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特別報導第一集:《還我河山》

2020-12-22 海峽之聲網

編者按: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從此,臺灣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1945 年10 月25 日,中國戰區臺灣受降區受降典禮儀式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當天上午8 時50 分,受降主官國民黨上將陳儀將軍在多名國軍將領及盟軍代表陪同下,步入會場。日軍投降代表安藤利吉、諫山春樹等則在陳儀下令後才列隊低頭進入會場,並在指定位置立正後向陳儀行鞠躬禮,隨後又自行解下所佩軍刀雙手呈給陳儀。

9 時整,陳儀高聲宣布接收令,安藤利吉謙卑地點頭後在受領證上簽字畫押。陳儀審閱受領證後也用點頭以示認可,並下令日軍代表退場。

整個儀式前後只用了5 分鐘。但這5 分鐘宣告了臺灣日本殖民統治50 年的終結!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掐時間,這5 分鐘讓整個過程更具儀式感——5 分鐘吐盡50 年鬱悶。

籤字儀式後,陳儀昭告天下: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此一極有歷史意義之事實,本人特向我國同胞及全世界報告周知,臺灣現已光復。

至此,被迫割讓50年又156天的臺灣省,重歸於中國主權的管轄之下,臺灣人民恢復了中國國籍。

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侵佔臺灣。為收復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失地,中國人民從沒有放棄努力。等待時機成熟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責任。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次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布《國民政府對日宣戰文》,正式對日宣戰,並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

據此,按照國際法,中國政府將廢止中日間過去所訂的一切條約,《馬關條約》對國民政府的束縛完全消失。戰後,中國對日本清算將要追溯到甲午戰爭前,包括被日本佔領的臺灣等失地將要全部收回。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聯合發表《對日作戰之目的與決心之公報》,也就是通稱的《開羅宣言》,明確宣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通過《開羅宣言》,中國政府獲得美國與英國的支持,以宣言的方式向全世界確認臺灣原屬中國領土及日本強佔的非正義性,表達了美、英兩國對臺澎歸還中國、恢復中國對臺澎主權的莊嚴承諾,是處理臺灣問題的重要國際法依據,從而避免了臺灣歸屬的國際化。

《開羅宣言》發表後,國民政府開始籌劃臺灣的收復工作。1944年3月中旬,蔣介石在中央設計局內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作為研究收復臺灣工作的職能機構,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臺調會」就收復臺灣進行了艱苦的大量的準備。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廣播投降詔書。17日,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統帥第一號命令,明確了將嚴格履行開羅會議以來的有關國際承諾,臺灣立即由中國接收的安排。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收復臺灣進入實施階段。8月27日,蔣介石正式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9月7日,國民政府「特派陳儀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奉令統一接收臺灣(包括澎湖列島)地區軍事工作。

臺灣終於回歸祖國,洗卻了中華民族在甲午戰爭所遭受的奇恥大辱,是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收穫之一。

臺灣光復包括接受日軍投降和中國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兩方面。陳儀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接收臺灣日軍投降,是奉聯合國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之令,承接臺灣的軍事設防權,實際上分擔了盟軍原先設想的直接軍事佔領任務。同時,陳儀又是臺灣省行政公署長官,接收臺灣、澎湖列島的領土、人權、治權、軍政設施及資產,這是日本侵佔臺灣後中國人民從未放棄的使命,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是收復失地。從《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約束力看,此舉又屬恢復行使主權。

