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哪個大國比中國更強!英媒:美國影響力有限,改革自身才是出路

2020-12-11 前沿觀察員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英國《一周》周刊網站此前刊載了一篇題為《美國無法改變中國》的文章。該文章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瑞安·庫珀,他在文章中指出,美國當局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的影響都是有限的,而在這些大國之中,沒有哪個大國比中國更大或者比中國更強。

在瑞安的觀點中,美國國內當下的局勢用「四分五裂」來形容似乎一點都不過分,但就在此時,美國當局領導人卻在加緊進行政治鬥爭,甚至執意將美國與他國之間的關係推向「最冰點」,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瑞安作為一個「局外人」,似乎看得非常透徹,他表示如果全球共同的期望是人類得以向更好的生活進發的話,那麼大國之間的交往就顯得尤為重要,即「這顆星球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大國之間成功的外交接觸」。

在美國多次「甩鍋」的過程中,似乎根本沒有考慮到,在五角大樓和白宮列出的「威脅名單」之中,位列榜首的本該是美國自身。

就拿新冠疫情來舉例,在中國取得了抗疫階段性勝利、多數西歐國家完成了對疫情的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只剩下美國的疫情仍舊處於一個「無法管控」的狀態,這背後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

文章指出,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的外交政策,並未如同他們想像的那樣發生變化,反而一步步印證了美國的影響力其實是有限的。

同時,瑞安進一步強調,中國的國家體制是世界上少有的優秀體制,而考慮到中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已經成型的核打擊能力,就算真的展開戰爭,最後的贏家究竟是誰也猶未可知。

就美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所有的軍事實力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航母群建立起來的,一旦航母遭到致命打擊,美國賴以揚名的太平洋艦隊也將會遭受巨大的打擊。

更何況,如今五角大樓在川普的「操作」下,已經不復以往的嚴格周密,體制和制度都大不如前,恐怕現在的美國人都不太清楚,他們究竟要如何走未來的每一步。

瑞安表示,面對當下紛繁複雜且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美國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抓緊時間改革自身,而不是試圖幹擾他國內政或他國軍事布局。只有將眼下的問題儘量根除,才能在未來的局勢變化中尋求出路。

