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趙文君)2012年10月11日,在高雅的殿堂裡,莫言,原解放軍保定某部圖書管理員(時名管謨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2年10月28日,在世俗的生活中,重慶黔江57歲的圖書管理員焦靈花,獲得第三屆世界麻將錦標賽冠軍。
而細究下來,在從古至今誕生的眾多不平凡的人物,其中有不少人在職業履歷中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共同點:都曾經做過「圖書管理員」。
據史料記載,老子曾是周朝官方文獻管理員,由此奠定了《道德經》五千字真言的淵源;還有管史籍的司馬遷、班固,各自成就煌煌巨著。沈從文,1925年在北京香山慈幼院當圖書管理員;冼星海,1926年在北京大學當圖書管理員;毛澤東、李大釗,都曾在北大圖書館工作過。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10歲時就做過圖書管理員。
不難看出,如滿庫圖書般的博學、智慧是他們的特點,似工整字體般的善思、冷靜是他們的共性。圖書館裡蘊含的人類文明之精華,讓他們縱情暢遊博文廣志,無疑打下了成就一番偉業的基礎。
無疑,「圖書管理員」們在常人眼裡往往是神秘卻又極富魅力的。在武俠科幻的世界裡,少林寺藏經閣「圖書管理員」掃地僧一出場,便能秒殺頂尖高手;《超人》漫畫中,超人的親生母親作為檔案圖書保管員,通曉氪星的歷史和文化,利用火箭飛船上的信息將兒子送上地球保存血脈。好萊塢甚至在2004年專程出品了一部大片《圖書管理員——尋找命運之矛》,電影裡的兩位圖書管理員,尤其是一名「書呆子」管理員,在聖物被惡人攫取之時,憑藉學識最終拯救了世界。
在資訊時代的衝擊下,實體圖書館的功能已大大降低,良好的讀書環境和不功利的心態,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也很難再純粹下去。但圖書依舊是知識匯集的寶庫,紙質書香對知識普及的獨特作用任何時候也不能抹殺。圖書管理員這樣不起眼的職業,卻衍生了如此多的名人志士,忽然間光芒四射,讓人油然起敬。
最後,借用電影《木乃伊》中埃及考古學家伊芙琳的一段話致敬我們偉大的圖書管理員們:「我或許不是探險者,不是冒險家,不是財富的探求者,也不是殺手,但是我為能成為一名圖書管理員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