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大網劇七年後重生音樂劇舞臺/ 「擺渡人」於毅:我從未離開!

2020-12-18 老炮張學軍

一部有50億流量的頂級IP網劇經過改編之後搬上音樂劇舞臺,一位離開音樂劇十年的優秀音樂劇演員藉此重回舞臺。這就是由專注製作音樂劇的四海一家與長信傳媒合力打造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而這位演員就是音樂劇出身轉而影視劇如今又回歸舞臺的演員於毅。能唱能跳能表演,對於音樂劇演員來說齊活了,於毅就是這樣一個演員。前幾天,在山東德州的第一場試演中,人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演員近乎完美的表現,儘管這一天他離開音樂劇舞臺足足十年的時間。他說,離開這十年好像始終為這一刻做的準備,如今他的嗓子和於毅本人都已經為「趙吏」這個角色準備好了。於毅動情地表示:「一說到音樂劇,我都可以熱血沸騰。這十年,我始終沒有離開!」11月27日至29日,這部好聽好看的大戲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正式開鑼上演,而闊別十年的音樂劇演員於毅將以擺渡人的身份現身天橋。

01

重回「444便利店」於毅藉此「重生」

幾年前,網劇《靈魂擺渡》的熱播堪稱現象級,高評分和好口碑跟一部好戲有關跟一個好演員有關。如今,多年來專注製作音樂劇的四海一家將眼光聚焦在這個題材。於是,「趙吏」和他的兩個小夥伴夏冬青和王小亞的「444便利店」重新開張,只不過這次是在音樂劇的舞臺上。《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網劇為藍本,以「永生」為主題,講述了夏冬青在趙吏與王小亞的協助下共同拯救因心事未了而滯留人間的靈魂、合力挽救世間秩序的故事。

演出開始,於毅扮演的擺渡人趙吏一身黑鬥篷走上舞臺,一舉手一投足霸氣十足,漂亮的聲線和紮實的唱功顯示了一個優秀音樂劇演員的高超素質。舞臺上,於毅將影視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兩個身份合二為一,十年的影視演員生涯為他打下了深厚的表演功底,他的表演一招一式都在人物中都在角色裡。他的演唱有著任何的可能性,剛柔並濟恰到好處。《時間的一瞬》是趙吏這個千年擺渡人的內心獨白,這個唱段顯示了於毅令人嘆為觀止的出色唱功,可抒情可搖滾可男高音亦可女聲。同時,他也唱著「神仙嚮往著凡人的人生,儘管活了上千年卻沒有靈魂,竟沒有一滴帶著鹹味兒的眼淚」,以此道出了內心無邊無際的孤獨。這部戲設置了豐富的重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對情感的互動、劇情的推動、氛圍的渲染提供了大量的戲劇空間。該劇的舞臺也是極具極具金屬感,生鏽的齒輪、猙獰的管道、巨大的鐵鏈、轉動的鼓風機,所有的意向都為這部戲營造著魔幻的精神世界以及觸及內心的靈魂拷問。大量的唱段加上舞蹈以及肢體動作,對於43歲的於毅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他做到了,於毅比十年前音樂劇舞臺上的那個他更棒!

這幾年,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國產音樂劇都採取用伴奏錄音演唱的方式,聽起來沒有現場感。而《靈魂擺渡之永生》則堅持不計成本的使用現場樂隊,這是現場藝術的魅力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和於毅搭檔的方曉東和崔秀麗這對年輕演員同樣叫人眼前一亮,他們中一位在聲入人心的舞臺上表現不俗,另一位是這幾年在音樂劇舞臺上頻頻亮相的優秀演員,他們將長著一雙陰陽眼的夏冬青和精靈可愛的「九天玄女」王小亞塑造的極具個性,他們的唱功和表演也不時地贏得掌聲與喝彩。

02

《靈魂擺渡》始終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七年前,當人們還在看美劇英劇日劇韓劇的時候,一個堪稱現象級的網劇《靈魂擺渡》誕生了,因為熱播不得已在七年中一共拍了三季和一個番外篇以及一個網絡大電影《靈魂擺渡之黃泉篇》。「一部網劇拍了三季,我以為畫上句號了。沒想到,又從音樂劇的舞臺上以另一種形態重生了。」足足十年沒有登上音樂劇舞臺的於毅感慨萬千,十年前因為生計和生活無奈離開,今天他重回這個舞臺。他說:「很激動,激動的原因不是在於我離開舞臺十年。說句實在話,我自己特別清楚,我是不是在音樂劇舞臺上站著並不重要,而是因為中國的音樂劇依然在發發展。」

