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求職PK:臺灣學生不如大陸學生有企圖心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大陸每年有500萬以上的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單是名校北大、清華和交通大學的畢業生總數就超過臺灣所有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基層人才的就業競爭壓力很大,而且大陸學生的「就業導向」強烈,即使畢業自陸校的臺生也得及早謀畫出路,才能贏在職場的起跑點上。

一位已畢業的臺生指出,「大陸本地學生很有企圖心,這種企圖心有時甚至強到會讓臺灣人感到不太舒服。」例如有的學生開口閉口都是要怎麼進世界500強企業、哪裡有招聘會等問題。

大陸大學生通常在大三就會外出實習,除了累積工作經驗,更重要的是累積人脈以尋找工作。到了大四,除了寫畢業論文,就是四處投遞履歷。許多社會新鮮人花近半月的薪水在城市租房,吃麵包、喝白開水度日,也要先搶到一個工作再說。

大陸文憑在臺灣不一定加分

暨南大學副教授陳致中在完成北京清華大學博士論文後,才開始找教職。他後來發現,很多大陸人從預計可拿到博士學位的前1年,就開始找工作了。尤其一般大企業都在每年10月到12月之間徵才,若這段時間沒有卡到位,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就變得較少。

但相對來說,臺生在大陸若找不到自己喜愛的工作,很多人就會想打道回府,回臺灣找工作,因此謀職的積極性往往不如大陸同儕。但其實臺生回臺工作也要看所學的科系,大陸文憑在臺灣職場上不一定有加分作用。

臺灣人在大陸求學恐成夾心餅

臺灣人在大陸取得大學文憑後,可考取大陸包含醫師、註冊會計師在內的20多種專業證照。不過自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的潘小美建議,臺生到大陸最好不要就讀需要考證照的科系,因為大陸教學內容與臺灣不同,回臺灣考試有難度;若在大陸考試,又可能碰到某些領域不開放「境外人士」報考,屆時就成了夾心餅,苦不堪言。

一位取得大陸博士學位,先在上海任職,最近暫時返臺工作的鄭先生表示,「現在臺灣人到大陸發展的成本還比較低,因為大陸各方面都在進步中,再晚,臺灣人到大陸會愈來愈沒有競爭條件了!」

 

