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奇摩購物中心是臺灣最常瀏覽購物網站第一名 (2012, 臺灣信息策進委員會)。在此先說明一下,Yahoo在臺灣為最大的入口網站(根據Alexa),提供臺灣民眾搜尋、新聞、知識+ (類似百度知道)等功能,挾帶著最大流量這個優勢,它旗下經營的B2C (Yahoo購物中心) 和 B2B2C (Yahoo超級商城)平臺一直是臺灣TOP3的在線購物網站。
試想看看如果百度、淘寶不是兩家公司,而是一家公司那會如何? 在臺灣,Yahoo就擁有這樣的優勢。單就流量這個條件,雅虎就賺到許多優勢,比它的最大競爭對手 Pchome有了更多的民眾曝光度,自然購物人氣一直在排行榜上稱霸(它的招商會上也常強調自己的流量曝光優勢)。
內容為王
氣象、新聞一直是臺灣雅虎網站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撇開購物功能)。就我看來,如果消費者只在想買東西的時候,才來你的平臺,這樣並不夠。大家都知道百貨公司、大賣場,他們的手扶梯都會故意不擺在一進門的地方,就是為了讓你繞完這一層,才能往上一層去。傳統業者認為的是,「你待得越久,就會買得越多」。同樣的觀點,在電商界也行得通,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你要有很多跟購物無關、但又可以吸引人眼球的東西在上面的原因。(PChome最初也是有搜尋引擎,不過現在已經淡出這個領域,只做站內的搜尋)
O2O虛實整合
1. 臺灣電商不像大陸電商發展快速,但是臺灣雅虎算是趕上步伐比較快的公司,目前它有實行在捷運(地鐵)車廂擺放廣告,只要掃瞄QR code即可購物,可以獲得不同於網上的價格優惠。
2. 在全家便利商店提供紙板型的商品卡片,印著bar code,消費者可以憑卡去櫃檯掃碼購物,隔天到店取貨。他們這個系統,主要是把網絡上的熱門商品,印著商品卡,之後實體商品放在全家的倉庫,他們隔天補貨時可以一併送貨。
3.取貨付款。中國亞馬遜前些日子提出和上海全家取貨模式,其實在臺灣,這反而是消費者最喜愛的付款方式,雅虎也跟統一7-eleven合作,選擇採用統一的門市取貨,可以送零時(與大陸不同的是,在臺灣,門店數最多的為統一7-eleven)
界面改版+精準營銷
就在今年,Yahoo的超級商城(B2BC marketplace)改版,並推出欲望牆beta版,以類pinterest的方式,結合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可以選擇你希望多大的程度,是根據你的喜愛、閱覽過的產品來做陳列:舉例來說: 你選全部都是我喜愛的,那接口所陳列的商品就會是系統分析你應該喜歡的商品,反之,你也可以選「看大家喜歡什麼」,那就會看到的是熱門商品的陳列,這項功能目前處於beta階段。
與百貨公司的結合
屈臣氏、東京著衣進駐平臺不稀奇,雅虎的marketplace有了個較新的嘗試,讓百貨公司進駐: 臺灣漢神百貨,雖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這樣的合作已有數年的時間,顯然成效應是符合雙方合作期待,這點的突破,不仿是對兩岸一直熱烈討論「傳統百貨為何不擁抱網際網路? 」一個無聲的回應。
移動購物
目前臺灣雅虎旗下的超級商城(B2B2C)和購物中心(B2C)都尚未做專屬App,只有以手機瀏覽版網頁的方式做購物,但雅虎有額外的「每日好康」App,作為一個今日特價的閃購模式,來做個替補方案。
未來機會
隨著兩岸服貿協議,目前pchome是希望帶臺灣賣家前往中國銷售,而雅虎目前尚未表態,但想必應是這個方針不遠(在臺灣資策會的調查顯示,網上賣家有極高的意願前往海外銷售,其中第一理想地點為中國大陸)。另外,目前兩大龍頭yahoo、pchome對於平臺3.0電商生態系的戰略趨勢,皆未有明確的想法,這點是筆者覺得值得注意的點,因為目前日本樂天已從統一買回股權,完全控制臺灣樂天;淘寶也與全家的合作提出集貨服務和接受國際信用卡,這兩家電商資源極為豐富的公司,會來是否會影響臺灣pchome, yahoo的地位仍有待持續關注。
關於作者:李偉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現任職於跨國電子商務企業,對於網際網路創業有濃厚熱情。關注Weibo:leeweilun LinkedIn: http://www.linkedin.com/in/leewe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