今年,對所有能走進劇院這件事兒實在太難了,因為有各種各種不同的變化,本來這部戲應該是過完新年就要啟動的,但是一直拖到現在。於毅說:「大家真的很不容易,很多演員都是跨過黑山白水,歷盡百折千辛,然後來面試,有的是視頻面試,來到這個音樂劇團隊。排練當中真的很辛苦,因為時間特別緊張。我來到這個團隊只有20天左右,幾乎通宵達旦地排練。」於毅強調說,這不是一部懸疑或者神鬼題材的音樂劇,《靈魂擺渡》從網劇第一集開始,寫的就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前些天,於毅在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年的大型文化類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的《英雄兒女》中扮演英雄王成。於毅說,之前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曹爺爺對他說,當年他們在戰場上的時候,嗓子都是嘶啞的,但是現在演員的聲音太漂亮了,所以那八分鐘的戰爭戲一遍一遍的拍了三遍,他第一次在舞臺上吸了氧。「那天我一點沒有惜力,一點也沒有後悔那麼傷嗓子,最後終於真實的喊出了「為了勝利,向我開炮」,以此向志願軍英烈們致敬。」因為接近著就要登臺唱音樂劇,這件事兒做的有點冒險,畢竟這部戲對趙吏這個角色的唱功要求太高了。演完之後他的嗓子有些水腫,甚至還有一點息肉。好在,通過治療恢復了。在劇組排練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可以再唱男高音的時候幾乎快哭了。特別是在首場試演的時候,他竟然唱出了high-d的高音,他自己對自己說:「我的嗓子和於毅為趙吏準備好了。」

03

離開那十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修煉

在於毅的百度百科中,他的身份只有影視演員和歌手,影視作品和真人秀節目羅列了一大堆,但對於他與音樂劇這事兒隻字未提。事實上,上海戲劇學院電視藝術系畢業之後以《摺扇探花》和《壯志雄心》開啟影視之路,但是2004年,於毅卻第一次登上音樂劇的舞臺。那一年,他通過面試出演了張學友音樂劇《雪狼湖》中的「梁直」和「老狼仙」兩個角色。他打趣道,自己不要面孔的說應該說是中國第一代音樂劇演員,「當時我就想,為什麼會有這麼精彩的藝術形式,讓演員在舞臺上這麼爽!」從那之後,在音樂劇的舞臺上於毅就開始一發不可收——《I LOVE YOU》、《馬路天使》、《弘一法師》、《狂雪》。尤其是2008年,於毅和林依輪主演了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除了國內的巡演,同時他們還用中文在紐約演了將近一個月。「那時候我真的覺得音樂劇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綻放的音樂形式,我可以在舞臺上不光是灑淚灑汗,甚至可以把我所有所有一切的輸出和對藝術的摯愛在這個形式上去展現。所以,回國之後我覺得自己差的太多了,就開始重新學習音樂劇的演唱、舞蹈,然後完善自己武裝自己。」不過,於毅回憶,那個時候,音樂劇市場實在是太不景氣了,為了生計和生活他只好遺憾的離開音樂劇舞臺去拍電視劇,於是就有了在螢屏上的那些諸如「二丫頭」等那些令人難忘的角色。

於毅借用一句《靈魂擺渡》的劇中臺詞表達了自己感想,他強調這句話可以說是於毅說的,也可以說是趙吏說的——「不光是人和人之間親情、愛情、友情,萬事萬物也都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上,緣分總是來回的兜轉,我們終將於千萬人中遇見我們所遇見的人,我們也終將在千萬件事情裡頭遇見你該碰見的那件事情,《靈魂擺渡》音樂劇就是我該碰見的那件事。」他說,他覺得這些年好像離開了舞臺,但當他再次踩到舞臺上的時候,感到自己仿佛從來沒有離開過,「好像這些年所有所有在演電視劇的時間和所有其他的舞臺上,包括《跨界歌王》、包括在音樂舞臺上、包括唱歌、出唱片,我都覺得那是在修煉,那是再為了今天再登上音樂劇舞臺做準備,我真的準備好了。」

06

於毅自信自誇:你太棒了!