相關焦點

  • 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張安樂:臺灣需要再度光復
    75年後的今天,民進黨當局卻在島內塑造「去中」「反中」的文化氛圍,刻意淡化,試圖抹去臺灣光復的歷史,以致於許多臺灣年輕人甚至遺忘了臺灣光復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為此,島內多個統派團體在昨天以各種形式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活動,希望藉此喚醒民眾的歷史記憶。
  • 兩岸團體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據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電(記者 傅雙琪 吳濟海) 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海峽兩岸歷史學者、相關研究專家、親歷者及其家屬18日在臺北和南京兩地舉辦網絡視頻連線座談會,回顧兩岸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呼籲兩岸人民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共護和平謀未來。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統一不是選擇題,是歷史的趨勢
    「喚起臺灣人的中華民族忠魂」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釣魚臺教育協會」25日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理事長吳昆財表示,全體中國人民的慘痛犧牲換來了1945年10月25日的臺灣光復。然而,如今在島內「去中國化」逆流中,光復節也被欲去之而後快。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10月25日,臺灣各界人士在臺北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共同緬懷抗日先烈。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新華社臺北10月25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
  • 國臺辦介紹在京舉辦「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劉潔妍、崔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提問:我們了解到,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日前在北京舉辦,請您介紹一下舉辦這個展覽舉辦的考慮以及展出的情況?謝謝。
  •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新華社澳門10月24日電(記者 郭鑫)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4日在澳門舉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座談會。座談會上,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崔世昌、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會長陸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臺務部部長徐莽等各界代表先後發言,深入交流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視訊回憶臺灣光復75周年
    南京學者18日出席「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南京─臺北視訊交流」座談會。10月18日上午,93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在「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南京─臺北視訊交流」中痛訴血淚史。他說:「臺灣自古屬於中國領土,但卻被日本侵佔了50年。今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我們兩岸人民一定要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攜手護衛和平,共創未來。」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在抗戰館舉行
    抗戰勝利後,臺灣光復,回到了祖國懷抱。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協辦的「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2020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
  • 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捐贈文物
    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捐贈文物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陳小願)臺灣抗日誌士親屬21日在北京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簡稱「抗戰館」)捐贈文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7周年。
  • 700人聚集臺南紀念臺灣光復75年 現場五星紅旗飄揚
    據臺灣中時報導,今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10月18日上午,約700多位來自全臺各地的民眾,在臺灣人民共產黨總理林德旺的號召下,群聚於臺南市新營區太南裡舊廍遊行,提前慶祝臺灣光復節。與會民眾感念中國的先烈先賢浴血抗戰,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收復臺灣,讓臺灣人民過上「自由、民主、均富」的生活。為了成立臺灣人民共產黨,林德旺建的廟被以「違建」的名義拆除,他辦慶祝臺灣光復75周年活動,現場有警察往來監控。因為曾是「佃農之子」,他體會到光復讓農民翻身做主人翁,因為是臺商,他眼見兩岸此消彼長,心痛臺灣人民被騙而不自知。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北京開幕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北京開幕4) "← →"翻頁 10月25日,「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10月25日,「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圖為參觀者觀展。 蔣啟明 攝「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美東華人華僑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 譴責「臺獨」
    中新社紐約十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譚宏偉)中國駐紐約總領館二十六日舉行座談會,紀念臺灣光復六十周年。  六十年前的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宣告日本在臺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徹底結束,臺灣和澎湖列島終於回到祖國懷抱,雪洗了中華民族在甲午戰爭中遭受的歷史恥辱。這一天,被定為臺灣「光復節」。
  • 國臺辦: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線上展館預計於本月內上線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劉潔妍、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3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提問:「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已經兩個多月了,請問展覽的哪個部分最受觀眾們歡迎?
  • 統派團體紀念臺灣光復: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兩岸和平臺灣才好
    @銳看臺灣報導 由統派團體發起的臺灣光復節遊行25日上午從75年前受降地、臺北市中山堂開拔走到凱達格蘭大道,200多拿著紅燈籠和青天白日旗,齊聚在中山堂前的抗日紀念碑紀念這重要的日子。勞動黨籍新竹縣議員羅美文致詞時表示,如果沒有出來遊行,臺灣街頭靜悄悄,好像沒有這段歷史。
  • 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江啟臣、馬英九……歷任黨主席合唱「愛拼才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媒消息,國民黨今天(25日)舉辦臺灣光復紀念音樂會,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歷任黨主席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吳敦義合唱「媽媽請你也保重」「愛拼才會贏」等多首金曲。據臺灣「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報導,今天(25日)適逢臺灣光復節,國民黨下午在臺北市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音樂會。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原標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中新社臺北7月3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巡迴展」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時登場。
  • 港媒:國民黨擴大紀念臺灣光復值得肯定,但史觀紊亂錯誤應受批判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在臺灣,國民黨近日舉行多場活動,擴大紀念。臺灣光復是一重大歷史事件,大陸與國民黨都隆重紀念,但出發點與目的明顯不同。大陸紀念臺灣光復,是要緬懷先烈歷史功績、回顧共御外侮的英勇鬥爭、弘揚抗戰精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統一進程。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說是要還原歷史、緬懷過去,「也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牌的」。
  • 中華兒女美術館開辦「紀念臺灣光復72周年」圖片展 持續至11月1日
    紀念臺灣光復72周年圖片展吸引不少市民參觀。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李小慶 通訊員 王珊珊)昨天,「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紀念臺灣光復72周年」座談會與圖片展在廈門市中華兒女美術館拉開帷幕。  72年前,兩岸同胞艱苦奮鬥,同仇敵愾,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被日本霸佔殖民統治長達50年的寶島臺灣因此得以光復,臺灣又重回祖國的懷抱。  本次紀念活動把「反殖民」作為主題,以紀念陳逸松先生、戴國輝先生、劉進慶先生這三位先賢為主線,展現臺灣同胞愛國主義精神的全貌,以真實的歷史批駁殖民意識。
  • 國臺辦:臺灣光復的歷史證明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劉歡)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8日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應詢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5周年。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