相關焦點

  • 英媒:美國離拉美更近,中國幫助拉美卻是最多的
    然而直至今日,美國、巴西等國家還處在疫情的侵襲中。世界近一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都在拉丁美洲,所以這個地區的抗疫任務尤為艱巨。有一個國家在此時彰顯了大國該有的風範和責任,那就是中國,北京在拉美地區迅速行動,捐贈醫療設備和物資,盡最大可能幫助並聲援這些國家。相比中國的所作所為,令該地區的「傳統強國」美國黯然失色很多。
  • 英媒:中國在拉美影響力擴大 學葡語西語人數爆增
    原標題:英媒找到中國在拉美影響力擴大新證:學葡、西語人數暴增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導英媒稱,隨著中國擴大在拉美的影響力,學習葡語和西語的中國學生人數呈爆炸式增長。據英國《衛報》網站9月2日報導,當張方明(音)開始學習葡萄牙語時,他的理想是成為中國駐巴西的外交官。而對孫江琳(音)來說,拿到葡萄牙語學位是為了找工作,也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巴西音樂。「巴薩諾瓦!」這位19歲的本科生說,「我非常喜歡這種類似爵士樂的音樂!」
  • 西方一大國連續打出怪牌,中國應該如何與只講利益的英國打交道?
    中國外交部25日消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於1月31日至2月2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新一輪中英總理年度會晤,並訪問北京、上海、武漢三個城市。雖然很多人說是英國是日已落帝國,一副大英藥丸的樣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英國連續衰落一百多年後,最後的影響力依舊存在,尤其是軟實力。
  • 英報:中國對大國地位篤信不疑 但也缺乏自信
    人民網12月1日訊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表文章稱,當今中國對自身的大國地位篤信不疑,但它同樣也缺乏自信。  倘若你問中國學者是否中國有效仿的榜樣,會有驚人數量的人回答「美國」。撇開俄羅斯不談,美國是惟一在陸地和海洋幅員上與中國相當的,甚至在文化上都有表面的相似性。在重視技藝甚於商業的日本看來,中國看上去就像一個美國式的進取國家,那裡金錢為王。  但最近的事件打擊了中國對其良師的信心乃至尊重。
  • 英媒:往返月球,中國研發正超越美國
    《金融時報》12月14日文章,原題:往返月球,中國研發正超越美國  世界許多人,特別是美國人,都在關注美國要出臺什麼疫情復甦刺激計劃。但對於世界各國的長期健康來說,近來最重要的經濟新聞可能來自兩個意想不到的地方:波多黎各和月球。12月的第一個早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倒塌了。
  • 哪個國家是最受歡迎的大國?最新結果公布,美國未登榜首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發展自身的實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當中,各國之間的合作也變得十分密切,所以彼此都在共同進步和發展。隨著一些國家的所作所為有些讓人喜歡但有還有些卻讓人感到反感。那麼哪個國家才是最受歡迎的大國呢?最新的調查結果公布,而美國遺憾未登榜首。
  • 謀求結盟的美國,與堅持"三不"的中國,給出的...
    中國堅持不幹涉中東國家內政,不介入中東國家之間的衝突,也反對其他大國幹涉內政。然而,不幹涉、不捲入不等於不表態、不參與、不積極、不進取。相反,中國在中東重大政治問題上有自己獨特的態度、做法和影響力。唯有如此,才能維護中國的中東利益,才能為中東和平與穩定提供正能量。
  • 英媒:中國用手機網絡「監控」美國人,中方作出強烈反駁
    該文章又稱正是由於此事更應該引起警惕,指中國利用全球電信網絡的安全漏洞,操縱電信運營商來追蹤和監控美國手機用戶們的電話。 美國專業人士:中方運營商監控美方手機用戶 據英國媒體報導,華盛頓州前行動網路安全主管米勒在做相關研究已經擁有多年經驗,他通過分析表示,中國是藉助自身國有移動運營商給美國人發送信息指令等內容
  • 英媒找到中國在拉美影響力擴大新證:學葡、西語人數暴增
    參考消息網9月4日報導英媒稱,隨著中國擴大在拉美的影響力,學習葡語和西語的中國學生人數呈爆炸式增長。據英國《衛報》網站9月2日報導,當張方明(音)開始學習葡萄牙語時,他的理想是成為中國駐巴西的外交官。而對孫江琳(音)來說,拿到葡萄牙語學位是為了找工作,也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巴西音樂。「巴薩諾瓦!」這位19歲的本科生說,「我非常喜歡這種類似爵士樂的音樂!」報導稱,兩人的葡萄牙語名字分別是羅德裡戈和安東尼婭。他們所代表的新一代中國學生希望,對於拉美語言的熟練掌握再加上中國在該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將成為他們成功的秘訣。
  • ...看好與中國合作——訪英國薩裡大學英歐中心主任哈德菲爾德
    新華社倫敦1月31日電專訪:「脫歐」後的英國挑戰猶存 看好與中國合作——訪英國薩裡大學英歐中心主任哈德菲爾德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金晶 梁希之1月31日是英國正式退出歐洲聯盟的日子。如何看待與中國的合作?英國薩裡大學英歐中心主任阿梅莉亞·哈德菲爾德近日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我認為英國應該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明確自己在接下來的英歐談判中到底想要什麼,特別是在貨物貿易和關稅問題上。」哈德菲爾德說。「脫歐」後的英國將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
  • 美媒:美國的優勢不意味其可對中國發號施令
    原標題:美媒:美國不是可憐的巨人 軍力讓中國相形見絀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4月27日文章,原題:我們應將制衡中國的界限劃在哪? 美國是時候認真制衡中國了?在政策權威學者羅伯特·布萊克威爾和阿什利·特裡斯看來,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
  • 中國調整850餘項商品進口關稅 英媒:此舉令人鼓舞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中國調整850餘項商品進口關稅,英媒感嘆:中國此舉令人鼓舞【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財政部23日發布消息表示,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50餘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其中包括凍豬肉、冷凍鱷梨等國內相對緊缺或具有國外特色的日用消費品
  • 軍艦還沒派到亞太針對中國,英法之間可能會先打一仗!
    圖為英吉利海峽 在美國處於政權交接的敏感時期,英法德三國先後宣布計劃將兩艘航母、一艘飛彈護衛艦部署到亞太地區,此舉被普遍認為是為了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 沒想到,這才是大國角力的最終結局!
    在自由和公平這兩個都極端重要且無比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之間,當你有機會同時擁有,可他倆發生矛盾時,你更傾向優先獲得哪個?自由優先為右派,公平優先為左派。但注意,只有在一個好的制度下,左右之爭才有意義。在一個壞的制度下,既無自由,也無公平。
  • 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貿易戰沒...
    在6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美經貿摩擦問題與出路」智庫論壇上,專家學者們表示,美國無視中國多年來在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改善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對中國作出諸多不客觀的負面評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必將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態度,貿易戰沒有贏家,但是事關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事關世界繁榮穩定的大局,妥協和退讓沒有出路。
  • 美國也會「低頭」?豪擲千億求助中國,美媒:再拒絕家都沒了
    美國,北美中部的超級大國,世界國土面積第四大的國家,也是一個與中國相距了12小時時差的國家。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的潮流與文化深深影響著整個世界,好萊塢電影、NBA籃球賽、迪士尼樂園等,這些極具標誌性的「美國代表」早已被遊客所熟知。
  • 中國高教改革迅速,成果豐碩,法媒稱:「中國人從高處俯視西方」
    據《世界報》報導,法國高等公共衛生學院對外表示,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的高等教育界改革迅速,並且成果豐碩。西方的高校不再被中國國內的學生所追捧,因為中國國內已經有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校。法媒更是聲稱:「中國人從高處俯視我們」。
  • 英媒稱英語霸主地位恐不保:中國崛起帶動漢語熱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英媒稱,英國作為全球性語言的日子,可能已開始倒數;誇張點說,電腦正步步進擊,並且佔了上風。電腦翻譯技術、「混合語」的出現,與中國(及中文)的崛起,都是英語面對的真實威脅。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3日報導,地球上哪個國家,能說英語、或正在學習說英語的人最多?答案是中國。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一項研究,中國有3.5億人對英語有一定認識,印度則有1億。在中國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很可能比美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還要多(有五分一美國人在家中說的並不是英語)。
  • 上海首家美式中餐館受追捧 英媒:在中國沒這種味道
    上海首家美式中餐館受追捧 英媒:在中國沒這種味道時間:2015-11-28 00:12:01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編輯: 圖片源於網絡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FortuneCookie(英文翻譯是幸運籤餅乾,但是這家餐館一直都用英文名字——本網注)是馮·
  • 英媒:中國日漸強大 英語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英媒2月28日消息,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的增強,英語的作用將逐漸減小。報導指出:「英語的榮耀只持續了2個世紀,與拉丁語和波斯語都還無法相比。英語的衰落很可能會與中國當前的復興同時發生。中文也是門偉大的語言。」英語的全球性地位在大英帝國衰落之際開始崛起的,然而從語言的角度看,英國霸權被其北美的表親接過來是件幸事:20世紀中,英語在全球的作用隨著美國的擴張而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