來源:旺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兩岸建築系PK:大陸務實、臺灣拼升等
    兩岸建築系PK:大陸務實、臺灣拼升等 2014-12-29 13:25:26(圖:臺灣《旺報》)   中新網12月2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建築系師生日前赴臺交流,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建築工作坊」。促成此次交流的臺籍教授徐文慧表示,兩岸建築學系最大差異是教師任用制度和學生企圖心。
  • 兩岸大學生交流互評:大陸學生大氣臺灣學生靈活
    :大陸學生大氣臺灣學生靈活 2003年11月26日 09:53
  • 臺灣創客:「打通」兩岸求職信息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臺灣青年畢業找工作,投遞履歷獲得通過或被刷下來,好多都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履歷的優缺點在哪裡。」Himelight履歷平臺聯合創始人翟厚翔對記者說,臺灣學生對於人力資源市場的資訊落差很大,創辦履歷網站,便是希望為其提供實際指導。
  • 臺灣青年學生long-stay大陸行北京啟程
    臺灣青年學生long-stay大陸行北京啟程 2012年08月02日 08:0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老師+大陸學生=?——東莞理工學院的兩岸教育合作
    「臺灣老師+大陸學生」,粵臺產業科技學院(簡稱「粵臺學院」)是廣東高校兩岸合作辦學的先行者。2015年,東莞理工學院經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引入臺灣教學管理模式和師資團隊,設立粵臺學院並開始招生,將臺灣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大陸的新工科教育相結合,這在廣東高教界堪稱「飲頭啖湯」。
  • 大陸學生在臺灣:大陸學生的臺灣夢(圖)
    由於今年是臺灣各大學第一年招收哲學系學生,所以他面對了比別的陸生更大的挑戰,沒有學長學姐的信息,完全要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申請資料的準備。  在常誠去臺灣之前,父母對他最多的囑咐是注意安全,尤其在與對岸民眾交往時,要謹慎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在這邊,已經不再是代表了我一個人,我周圍的同學會將我作為了解大陸的最好窗口。
  • 大陸學生臺灣夢
    ,兩岸關係歷經了60多年的互動,兩岸高等教育學生交流也正式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因此在2011年時,楊景堯老師由於本身是長期研究兩岸與亞洲教育研究的專家,深感大陸學生來臺政策在兩岸關係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第一屆來臺的大陸青年學生赴有太多的歷史性及和平的使命,遂發起了「大陸學生臺灣夢」一書的徵稿活動,透過大陸青年學生將自己在臺讀書的故事體悟記錄下來,最終收錄了55位大陸同學在臺讀書的故事集結成冊。
  • 職派攜手臺灣青年交流協會,共建臺灣高校學子大陸實習就業孵化器
    2019年6月23日-6月26日職派CEO魏錸受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邀請赴臺交流兩岸大學生就創業交流互通事宜洽談落地職派(臺灣)就創業服務平臺拓寬臺灣學子赴大陸實習及就創業機會深化兩岸青年的就創業交流CEO
  • 大陸學生為什麼喜歡臺灣來的教師...
    多項研究認為,引進臺師可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密切兩岸關係,互補兩岸教育模式,推動大陸高校發展。特別是臺師課堂氣氛活躍,注重互動,又具備與大陸師生同根同源的優勢。因為是文科專業,因此女生(71.2%)較多;生源地福建最多(37.5%),浙江次之(20.8%)。多數學生初次體驗臺師課程。值得一提的是,8.6%的受訪者有赴臺經歷,沒有赴臺經歷者中78.2%的學生表示願意赴臺交流。可以看到,在大陸學生中,寶島臺灣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教練米盧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
  • 2018年兩岸青年主題交流周在福州啟動 50多名臺灣學生感受大陸雙創...
    中國臺灣網8月21日福州訊 日前,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主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等單位協辦的「華廣青年匯·雙創趴趴走——2018年兩岸青年主題交流周」活動在福州零到壹創業小鎮正式啟動。
  • 城研英華No.22 | 段哲哲等《時間可以改變臺灣青年對大陸學生的偏見嗎?——兩岸青年學生群際接觸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
    由於長期受到各種政治社會化機制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初始印象或刻板印象多是負面、消極、貶抑的。這種負面印象當然也存在於臺灣的高校學生身上。「太陽花」學運之後, 兩岸青年群體間逐漸形成偏見、緊張甚至敵視等心理。現有的研究顯示群體偏見可以通過政治態度與初始印象情緒測量。個體在幼年時期就已經能夠形成並表現出對外群體的偏見, 這些偏見可以影響到其成年之後對外群體的態度。
  • 臺名嘴:「太陽花」學生隱姓埋名到大陸求職
    島內政論名嘴張友驊爆料,有些「太陽花」成員竟赴大陸求職工作,為此還隱姓埋名,因為怕被認出來。▲  張友驊(資料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名嘴張友驊日前在談話節目爆料:有至少四名當年「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從澳門進入大陸求職工作。
  • 大陸將對臺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同一收費標準
    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在今日(24日)下午國臺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05年出臺針對臺灣學生收費及設立臺灣學生獎(助)學金等問題。  丁雨秋指出,新措施有三點:  第一,調整對臺灣學生的收費政策。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楊老師編輯此書,有的是因為「緣分」再次與許多同學結緣進而集結成冊,也因為「緣分」,讓大陸同學們可以再透過自己的文字,記錄屬於自己與臺灣的美好「緣分」,不管是正在就讀學位的同學,還是已經交換回去的同學,到臺灣讀書學習就是一種「緣分」,因為在臺灣使大家都有一場屬於自己的臺灣夢,因為臺灣讓大家結緣在一起,也讓《大陸學生臺灣緣》的書能夠順利出版,讓兩岸青年學子的未來能夠彼此因臺灣而結緣,進而讓兩岸彼此能夠更加認識彼此
  • 兩岸教育交流:5800多名大陸學生在臺灣攻讀學歷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靈山6日在此間表示,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教育交流日趨緊密,2014年共有5800多名大陸學生在臺灣攻讀學歷。此外,每年還有2萬多名短期交流生在臺灣學習。 他說,2014年訪臺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書記、校長等達58人次,大陸聘請的臺灣教師達31位。
  • 臺灣青年赴大陸就業意願增強
    把目光投向大陸有不少臺灣學生將目光投向大陸。「哪裡生活好就去哪裡。」淡江大學大四學生潘建維說,他計劃給自己一年時間,先在臺灣打好基本功,再去大陸尋找一份有挑戰的工作。「與臺灣相比,大陸發展速度快得多,雖然臺灣有『小確幸』,但我希望接受挑戰,找到更好的自己。」潘建維說。
  • 臺灣學生走進德陽臺灣青年創業園 對話創業就業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成都訊 7月17日至24日,「發現中藥『川字號』川臺學生中醫藥文化體驗營」活動在四川舉行,來自臺灣7所大學的10名大學生和來自四川4所大學的10名大學生參加。作為活動主要內容之一,川臺兩地學生圍繞「創新創業」,走進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了解園區優惠政策,與已在四川創業就業的青年臺商座談交流,分享心路歷程。
  • 如何助力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
    青年是社會最活躍的力量,是社會發展的棟梁和支柱,在臺灣2300萬人中,15歲至44歲的青年人口接近一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青年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重視為臺灣青年提供發展機遇」。並要求「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兩岸青年多來往、多交流。」
  • 築夢成都 川臺學生參觀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
    川臺學生在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合影留念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參加中醫藥文化體驗營的川臺學生21日下午乘車前往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在德陽市臺辦及成都市臺協青委會有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創業園,聽取創業園介紹,與青年臺商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德陽市臺辦主任劉忠順向大家介紹了德陽市及德陽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的概況。據悉,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是四川第一家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目前,已有10家臺灣青年創業企業入住,另有7家企業正在辦理入駐申請。項目涉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農業開發、創意生活應用設計等行業。
  • 臺灣青年學生紫禁城裡體驗「過大年」
    圖為在故宮參觀的臺灣青年學生林益正(左)和陳昕。新華社記者劉歡 攝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劉歡)「宮燈、掛屏、盆景,還有各式春聯,展品豐富、精緻而又喜慶,為紫禁城增添了濃濃年味。」臺北大學大四學生陳昕在參觀「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後感觸頗多。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主辦、中華文化學院承辦的「2019年寒假臺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日前在京開營。17日下午,約80名臺灣青年學生來到擁有近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