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垃圾存放、清理和再利用這道難題? 各「村兒」因地制宜施...

2020-12-24 黑龍江政府網

今年我省列入百大項目的8個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搶抓工期建設中。我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也要在今年完成。目前,我省城鄉垃圾處理的情況如何?記者走訪了綏化、佳木斯、七臺河等地的城市和鄉村,深入到村屯和垃圾存量場,看垃圾清理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

分類存放統一收集

記者到佳木斯市樺南縣柳毛河鎮東華村採訪時發現,村路兩側鮮花搖曳,硬化的村路清爽乾淨。正在自家院子收拾玉米的村民張來福說,以前家裡的垃圾都扔在村東頭,自從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家門前放置了垃圾箱,還由村裡的保潔員統一收垃圾。起初村民不習慣,現在都自覺維護環境。「這幾天,村裡給每家發了乾濕兩種小桶,分裝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這樣有害垃圾就會被直接收走,不會混放了。」另一位村民說。

今年樺南縣得到了省裡撥付的2000餘萬元資金,全部用於治理農村垃圾。全縣啟動垃圾收集轉運工作,每天轉運垃圾200噸左右。到今年年底,全部行政村生活垃圾都將得到治理,農村生活垃圾達到居民分類參與率70%、垃圾減量化40%、垃圾收集清運率100%。

如今,佳木斯市開工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揀中心770座,竣工281座,垃圾中轉站3座;794個行政村建立保潔隊伍。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282個,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行政村857個,佔比89.36%。

集中填埋及時清理

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市縣因為附近沒有有效的垃圾處理場或者焚燒發電企業,眼下,對生活垃圾進行掩埋。

在安達市採訪時,不時看到清掃車、餐廚收運車在路上作業。工作人員介紹,今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出動4臺餐廚垃圾收集車,對全市18條主次幹道的餐館進行8個小時不間斷循環收集,另外,每天有4臺洗掃車,對全市主要街道進行洗掃作業。由於清掃及時,現在垃圾箱由原來的1200個減至800個。

安達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孟秀紅說,全市垃圾收集後全部運到垃圾場填埋處理。「每個月要填埋垃圾6000噸左右,每周安達市環保局都進行環保檢測,每月有環保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必須達到環保要求。」孟秀紅說,現有的處理廠到期後,可在原址建設焚燒發電項目,如果不建焚燒發電項目,做封場綠化處理。海倫市城市執法局負責垃圾處理工作的韓喜春說,海倫市現在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是分開進行填埋的。

另外,針對存量垃圾導致大量滲濾液產生,流入地下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生態環境的危險隱患,各地也在積極作為。今年3月,安達市將市區北側城鄉結合部的垃圾進行了清理,清理了多年陳存垃圾600多噸;在佳木斯市西郊垃圾處理二場,每天都有數臺機器在處理垃圾,清理並篩選後,進行焚燒發電,待11月底完成治理,將徹底解決存量垃圾對城市大氣、土壤、地下水的汙染;2002年形成的撫遠市存量垃圾場,也已完成18萬立方米存量垃圾的治理任務,保障公共環境衛生和群眾健康,防止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焚燒發電變廢為寶

近年來,我省積極建立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垃圾變成另一種清潔能源。

佳木斯博海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的垃圾焚燒爐火正旺,公司現在每天處理各種垃圾1000噸左右。目前,公司正在籌建第三個焚燒發電爐,屆時能夠處理各種垃圾1500噸,佳木斯市垃圾處理中心主任趙旭東告訴記者,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運行,會從根本上改善佳木斯市環境質量。

馬上投入使用的佳木斯餐廚垃圾處理廠,利用多功能複合酶、兼性厭氧複合菌、海洋藍綠藻發酵技術將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有機肥、含胺基酸液體肥及粗油脂等產品,在做好餐廚垃圾處理的同時,將衍生的產品與市場進行對接,以保證項目平穩運營。

七臺河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可以處理來自七臺河市區、勃利縣、寶清縣以及樺南等近500噸左右的垃圾,2017年至今已經消化近70萬噸的垃圾,總發電量15812.04萬度,每年減排7萬噸左右的二氧化碳,節約3萬多噸標準煤。(記者 吳利紅)

