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定理:平行線公式定理

2020-12-16 中考網

  初中數學平行線公式定理

  平行線要領: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為平行線。

  平行線的性質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4.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外錯角相等。

  以上性質可簡單說成:

  1.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4.兩條直線平行,外錯角相等。

  平行線的判定

  1.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2.平行公理推論: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3.在同一平面內,垂直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4.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5.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6.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

  在同一平面內,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平行傳遞性)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即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9初三數學知識歸納平行線公式定理
    2019初三數學知識歸納平行線公式定理 平行線要領: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為平行線。 平行線的性質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 📚初中數學公式、定理總結
    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記住初中數學常用的公式、定理,今天給大家分享了初中數學公式及定理!需要完整版,請私信:初中數學公式定理。免費發送完整版。
  • 初中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韋達定理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不為0)中   設兩個根為x和y   則x+y=-b/a   xy=c/a   韋達定理在更高次方程中也是可以使用的。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四邊形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定理:四邊形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多邊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2平行四邊形   2.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定理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 中考數學幾何題,就考這140多條公式定理!
    初中數學公式定理多,知識點雜,定理熟背是必須要做的,這樣看到試題自然瞭然於心,提高學習效率,先要學會分類歸納整理,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套初中數學定理大全,大家來看一看,有不會的記得查漏補缺。6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6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6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初中幾何公式定理:矩形
  • 初中數學幾何公式、定理總結(線、角、三角形……)146條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初中幾何公式:矩形  60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 中考數學複習幾何公式定理總結
    初中幾何公式定理總結 初中幾何公式:線 1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2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3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4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初中幾何公式:角 9
  • 初中三年,數學定理、公式、概念,大匯總!
    數學這門科目讓很多人都感到頭痛,特別是到了初中之後,有的同學明明在小學經常考高分,可一到了初中就再也考不到一個理想的分數了,甚至是經常不及格,仿佛學的完全是另一個學科一樣。其實,這樣的情況也都是正常的,到了高中這種現象會變得更加明顯,在那個時候就會經常出現不少同學連及格都困難的情況,而這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還是同學們的基礎水平不過關該記的公式定理沒有記住或是記混淆了,一遇到相關的難題就是兩眼一抹黑,再加上數學又是一門由簡入深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串聯的知識,如果上節課沒聽講的話,這節課有可能就聽不懂,而這節課又不聽的話,下節課就更別想聽懂了,長此以往,欠下的債會越拉越多
  • 初中三年最全數學公式定理
    初中數學,定理和公式還沒有高中的深度,掌握公式和定理很大程度上對數學這門功課的掌握程度也不會差。為此,勤藤教育整理了初中三年要學習的公式和定理,正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快收藏起來,即將要上初中的學生也可以提前熟悉熟悉!
  • 2021初中七年級數學公式:三角函數正切定理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數學公式:三角函數正切定理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正切定理   在平面三角形中,正切定理說明任意兩條邊的和除第一條邊減第二條邊的差所得的商等於這兩條邊的對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第一條邊對角減第二條邊對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 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公式:韋達定理公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韋達定理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不為0)中   設兩個根為x和y   則x+y=-b/a   xy=c/a   韋達定理在更高次方程中也是可以使用的。
  • 最新整理:初中三年最全數學公式定理總結
    在初中數學的考試當中,解所有題型都需要用到公式,公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記住初中數學常用的公式、定理,三好君給大家總結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公式及定理!這份資料十分珍貴,建議一定給孩子列印一份,每次考試都能用的上!
  • 初中數學三年定理公式,19張圖全搞定
    在初中數學的考試當中,解所有題型都需要用到公式,公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記住初中數學常用的公式、定理,學習哥熬夜給大家總結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公式及定理!這份資料十分珍貴,建議一定給孩子列印一份,每次考試都能用的上!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平行四邊形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平行四邊形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   1.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2.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3.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   1.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 初中數學常見的146條定理和公式!
    今天,給同學們整理了初中數學的146個定理,快收藏起來!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55.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59
  • 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正弦定理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公式之正弦定理》,僅供參考!
  • 初中三年最全數學公式定理總結!暑假預習必備
    在初中數學的考試當中,解所有題型都需要用到公式,公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們記住初中數學常用的公式、定理,小編給大家總結了初中三年所有的公式及定理!這份資料十分珍貴,建議一定給孩子列印一份,每次考試都能用的上!
  • 初中數學公式:比例線段的數學公式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比例線段的數學公式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 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數學定理:等腰梯形性質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 2021初中七年級數學公式:割線定理公式證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數學公式:割線定理公式證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割線定理   文字表達: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交點的距離的積相等。   數學語言:從圓外一點L引兩條割線與圓分別交於A.B.C.D 則有 LA·LB=LC·LD=L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