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德生態園讀博,拿德國高校學位!這一博士研究院成立

2020-12-15 半島深度

半島客戶端記者 李曉哲 實習生 董昊

6月26日,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成立儀式暨首屆中德智能技術專家高峰論壇在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舉行。據了解,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德國優秀博士生資源和中國博士生導師資源相對接的優勢,推行人才培養階段模式。第一階段博士生培養方向重點為智能產品設計、智能製造與智能物流技術,後期增設信息技術、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培養方向,由德國相關高校授予博士學位,預計未來5年聯合培養約50位博士生。

成立儀式上,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不萊梅大學教授赫爾茨克,市經信委巡視員王建,分別代表德中雙方合作機構致辭。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發來賀信。在隨後進行的籤約儀式上,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與包括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在內的7所中外知名高校,與今天國際物流、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業籤署科研與博士培養合作框架協議。聘請了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不萊梅大學教授赫爾茨克,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德國亞琛工業大學人機互動研究所所長羅斯曼教授,芯恩(青島)集成電路公司董事長張汝京博士,不萊梅生產與物流研究院院長、不萊梅大學教授透波恩4位專家為特聘科學家。德國錫根大學教授史達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房殿軍,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慶黨等12位中外知名高等院校教授、學者被聘為特聘研究員。

隨後,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管委主任趙士玉,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業大學教授庫恩,芯恩(青島)集成電路公司董事長張汝京博士以及德國工程院院士羅斯曼共同為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揭牌。

據悉,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是國內首個由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和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共同指導,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技術應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智能技術共享平臺。研究院將引進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模式,以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基地,面向中德兩國,充分發揮德方科研機構在科技、人才、創新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引領力,為新區乃至青島市智能製造、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務技術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和前沿技術研究創造新動能。

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將搭建以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為核心的頂尖創新團隊,充分發揮特聘科學家、研究員專業優勢及影響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培養與先進工業技術研究生態圈。通過與海爾、西門子(青島)創新中心、博世(中國)、京東物流、菲尼克斯(中國)、澳柯瑪等優秀企業開展院企合作,打造集教研合作、院企合作、國際交流於一體的戰略合作新平臺。

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首創推行基礎研究(以技術方案為主)、系統研究(以軟體系統為主體)和應用研究(以虛實融合技術為載體)三位一體的創新研發模式,開展面向智能製造、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前沿技術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研成果,促進中德智能領域產學研結合的同時,還擔當培養承擔中德兩國智能製造使命的高端人才。

揭牌儀式後,首屆中德智能技術高峰論壇隨即召開,中德專家著眼「德國應用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成功案例分析」、「工業4.0與數字雙胞胎」、「海爾COSMOPlat平臺技術與實踐」等話題做主題演講,並進行精彩的圓桌對話。

