另外,每天有4臺洗掃車,對全市主要街道進行洗掃作業。由於清掃及時,現在垃圾箱由原來的1200個減至800個。
安達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孟秀紅說,全市垃圾收集後全部運到垃圾場填埋處理。「每個月要填埋垃圾6000噸左右,每周安達市環保局都進行環保檢測,每月有環保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必須達到環保要求。」孟秀紅說,現有的處理廠到期後,可在原址建設焚燒發電項目,如果不建焚燒發電項目,做封場綠化處理。海倫市城市執法局負責垃圾處理工作的韓喜春說,海倫市現在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是分開進行填埋的。
另外,針對存量垃圾導致大量滲濾液產生,流入地下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生態環境的危險隱患,各地也在積極作為。今年3月,安達市將市區北側城鄉結合部的垃圾進行了清理,清理了多年陳存垃圾600多噸;在佳木斯市西郊垃圾處理二場,每天都有數臺機器在處理垃圾,清理並篩選後,進行焚燒發電,待11月底完成治理,將徹底解決存量垃圾對城市大氣、土壤、地下水的汙染;2002年形成的撫遠市存量垃圾場,也已完成18萬立方米存量垃圾的治理任務,保障公共環境衛生和群眾健康,防止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焚燒發電變廢為寶
近年來,我省積極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垃圾變成另一種清潔能源。
佳木斯博海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燒爐火正旺,公司現在每天處理各種垃圾1000噸左右。目前,公司正在籌建第三個焚燒發電爐,屆時能夠處理各種垃圾1500噸,佳木斯市垃圾處理中心主任趙旭東告訴記者,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運行,會從根本上改善佳木斯市環境質量。
馬上投入使用的佳木斯餐廚垃圾處理廠,利用多功能複合酶、兼性厭氧複合菌、海洋藍綠藻發酵技術將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有機肥、含胺基酸液體肥及粗油脂等產品,在做好餐廚垃圾處理的同時,將衍生的產品與市場進行對接,以保證項目平穩運營。
七臺河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可以處理來自七臺河市區、勃利縣、寶清縣以及樺南等近500噸左右的垃圾,2017年至今已經消化近70萬噸的垃圾,總發電量15812.04萬度,每年減排7萬噸左右的二氧化碳,節約3萬多噸標準煤。(記者 吳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