相關焦點

  • 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一元錢」解垃圾圍村難題
    每戶村民的家門前,都放有兩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一個標明「有害垃圾」,一個標明「普通垃圾」。龍鵠村黨支部書記羅朝運說:「7年前的龍鵠村不是這個樣子,那時村民把垃圾往家門外隨處倒,河流邊、村道旁、竹林裡到處都能見到垃圾。一下雨,垃圾就匯集到河裡,又臭又難看,村民路過都要捂著鼻子。」
  •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聚焦生態修復 精準施策開展河長制工作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盯河長制工作的目標任務,轉變觀念,精準施策,破解難題,改善水生態環境,推動河長制工作見實效。全鎮耕地面積10096畝,其中旱田8544畝,水田1552畝,十四道溝鎮以種植玉米、大豆為主,地模使用率較低,農作物秸稈均用於黃牛、羊養殖業,未發生秸稈焚燒現象。截至目前,累計開展排查活動4次,參加人員63人,回收藥瓶5000餘個,組織58人參加培訓1期。建立長效治水。合理化布局垃圾箱位置,為各村新配備垃圾箱20個,基本杜絕了往河道內傾倒垃圾的現象。
  • 垃圾分類的韶山經驗
    北極星固廢網訊:「韶山市之所以能躋身今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市),最主要的舉措就是紮實推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其經驗和成果值得學習推廣。」12月7日,湘潭市整治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韶山市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5%,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 推行垃圾分類如何因地制宜?
    但一些地方還是踟躕不前,或糾結於如何推行、如何分類、如何評估考核等,主要原因就是不知怎麼「因地制宜」。本文專門討論如何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類。1.(1)如何利用新固廢法施行機會,增強自己的優勢,克服自身的弱勢;(2)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將新固廢法施行機會變成推行垃圾分類的推手;(
  • 最大、最優 看這家企業如何破解餐廚垃圾處理難題!
    最大、最優 看這家企業如何破解餐廚垃圾處理難題!北極星固廢網訊:2017年12月11日,「新時代可持續的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和管理模式研討會」」在長沙拉開序幕,會議旨在充分交流「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系統分析「十三五」期間餐廚垃圾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分享各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模式,推動我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 抓強「五大」建設,破解鄉村振興難題
    為此,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存在的短板問題,實施「一對一」幫扶至關重要。產業模式老套,加大創新形成生產新模式;技術落後,引進強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針對不同問題制定「一對一」策略,確保精準服務、有效幫扶。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築牢鄉風文明。民俗風情象徵一個地區的明信片,鄉村振興不緊依託產業強盛,更離不開鄉風文明的引領護航。
  • 如何破解勞動教育中現實存在的難題
    今年以來,兩份國家級文件的下發讓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成為共識,但受場地、課程、師資的制約,許多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別是勞動教育課程如何設計開展才能真正提升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一道難題。
  • 山東:綠化垃圾再利用 樹木枝條加工成生物炭
    在這家企業,園林綠化產生的樹木枝條等廢棄物,經過加工後可以變成生物炭、木焦油和木醋液等高附加值產品。據了解,園林廢棄物,也被稱為綠化垃圾,集中修剪的樹枝是園林廢棄物的主要成分。長久以來,由於綠化垃圾並不像餐廚垃圾和生活垃圾那樣具有強汙染性,大家並不關注它的去處。但是,如果這些綠化垃圾不被回收利用,那麼處理方式只有填埋、焚燒或遺棄。
  • 南莊頭村破解環境難
    新京報訊 (記者李丹丹)今年以來,順義區南莊頭村黨支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著力破解村莊環境綜合治理的難題。  黨員幹部率先垂範  南莊頭村位於順義區李橋鎮東南角,屬於傳統自然村落。
  • 看南莊頭村如何破解鄉村整治難題
    經濟日報 記者 楊學聰 攝   道路寬卻不通暢,垃圾清卻不及時,綠植雜卻不成景,管理有卻不細緻……這些問題,已成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攔路虎」。怎樣解決?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南莊頭村大膽嘗試,蹚出一條整合政策資金、以整村為單位全面實施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新路。  近年來,南莊頭村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 垃圾分類共識寫進"雙約" 海曙精準施策為城郊垃圾分類破題