近年來,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突出中德合作、體現國際開放融合,堅持發展智能製造關鍵項目和關鍵技術,集聚了一批解決方案提供、數位化應用的設計研發類企業,家電、集成電路等智能製造類項目,開放輻射周邊企業轉型升級的科技支撐平臺。園區先後獲批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燈塔園區」、「中德智能製造合作試點示範園區」、獲得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副理事長單位等稱號。目前已落戶包含西門子(青島)創新中心、海爾磁懸浮智能互聯工廠、芯恩(青島)集成電路等在內的高端研發、製造、教育培訓機構10餘家,智能製造產業已形成從解決方案提供、數位化工廠建設及改造、模式及標準輸出一體化產業鏈,為國家輸出家電行業智造標準。未來,將為汽車、石化等產業智能化改造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到中德生態園讀博,拿德國高校學位!青島這一博士研究院成立
    6月26日,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成立儀式暨首屆中德智能技術專家高峰論壇在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舉行。據了解,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德國優秀博士生資源和中國博士生導師資源相對接的優勢,推行人才培養階段模式。
  • 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首批博士研究生入學!中德生態園首個國際化...
    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召開,首批10名博士研究生入學中德生態園首個國際化高水平產學研孵化平臺正式啟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1日訊 今天,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召開
  • 這位專家不簡單,當完講師讀了6年博士,畢業後一年當教授
    他曾經留學德國,學成後回國為家鄉建設傾盡全力。他是江西省科學院副院長,也是一位食品工程專業的教授,從事與「民以食為天」息息相關的課題研究。他曾經作為食品技術專家,被相關部委聘為特邀監督員。他就是身為江西科協副主席的李華棟。
  • 高校招聘重「海歸」 國內博士畢業再到國外讀博
    高校招聘重「海歸」 國內博士畢業再到國外讀博 2016年11月21日 11:34   來源:北京日報
  • 同濟大學成立「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王燁捷)近日,同濟大學「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宣告成立。研究院將致力於為中德兩國的經濟技術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為解決兩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決策支持和整體解決方案,為推動中德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輸送大量拔尖經濟管理人才。
  • 同濟大學對德合作「連出大招」,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等新平臺接連...
    近日,同濟大學接連成立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德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中德機械工程中心等一批對標高水平學科融合和產教融合的中德合作新平臺,進一步拓展同濟大學與德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由此開創了同濟大學對德合作交流新局面
  • 高校老師如何申請在職讀碩士/博士,利用寒暑假時間拿學位?
    越來越多想要提升學歷的老師,開始關注到了該如何申請讀在職碩士和博士? 本科、碩士學歷已經不再是學歷優勢了,很多高校老師和單位職工苦惱學校單位即將改為職稱聘用性質,忙於考碩士考博士的準備,而且現在很多高校和單位都鼓勵職工繼續深造讀博。
  • 講述中德經濟合作的精彩故事 ———訪中德生態園媒體主管、德語...
    這就是令人震驚的中國速度。」狄沛感慨說道。1995年至2018年,狄沛就職於德國OWC對外經濟出版社。1997年,他和同事共同創辦了《中國之窗》(原名China Contact)雜誌。這本德語經濟類雜誌主要報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建設成就和中德經貿合作發展商機,在狄沛的努力下,雜誌已成為德國向德語地區企業詳盡介紹在華投資、中國經濟發展、經濟貿易等信息的重要平臺。
  • 中國人赴韓讀速成博士 20萬元就可以在韓國買博士學位
    其中,赴韓讀博士的主要群體,是我國高校的在職教師。  中國高校教師赴韓國攻讀博士學位,怎麼就讓韓國恐慌了呢?在韓博士激增  最近幾年,來韓讀博的中國人激增。  然而,韓國部分大學舉辦的「博士速成課程」,被批有「賣學位」之嫌。  2018年,一所地方大學被查出招來中國留學生讀博後,安排他們在12天內修完一個學期的課程(通常需要4個月)而引發熱議——韓國大學的文憑還能讓人相信嗎?
  • 中德生態園規劃打造國家園區"低碳範本"(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發後,4月7日青島中德生態園管委組織對園區落實情況向媒體發布,低碳成為該園區規劃建設的一大關鍵詞。從原有地貌保護到園區規劃,從節能建築到海綿城市,在全國園區謀求轉型發展之際,中德生態園正努力打造成全國園區建設發展的範本。
  • 國內博士為何熱衷出國讀博?
    在國內讀個博士,這在普通人眼裡已經算是「學霸」了。可在上周末舉辦的2016博士生招生面試交流會上,記者發現,2000多名參會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本身已是博士生,他們打算博士讀到一半甚至是取得國內博士學位後,繼續出國讀博。
  • APS成立、德國學制改革、中德學歷互認…留德20年都發生了啥?
    導語:從1999年到現在,「留德華」都經歷了些什麼?留德熱潮、APS審核部成立、默克爾首次訪華、精英大學計劃、德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一點一滴匯聚在一起,共築起別樣的「留德二十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德,中德兩國政府在柏林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互相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中德學歷開始互認,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兩國學生的流動。2003年DAAD聯合德國高校成立「國際學生留學申請工作和服務處」(uni-assist),提高審核效率、有利於德國高校招收留學生的標準化。
  • 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首個國際化高水平產學研孵化平臺正式...
    11月21日,青歐生命科學高等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在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召開。 會後,青歐研究院在全體理事的見證下,為首批博士研究生舉行了開學典禮。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副書記、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工委副書記、管委主任、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黨組書記、管委主任趙士玉和華大集團執行長、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分別為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Lars Bolund(中國科學院榮譽教授,中國國家友誼獎得主)和丹麥自然科學院院士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頒發首席科學家證書。
  • 只為進高校而讀博,可以嗎?
    而且本文僅討論讀博士和當大學老師的關係,不同背景、不同學科差別確實太大了,沒人能決定你要不要讀博,你只能自己決定。2、現在學歷貶值好快,十年前碩士都能進高校,現在得博士,那等我博士畢業,是不是進不去高校了?
  • @優秀的你,讀博來這裡!新國大重慶研究院招生啦~
    @優秀的你,讀博來這裡!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於今年4月7日成立,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重慶兩江新區合作開設並自主運營的研究院。該項目學制4年,學生入學後第一年在新國大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學生們在就讀的第二、三年間,將在新國大教授的指導下,在新國大重慶研究院展開相關領域科研工作,其間將探索與本區域產業以及高校科研團隊的橫向合作機會;最後一年在新國大完成學業和論文
  •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別樣教師節 博士進校園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一個美麗如畫的小學,吸引著人們關注的目光。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的校園裡,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師節慶祝活動為校園增添了別樣的色彩。這個教師節對於中德生態園小學的師生而言具有非凡意義。
  • 青島科技大學中德校區開工建設 青科大形成三地五校區辦學格局
    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馬連湘指出,青島科技大學中德校區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中國速度+德國質量」的有效途徑,是學校以中德科技學院為平臺、進一步拓展合作方向與合作領域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 2014年中德高校合作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和德制工程師項目
    一、項目簡介  我校已與德國高等教育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根據中德雙方籤訂的相關協議,我校每年將推薦優秀學生進入「中德高校合作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和德制工程師項目」。通過考核的學生將到以下德國公立大學攻讀德國制式的碩士文憑及碩士文憑德制工程師:  1、列入本項目的德國公立大學列入本項目的大學均屬於德國TU9大學(理工大學聯盟),德國政府"卓越計劃"11所精英大學或百年以上歷史的德國名校,如柏林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德國伊爾梅瑙工大等(更多大學請諮詢外事處
  • 讀博6年無法畢業,難在哪裡?大學教師讀博:3個月讀完博士課程
    中科大在讀博士劉春楊正是因為讀博6年,沒能交出1篇論文,最後不堪學業壓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論文是博士畢業的至關條件,但是,想要出成果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大多數高校博士畢業要求至少發表3篇期刊論文,其中必須有一篇被「科學引文索引」(簡稱SCI)收錄。而想要被SCI收錄,就必須能寫得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
  • 廳長讀博不上課遭質疑 論文博士被指成腐敗通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雙證齊全肯定有問題,「論文博士既然能不脫產學習,怎麼能有畢業證?」楊春時表示,據他所知,國內有高校對於論文博士只發學位證。論文博士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書是否會作出特別標註以區別於一般博士?楊春時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親眼見過論文博士的學位證,跟一般博士的學位證沒有任何區別。為何清華大學的論文博士可以獲得雙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