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本是秋冬交替的季節,而今年的秋天卻被寒冷強勢驅逐。還未享受她的優雅,人們就已乖乖套上秋褲,貼上暖寶寶,在大風中體驗拉尼娜這個「小女孩」帶來的寒意。
十一月天氣關鍵詞
未入冬已凍哭,原來是「拉尼娜」來搗亂了
溫度突降,降水偏多,「好冷!好冷!」已成為近來長江以北地區人們的口頭禪。然而,這一切都跟拉尼娜現象有一定的關係。「拉尼娜」的原意是「小女孩」,也稱為「反厄爾尼諾」,一般以Nino3.4區(西經120°至170°和南北緯5°之間的赤道太平洋海區)的海溫距平指數來判定。當該區海溫距平低於負0.5℃,則稱之為進入「拉尼娜狀態」;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則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2016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距平指數達到負0.53℃,標誌已經正式進入「拉尼娜狀態」。
「拉尼娜事件」會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偏低,從近13次拉尼娜年我國平均一年氣溫距平可以看到,大多數拉尼娜年冬季氣溫都偏冷。如2000年的「拉尼娜事件」導致2000至2001年冬季東北、華北地區氣溫明顯偏低;還記得2008年初南方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嗎?那就是拉尼娜惹的禍。
但同樣是超強厄爾尼諾轉拉尼娜的1998年至1999年冬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卻偏高明顯,主要是因為上世紀80到90年代我國氣候變暖速率都非常快,1998年又是一個厄爾尼諾年,整個大氣增溫都非常快,所以到了冬季,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造成的暖背景並沒有消退,拉尼娜產生的降溫要比大的氣候背景下的升溫小的多,所以那一年繼續維持暖冬狀態。
因此,從歷史統計來看今年出現冷冬就不足為奇了。根據氣候專家預測,今年冬季,受拉尼娜影響,我國總體將出現偏冷的情況,但是偏冷不是全國性的,南北差異很大,相比較而言,我國北方偏冷的程度更為明顯,對持續偏暖的地區會出現偏冷的狀況。
你那裡入冬了嗎?
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其實,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是同時開始的。從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來說,以下半年連續5天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的第一天作為冬季的開始。
根據這個標準,我國近一半省會級城市的平均入冬時間都在11月份。全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率先進入漫長的冬季;10月上中旬,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先後邁入冬天的門檻;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是一派冬天的景象;11月份,南至長江流域逐漸入冬;12月初,冬季逼近兩廣北部的武夷山脈和南嶺北坡。
按照這一標準,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冬季應該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個季節,在省會級城市中,冬季長度佔全年一半以上的城市有7個,其中西寧和哈爾濱平均冬季時間最長,達到207天,佔全年56.7%。
2016年的第一場雪來得要早一些!
冬季,初雪是一件影響廣泛的大事。俗話說「瑞雪兆豐年」,對於北方種植冬小麥的農民來說,絕對是個好兆頭;而在南方的蔬菜種植區與北方的牧區,初雪的到來意味著凍害和草料的減少,根據初雪日期及時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已經成為農牧民的習慣。另外,交通、電力、醫療、環衛、供暖運行等行業的人員同樣關注著初雪何時到來。
根據歷史資料,我們可以計算出各大城市的平均初雪降落時間。從10月開始,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我國從北至南大部地區的降水形態逐漸由雨轉換到雪。從常年省會級大城市出現第一場雪的時間來看,初雪集中在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1月。11月,將有7個城市迎來初雪,而12月是初雪出現最為集中的月份。
而今年,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0月27日,呼和浩特、蘭州和銀川迎來了今年的首場雪,比常年平均初雪時間都來的早了些。這次冷空氣將北方的小夥伴從初秋直接拽到了隆冬時節,真的是冷哭了的節奏。目前來看,11月冷空氣還會比較頻繁,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
冷空氣也分三六九等?
進入秋冬季節後,冷空氣頻繁南下,雖然全國各地的氣溫均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域不同時期遭遇的冷空氣絕對不是一個級別哦!根據強弱程度,我國將冷空氣分為五個等級: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
大風降溫「自保七式」
冷空氣一來,呼吸系統的疾病也跟著高發起來,目前,醫院門診呼吸道疾病比往年同期有增長趨勢。專家建議可以適當服用預防感冒的藥物,比如板藍根,或者多喝熱水,還可以做做刮痧、拔罐,尤其是用中藥泡腳等預防感冒的措施。
此外,在大風來襲的時候,可參照以下「自保七式」安穩過冬:
第一式:口罩加身,保暖防病
口鼻是呼吸道的門戶。口罩則是必不可少的防寒工具,既可以有效防止灰塵、浮沉侵襲肌膚,又可以防止被凜冽的寒風吹得生疼。
第二式:溫水洗臉,多喝熱水
洗臉水溫控制在20-37℃,選用保溼效果較好的護膚品。
多喝熱水,每天的飲水量因人而異,但「多喝熱水」在大風降溫的時候,絕不是敷衍。
第三式:戴上護膝,保護關節
很多人會在大風天氣時感到關節疼痛。尤其是騎車出行的時候,不妨戴上護膝、護腕,保護關節。
第四式:開窗換氣,以適溫差
室內外溫差過大也會導致疾病高發。可以視外面空氣情況,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
第五式:異物入眼,眨眼勿揉
大風天氣容易導致異物進到眼睛裡。建議多眨眼以促進淚液分泌,將其排出,避免用力揉擦使異物劃傷角膜或導致異物嵌入角膜內從而造成感染髮炎。
第六式:心血管病,盡少出門
氣溫驟降,容易誘發中風、腦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腦血管病人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風天儘量別出門,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10點以後,外出時最好帶點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藥物。
第七式:穿衣適度,增強免疫力
在保證身體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過嚴,捂出汗反而會降低免疫力。
新華網數據新聞部 中國氣象網 聯合出品
編輯:楊艾艾 王美麗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網、國家氣候中心、中國天氣網、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