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範圍管理
Inputs
1.項目管理計劃:
2.項目章程:
項目章程記錄項目目的、項目概述、假設條件、制約因素以及項目意圖實現的高層級需求。
3.事業環境因素:
4.組織過程資產:
Tools & Techniques
1.專家判斷:
2.數據分析:
備選方案分析:本技術用於評估收集需求、詳述項目和產品範圍、創造產品、確認範圍和控制範圍的各種方法。
3.會議:
項目團隊可以參加項目會議來制定範圍管理計劃。
Outputs
1.範圍管理計劃:
是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描述將如何定義、制定、監督、控制和確認項目範圍
規定內容:
2.需求管理計劃:
描述將如何分析、記錄和管理項目和產品需求。也稱之為「商業分析計劃」
主要內容:
二、收集需求
Inputs
1.項目章程:
記錄了項目概述以及將用於詳細需求的高層級需求。
2.項目管理計劃:
3.項目文件:
4.商業文件:
會影響收集需求過程的商業文件是商業論證。它描述了為滿足業務需要,而應該達到的必要、期望及可選標準。
5.協議:
協議會包含項目和產品需求
6.事業環境因素:
7組織過程資產:
Tools & Techniques
1.專家判斷:
商業分析、需求獲取、需求分析、需求文件、類似項目的項目需求、圖解技術、引導、衝突管理。
2.數據收集:
❶頭腦風暴:是一種用來產生和收集對項目需求與產品需求的多種創意的技術
❷訪談:是通過與相關方直接交談,來獲取信息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有助於識別和定義所需產品可交付成果的特徵和功能;訪談也可用於獲取機密信息。
❸焦點小組:焦點小組是召集預定的相關方和主題專家,了解他們對所討論產品、服務或成果的期望和態度。由一位受過訓練的主持人引導大家進行互動式討論。
❹問卷調查:是一種用來產生和收集對項目需求與產品需求的多種創意的技術。
❺標杆對照:將實際或計劃的產品、過程和實踐,與其他可比組織的實踐進行比較,以便識別最佳實踐,形成改進意見,並為績效考核提供依據。
3.數據分析:
文件分析:協議、BP(商業計劃書)、流程、業務、文獻、法規
4.決策:
5.數據表現:
6.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
7.系統交互圖:
文件分析:協議、BP(商業計劃書)、流程、業務、文獻、法規
8.原型法:
Outputs
1.需求文件:
描述各種單一需求將如何滿足與項目相關的業務需求。
內容:
2.需求跟蹤矩陣:
定義:把產品需求從其來源連接到能滿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種表格。
包括:
項目範圍管理核心知識點圖片版:
三
定義範圍
Inputs
1.項目章程
2.項目管理計劃
3.項目文件:
①一致同意
②大多數同意
③相對多數原則
4.事業環境因素
5.組織過程資產
Tools & Techniques
1
專家判斷
應徵求具備類似項目的知識或經驗的個人或小組的意見。
2
數據分析
備選方案分析可用於評估實現項目章程中所述的需求和目標的各種方法。
3
決策
多標準決策分析是一種藉助決策矩陣來使用系統分析方法的技術,目的是建立諸如需求、進度、預算和資源等
4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
引導:在研討會和座談會中使用引導技能來協調具有不同期望或不同專業知識的關鍵相關方,使他們就項目可交付成果以及項目和產品邊界達成跨職能共識。
5
產品分析
可用於產品和服務,包括針對產品或服務提問並回答,以描述要交付的產品的用途、特徵及其它方面
❶產品分解:樹樁結構分解產品部件,主要解」做什麼」
❷系統分析:要把解決問題作為一個系統,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❸需求分析: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弄清楚問題的要求,包括需要得到什麼結果
❹系統工程:全面權衡得到最優解的方法,並使各組成部分能夠最大限度的相互協調
❺價值工程: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即進行的價值與成本分析,提高價值
❻價值分析:在產品量產後,通過持續分析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法
Outputs
1.項目範圍說明書:
項目範圍說明書是對項目範圍、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的描述。
內容:
對比:
2.項目文件更新:
四
創建WBS
Inputs
1.項目管理計劃:
定義了如何根據項目範圍創建WBS
2.項目文件:
項目範圍說明書
需求文件
3.事業環境因素:
提供制定WBS標準
4.組織過程資產:
Tools & Techniques
1.專家判斷:
經常被用來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以創造一個有效的WBS分解,將項目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較小的組成部分
2.分解:
把項目可交付成果劃分為更小的、更便於管理的組成部分,直到工作和可交付成果被定義到工作包的層次
Outputs
1.範圍基準:
⑴項目範圍說明書
⑵WBS:
①項目範圍說明書
②WBS的100%原則:
③控制帳戶:
④帳戶編碼:
⑶WBS詞典:
詳細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動和進度信息的文件。
所需資源、成本估算、質量要求、驗收標準、技術參考文獻、協議信息、相關的進度活動、進度裡程碑、負責的組織、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工作描述、帳戶編碼標識。
⑷工作包
⑸規劃包
2.項目文件更新:
項目範圍管理核心知識點圖片版:
五、確認範圍
Inputs
1.組織過程資產:
2.項目文件:
3.核實的可交付成果:
是指已經完成、並被控制質量過程檢查為正確的可交付成果。
4.工作績效數據:
不一致的嚴重性或在某時間段內開展確認的次數。
Tools
&
Techniques
1.檢查:
開展測量、審查與確認等活動,來判斷工作和可交付成果是否符合需求和產品驗收標準。
檢查有時也被稱為審查、產品審查和巡視。
2.決策:
當由項目團隊和其他相關方進行驗收時,使用投票來形成結論。
Outputs
1.驗收的可交付成果:
符合驗收標準的可交付成果應該由客戶或發起人正式籤字審批。
應該從客戶或發起人那裡獲得正式文件,證明相關方對項目可交付成果的正式驗收。
這些文件將提交給結束項目或階段過程。
2.變更請求:
對已經完成但未通過正式驗收的可交付成果及其未通過驗收的原因、應該記錄在案。
可能需要針對這些可交付成果提出變更請求,開展缺陷補救。
3.工作績效信息:
包括項目進展信息,例如哪些成果文件已經被驗收,哪些未通過驗收以及原因。這些信息應該被記錄下來並傳遞給相關方。
4.項目文件更新:
六、控制範圍
Inputs
1.項目管理計劃:
2.項目文件:
3.工作績效數據:
可能包括收到的變更請求的數量、接受的變更請求的數量,或者核實、確認和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數量。
4.組織過程資產:
Tools & Techniques
數據分析:
偏差分析—用於將基準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以確定偏差是否處於臨界值區間內或是否有必要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
趨勢分析—審查項目績效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以判斷績效是正在改善還是正在惡化。
Outputs
1.工作績效信息:
是有關項目和產品範圍實施情況(對照範圍基準)的、相互關聯且與各種背景結合的信息,包括收到的變更的分類、識別的範圍偏差和原因、偏差對進度和成本的影響,以及對將來範圍績效的預測。
2.變更請求:
分析項目績效後,可能會就範圍基準和進度基準,或項目管理計劃的其他組成部分提出變更請求。
3.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4.項目文件更新:
項目範圍管理核心知識點圖片版:
PMP備考學習資料需要的同學私信找我,內含pmp備考資料 EPC工程管理資料 各種模板表格與5GB質量管理資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