因為最近一直在拍電視劇,於毅沒有進組,但是他在拍戲之餘甚至睡覺的時間,已經把劇本的調度、音樂都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課,以至於進組之後三天完成了文戲的部分,十天之後就完成了其他所有的聯排。對於這部戲的音樂,於毅說自己絲毫不敢懈怠,「這個劇組不管作曲、導演、編劇、舞美、燈光、造型、音響設計等等所有這些配備對我們來說都是最強大的,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拖他們後腿。」回到舞臺,於毅在後臺自己對著鏡子流著淚說:「於毅你從來沒有離開過,你真的進步了,你比以前進步了,你太棒了!」這不是自誇,這是於毅對成竹在胸的一種滿滿的自信。首次試演因為畢竟是第一次面對觀眾,雖然是圈內人雖然人並不多,但是他用了12分的能量輸出,「一個演員的表演體驗應該小於觀眾的觀賞體驗,應該用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去做,但是我用了12分的幅度。我知道這不符合創作規律,但我還是這麼做了。」一說到音樂劇,於毅都會感覺熱血沸騰,比如每次在參加《跨界歌王》的時候,很多人勸他不要唱音樂劇,因為關注度小,但是他還是堅持選擇音樂劇的唱段,「我可以離開,但是我要唱音樂劇,我要在其他的歌唱節目裡唱音樂劇的片段,哪怕是小眾。」

於毅看到某些演員從選秀節目或者綜藝節目出來,去演音樂劇只要有他們的名字就可以賣票,可以帶動音樂劇的市場,尤其是看到他們的票賣光了的時候,他都感到特別激動、特別高興、特別不嫉妒,覺著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他說:「你知道嗎?一個演員最大的榮耀就是觀眾不光能喜歡他們的表演,作為一種文化消費還能買票走進劇院去欣賞他們的表演和他產生互動,能走出劇院的時候,帶著劇中那個的旋律、帶著他們從劇裡的美好體驗離開劇場和家人分享,這也是我的願望!」

07

希望原著粉音樂劇粉都愛上這部戲

製作人於婷婷介紹,《靈魂擺渡》的創作是在疫情期間進行創作的,四海一家憑著多年製作音樂劇的經驗,這次就是想針對年輕觀眾尤其是90後觀眾嘗試著做一次跨界融合的事情,於是首選了《靈魂擺渡》這個題材。它作為中國網劇的鼻祖改變成音樂劇,就是想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來支持原創的音樂劇。

導演馬達和製片人於婷婷

該劇的導演馬達同樣是上戲畢業,他和於毅是校友。對於《靈魂擺渡》主角的選擇,馬達稱,自然除了於毅是網劇《靈魂擺渡》的主演,更主要的是他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劇演員。「當年,我就經常看他演的音樂劇。我想有一天我們能夠合作,正好就是這部戲。可以說,『趙吏』這個角色從無到有就是他一手造成的,本身就是他自己塑造的人物嘛,更何況他本身又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演員。」對於如何平衡原著粉和音樂劇粉在劇情上的需求,馬達表示,很難達到這個平衡,他希望原著粉能在原劇的基礎上走進劇場然後通過他們的口碑,把更多的觀眾帶進劇場,畢竟還是有些人沒有看過這部網劇,他希望通過這種口碑不斷的宣傳,讓大家慢慢認可這部戲。

該劇在標籤上加上了「朋克」的字樣,導演馬達解釋說:「我們希望的音樂元素的選取要更加流行,我們的受眾群體更往年輕的方向調整,所以在音樂風格上也自然而然會把一些當代流行的趨勢作為綜合考量,最後呈現出這樣一個綜合性的音樂風格。當然,我們也希望原劇粉能夠更多地接受這個劇的這種形式。」導演是不到最後一刻永遠不會放棄的職業,身為處女座的導演馬達稱,自己總是在不斷地發現不完美的細節點,從首次試演的效果上看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期,但是為了更好的觀看效果需要繼續打磨修改。

在這個年輕的劇組裡,除了崔秀麗、方曉東之外,還有鄧靖弘、佳鑫、紀曉坤、李宸希、丁宇佳、田依凡、寧馨兒等頗受關注的年輕演員們,他們將在未來的巡演中各自搭檔每一場精彩的演出。三季的網劇很多精彩的瞬間,不可能一部音樂劇可以涵蓋其中。製作人於婷婷表示,希望大家喜歡這部戲,如果觀眾和市場認可的話,未來希望把它做成「靈魂擺渡」系列劇。