    垃圾分類共識寫進"雙約" 海曙精準施策為城郊垃圾分類破題 2019-08-03 09:56:43 中國寧波網 記者 徐展新 海曙區委報導組 續大治 孫勇
  • 焦作抖音網紅村太火了!
    因棚戶區改造徵地以及鄭焦城際鐵路徵遷,村子被一分為二,部分村民搬遷至新村住宅小區,部分居住在自建房屋,村內街道雜亂,基礎設施落後。全市「四城聯創」工作啟動後,小王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加大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圍繞綠化、硬化、亮化、美化、淨化全面提升,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精緻鄉村。
  • 雲南陸良: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
    舊州村陸興糕點廠富裕的村子總相似,貧困的村子卻各不同。雲南省陸良縣板橋鎮是傳統農業大鎮,蠶桑、蔬菜、畜牧是支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板橋鎮因村施策,實錘戰貧力正酣。兩位老人相聚嘮嗑的「小花園」,在擺羊村隨處可見。截止到2019年底,擺羊村實施危房改造167戶,清拆危房289間,對清拆後地基進行平整、復墾復綠,圍起一道道竹籬笆,打造「小花園」和「小菜園」。美起來的村莊也激發了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願望,增強了村民改變貧困的決心和信心。
  • 壽光呂一村利用蔬菜垃圾製作環保酵素,既改良土壤又提升品質
    家家戶戶 都有發酵桶4月8日,記者來到壽光市紀臺鎮呂一村,村內整潔亮麗,很多農戶家裡都有幾個塑料桶,裡面裝著深顏色的液體。村民們表示,這就是他們剛引進的環保發酵桶,用來做環保酵素的。這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藍田穆家堰村垃圾堆積無人處理 反饋:垃圾已清理
    藍田縣穆家堰村堆積垃圾已進行清理。西部網訊 藍田縣穆家堰村垃圾堆積無人處理、武功縣美陽關工程包工頭拖欠工資、長安區灤鎮內苑村垃圾亂倒影響交通……3月12日,藍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武功縣重鎮辦、長安區灤鎮街道辦事處等4個相關黨政部門回復了5條西部網網友留言。
  • 構建共同利益實現機制破解治理難題 廣東肇慶探索「一地一策」社會...
    肇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哲介紹說,今年以來,針對以往改革點少面窄、複製推廣難度大等基層治理難題,肇慶部署推行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突出共同利益實現過程中的溝通、協商等集體行動機制,激發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熱情,因地制宜地採取「一地一策」建立「多元共治」機制的方式,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供源源不斷的治理智慧,為廣東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提供高質量的
  • 朝陽集中治理清理暴露垃圾 市民投訴量9月降幅7.9%
    不僅如此,小區內的道路由原來的坑窪水泥地,變為柏油道路,小區停車位得到合理施劃,樓體也進行了統一粉飾,根據整改方案的設計,還加增加小區進出抬杆系統等硬體設施。 「如何讓問題不反彈,後續的管理長效機制是關鍵所在」,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環境整治提升是開始,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與小區物業溝通,擔起責任,加強後續的管理和維護,我們將隨時做好督促工作」。
  • 蒼南有個村垃圾不再隨手扔 村民說:垃圾就是錢啊
    村民這樣說,「在中對口村,垃圾是錢。」「隨手扔」變為「隨手分」生活垃圾少三成中對口村全村350戶,共1700餘人。2015年,中對口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將垃圾分類納入建設內容。經過對外考察、實施方案和細則制定、處理設備購買等流程,2016年1月,中對口村正式開始在全村實行垃圾分類。「我們目前生活垃圾分為三種: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 「美麗鄉村」——施各莊村 破繭成蝶舞紛飛
    在昌黎縣兩山鄉施各莊村,村民門前曾經堆放垃圾的場地,如今變成了小花園。如今的昌黎縣兩山鄉施各莊村,村民們的心裡樂開了花。在今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施各莊村因地制宜,謀劃實施多項民生工程,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月31日,記者驅車來到施各莊村,只見整潔筆直的公路旁,柿子樹、木槿,高低搭配、錯落有致。樹下,金娃娃、鳶尾豔麗奪目。
  •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垃圾 破解垃圾圍城 拒絕過度包裝
    北極星固廢網訊:破解垃圾圍城,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困擾,需要我們多些資源節約的精神,無疑治理商品包裝的亂象,也是治理的路子。當然,這需要全社會的重視,而不是一個地方就能解決的問題。破解「垃圾圍城」,還應提倡「簡約包裝」。有人就有生活垃圾。垃圾人人嫌,但垃圾又是一個城市不得不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