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湖北衛視熱播的大型首檔解字溯源文化類節目《奇妙的漢字》,各類身懷絕技的解字達人,令觀眾大飽眼福,
南京審計大學圖書館的管理員趙煒,應邀錄製了該節目。
這是趙煒五年來錄製的第107期電視節目。
趙煒身上有很多標籤:2016年,憑藉淵博的知識和幽默風趣的段子,他摘取了2016年0118期《一站到底》的周冠軍,他與南師大酈波、南航徐川一起,被大學生們評選為「江蘇高校七大網紅老師」。「電視明星」、「最有才的圖書管理員」、「詩詞達人」、「網絡文化名人」、「段子手」等等,都是媒體對他的評價。
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9期,山東衛視影視頻道《醫脈相承》5期、天津衛視《幸運秀》4期,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貴州衛視《最愛是中華》、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央視、省級衛視的大型傳統文化類節目,就錄了27期。
2018年1月5日到7月,趙煒應邀作為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南京往事》主講人,梳理了王安石、左宗棠、龔自珍、翁同龢、楊萬裡、王羲之等歷史文化名人與南京的掌故,講述了先賢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故事,該節目共播出80期,起到了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觀眾從中汲取了奮進向上的力量。
加上即將播出的湖北衛視的《奇妙的漢字》,五年期間,趙煒共錄製央視、十多家省級衛視、南京電視臺節目107期,在銀屏上大放異彩。
上一次電視,都是很難的事,短短的五年間,就錄製電視節目百餘期,趙煒是怎麼做到的?記者對他進行了採訪。
趙煒與《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成語大會》、《中華好詩詞》點評嘉賓、著名文化學者、中南大學楊雨教授
胸藏萬匯憑吞吐
首次「觸電」,是在2014年6月26日錄製的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6月初,有人告訴趙煒:「河北衛視正在播出的《中華好詩詞》,很精彩,你喜歡詩詞,看看節目」。看過該節目,趙煒就被吸引了:「憑藉我的詩詞儲備,我應該也能上節目」,在網上報名後的第七天下午,正在打桌球的趙煒,接到了該節目編導打來的電話,考了他五十多首詩詞,他大多數都答對了。很快,他被確定為選手。6月24日,他到北京星光影視園錄製節目。在彩排時,他這期有4個選手。錄製時,只有兩個女選手和趙煒。另一個20多歲的小夥被安排作替補。到了下一場錄製,還是沒叫這個小夥上場,節目組給小夥400元路費,小夥遺憾地走了。趙煒這才反應過來:他是該節目第二季最後一個報名的,這個小夥,被他擠掉了。
2017年11月,《中國詩詞大會》的編導在電話裡考了趙煒100首詩詞,只錯了三道題。
「君看構大廈,何曾一日成」。能通過眾多電視臺編導的嚴苛考核,錄製大量節目,緣於趙煒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長年累月的勤勉苦讀,手不停批,口不絕吟,厚積薄發,水滴石穿。
趙煒與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康震教授合影
才有梅花便不同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成為電視節目的選手,是百裡挑一、千裡挑一的難事: 除了要求知識淵博以外,還要求選手有獨特的人生經歷、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特殊的才藝。
「今天我來,就是要把你們這些高矮胖瘦、綠肥紅瘦、各個欠揍的選手一一拉下馬;地毯是用來走紅的,蠟燭是用來照明的,有了煒哥的加盟,《一站到底》的收視率會爆棚的;吃飯吃一半沒菜了,洗澡洗一半沒水了,答題答一半不答了——那不是我風格!」在江蘇衛視20160118期《一站到底》裡,趙煒脫口而出的近十段幽默段子,笑翻了全場,憑藉淵博的知識和風趣幽默的段子,他成為該期的周冠軍。江蘇衛視讚譽他為「段子手」。
節目播出期間,雖然是在寒假,但是,南京審計大學大多數學生,收看了該期節目,「學子盡說趙老師」:「圖書館趙煒老師上《一站到底》啦」,「趙老師給咱南審爭光啦」!趙煒上《一站到底》的消息,頓時刷爆了學生們的QQ群、微信朋友圈。
這以後,每次被電視臺確定為選手後,趙煒都能根據節目、主持人、嘉賓特點,創作高雅的幽默段子,調動了現場氣氛,提升了節目收視率,受到電視臺的青睞。
趙煒與《百家講壇》主講人、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嘉賓、著名文化學者、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合影
書到今生讀已遲
英語專業畢業,能通過眾多電視臺編導的嚴苛考核篩選,登上璀璨的電視舞臺,成為傳統文化類節目選手,與文學類、史地類專業的大學生選手們,同臺競技、一爭高下,緣於趙煒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長年累月的勤勉苦讀,口不絕吟,手不停批,厚積薄發,水滴石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讀書,是趙煒最大的愛好。
1998年,從遼寧一所大學南下,抱著發表的400篇文章,趙煒被南京審計大學攬入懷抱,成為該校黨委宣傳部的一員。
在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期間,他就對圖書管理員這個職業心懷神往。「金領、銀領、都不如圖書館裡請;金飯碗、鐵飯碗,都不如工作在圖書館」,終於,2011年,他如願地成為圖書館的一員。
偏愛傳統文化、古典文學、古詩詞的趙煒,如魚兒遊入了浩瀚大海,如羊兒踏進了青翠草原——每日徜徉在唐朝,流連在宋朝,與李白同悲喜,與蘇軾共俯仰。經史子集,左圖右史,沉醉其中:遇聖人,則為弟子之位,若親聞訓誨;遇賢人,則為交遊之位,若親接膝而語。
「從小出生在窮山溝,溫飽靠稀粥,想書想去書店偷——小時候,想讀書而找不到書;初中時候,想讀書而沒錢買書;現在人到中年,每天拼命讀書,結果累出了腰間盤突出」。在一檔節目裡,出生於內蒙古與蒙古交界處一個貧困山溝的趙煒,用一段幽默段子形容他的讀書的艱辛與勤勉。
「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在趙煒看來,讀書,是一件異常緊迫的事。現在讀書條件優越了,他更加爭分奪秒地苦讀——
除了在工作間隙讀書以外,下了班,吃過飯,去老澡堂泡澡,還要隨身帶幾本書。休息大廳裡,豆棚閒話,蒲扇輕搖,在身邊澡客笑語喧譁的聒噪聲中,青燈黃卷,趙煒也心靜如水地讀上幾頁; 平時坐公交、地鐵,去醫院開藥,都要帶書。周末節假日,經常來單位讀書學習,去書店淘書、抄書,去市民學堂聽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寒暑假來往老家的火車上,在老家照顧老媽,亦手不釋卷。由於長期不懈地寫作、閱讀,他得了頸椎病、腰間盤突出,在家裡時只好趴著讀書,胳膊肘都磨出了繭子。
趙煒與《中華好詩詞》嘉賓、我國第一代播音員、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合影
錄製節目過程中,趙煒接觸到的王立群、康震、楊雨、馬未都、紀連海等眾多著名文化學者,他們的人生經歷、成才故事時時激勵著他再揚風帆,不輟學習。
識盡世間好人,讀盡世間好書,看盡世間好山水。「遊山五嶽東道主,擁書百城南面王。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是趙煒追求的愜意、詩意的人生狀態,他已經出發,一直在路上。
在湖北衛視《奇妙的漢字》裡,趙煒是如何用幽默段子自我介紹,與主持人對話,笑翻全場的?期待不?他錄製的這期節目,將於八九月份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