張學軍 照片提供:主辦方

相關焦點

  • 一曲《君生我未生》延續七年感動,於毅:音樂劇可以如此讓人綻放
    「這首《君生我未生》不是寫分別的歌,它陪伴了《靈魂擺渡》七年,不是悽悽切切,不是膩膩歪歪,而是每個事件每個空間,我們都有機會相遇。」劇中「趙吏」的扮演者於毅說。 作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20年末演出季上演的首部劇目,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正式拉開了年末演出季的序幕。
  • 闊別10年再登音樂劇舞臺 於毅傾情主演《靈魂擺渡之永生》
    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長信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11月19日在德州大劇院舉行第一次帶妝彩排,由闊別音樂劇舞臺10年之久的演員於毅擔任主角趙吏,這也是他自2014年起擔任網劇《靈魂擺渡》全部三季中趙吏的演出後再次出演這個角色。
  • 十年後再回舞臺!於毅:音樂劇是我「一鍵啟動」的密碼
    根據《靈魂擺渡》網劇改編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將於11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在網劇中試演趙吏的於毅,將登上音樂劇的舞臺。距離他上一次踏上音樂劇的舞臺,已經過去了十年。考過音樂學院,走上戲劇、音樂劇舞臺,又轉向影視行業,於毅終於又回到舞臺。
  • 於毅重返音樂劇舞臺,《靈魂擺渡之永生》好評如潮
    昨晚,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北京站首輪演出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落下帷幕。三天五場演出,整部作品以整體精良的製作,出色的音樂、舞臺、燈光、演員演唱、現場樂隊呈現,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喝彩與好評。闊別音樂劇舞臺十年的於毅,也以真誠飽滿的狀態,令人讚嘆的演技和唱功,帶給大家感動同時,證明了自己對音樂劇的無比熱愛。兩個小時的演出,觀眾們如同在現實情感和虛幻異界間遊走,亦真亦幻、陶醉其中。主演「趙吏」的於毅,從一開場穿著黑袍清唱,歌聲就如有魔力一般,帶領人們穿越異界時空,進入一個千年故事。
  • 靈擺音樂劇北京首演圓滿落幕 長信傳媒持續發力打造精品文化項目
    靈魂擺渡音樂劇首演圓滿落幕 於毅時隔十年回歸音樂劇舞臺大型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熱門懸疑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從中國文學經典《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從現實和虛幻兩個角度展現人們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匯集了導演馬達、視覺總監任冬生、音樂總監張筱真、舞蹈編導陳一飛等國內音樂劇一流主創團隊。網劇版「趙吏」扮演者、著名演員於毅重磅回歸,更是讓人期待不已,這也是於毅時隔十年再度回歸音樂劇舞臺。談及這次能再度在音樂劇裡飾演「趙吏」這個角色,於毅用劇中的一句唱詞感嘆道: 「在這個世界上,緣分總是來回兜轉,我們終將於千萬人或事中,遇見我們所該遇見的人或事。
  • 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德州試演,於毅回歸444便利店重現
    11月1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德州大劇院,提前觀看了這一音樂劇,這部由50億流量頂級IP網劇改編而成的音樂劇,邀請著名演員於毅再次飾演劇中「趙吏」一角。消失已久的444號便利店又重新開張了,於毅一張口,就是趙吏那個囂張至極的調兒……現場掌聲不斷。
  • 於毅十年回歸 「趙吏」 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帶觀眾穿越異界...
    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熱門懸疑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從中國文學經典《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講述了由靈魂擺渡人趙吏、有著特殊陰陽眼的夏冬青和九天玄女王小亞組成的
  • 「鐵三角」重聚天橋舞臺 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早鳥票...
    改編自網絡懸疑IP鼻祖 劇組排練漸入佳境2014年,網劇《靈魂擺渡》橫空出世,三季總點擊率近50億,豆瓣評分最高8.4,被粉絲視為網絡懸疑IP鼻祖;2018年衍生番外網絡大電影《靈魂擺渡·黃泉》,網絡分帳收益突破4000萬,創造中國網絡電影傳奇,至今在小成本影視劇中仍是收視佳話,記錄始終未被打破
  • 北京首演好評炸裂何炅打卡,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本周登陸廣州
    該劇以熱門懸疑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從中國文學經典《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匯集了著名演員於毅、導演馬達、視覺總監任冬生、音樂總監張筱真、舞蹈編導陳一飛等人的國內音樂劇一流主創團隊。該劇從現實和虛幻兩個角度展現人們「貪嗔痴恨」的欲望,竭力為觀眾打造一部具有中國血脈的原創音樂劇。
  • 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和你一起探討
    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日前在北京首演。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以「永生」為主題,講述了夏冬青在趙吏與王小亞的協助下共同拯救因心事未了而滯留人間的靈魂,合力挽救世間秩序的故事。
  • 世上最後一個孟婆千年傳奇愛情故事,靈魂擺渡也是救贖
    在這裡是靈魂擺渡,還是相互救贖?孟婆傳說裡,八百裡黃泉只有一人,名曰孟婆氏,每日幫助經過黃泉的已故之人,忘塵事,度輪迴。八百裡黃泉,寸草不生,唯有一種花會如期綻放,花一千年,葉一千年,花開不見葉,葉現不見花,花葉永不相見,這就是曼珠沙華,也就是傳說中的彼岸之花。
  • 七年後,我離開了「大理圈子」
    今年七月徹底搬離大理後,總覺得有必要把我對大理的真實感受寫下來,也算是對七年的大理歲月做個總結。在正文開始前,有幾點說明必須提前表達清楚:一,本文涉及的大理,指外來移民聚集的大理社會,與大理本土社會無關。這是大多數大理移民的通病,我們並沒有真正深入到大理本土社會中去。
  • 於毅黑子胡小庭《靈魂擺渡》飆戲 同桌敘舊事
    於毅黑子胡小庭《靈魂擺渡》飆戲 同桌敘舊事2015年12月07日 12:19:15來源:新華娛樂無論是黑子的泣血自白,還是於毅的滄桑孤獨,亦或胡小庭的溫婉端莊,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將大環境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拿捏得恰到好處,動人心弦。    《舊事》的敘說在老陳(黑子飾演)的陽春麵館內緩緩拉開帷幕。一壺小酒,三張桌子,四個人物,就著老陳的陽春麵討論起當日午時行刑之事;同樣的麵館,同樣的陽春麵,趙吏(於毅飾演)、老陳、挽琴(胡小庭飾演)同坐一桌,傾訴各自喜事。
  • 新《靈魂擺渡》將赴《將夜2》後塵?不僅演員大換血,連他都換了
    沒想到這《將夜2》在今年播出之後,確實被當時的觀眾說中了,最終撲街收場,最大的原因無疑就是因為原班人馬的大換血導致觀眾屢屢出戲。然而如今又有新的網劇將要趕赴《將夜2》的後塵,那就是將要開機的新《靈魂擺渡》了。對於《靈魂擺渡》這部劇的出現,確實讓觀眾體驗到了一絲和其他網劇不一樣的感覺。
  • 音樂劇《重生》為觀眾加場 深圳站提前一天首演
    「2020重生大賣!」7月25日,原創音樂劇《重生》在 B站、騰訊微視、一直播和貓眼四個平臺聯合直播了一場深圳站演出開票特別活動。聽完演員現場演唱的三首劇中新歌之後,這幾句話同時被網友們用彈幕刷了滿屏。過往音樂劇在劇場演出時都會使用的開場鐘聲,也被用在了這次直播活動裡,鐘聲響起,寓意著停擺已久的原創音樂劇演出大幕即將拉開。
  • 百老匯最幽默最浪漫愛情音樂劇《I LOVE YOU》
    ★ 2007年4月獲邀為二OO七年北京國際戲劇季作開幕演出。  ★ 2007年5月,中文版的《I LOVE YOU……》在紐約外百老匯連續演出一個月,這是百老匯首次嘗試由中國演員用普通話演出美國原版音樂劇。在紐約再度颳起了「中國風」。
  • 七年英文|教學隨筆:我在七年的這一年
    (作者:Ann,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七年英文老師)大概一周前,羅伊老師找到我,讓我寫一寫我在七年教課的感悟
  • 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危險期多久
    一、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1、工作壓力 在這個倡導男女平等並且快速發展的時代裡,兩個人都會需要承擔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所以導致很多人會把不好的情緒和疲倦帶到家裡。
  • 音樂劇《重生》成功首演,騰訊影業助力中國原創音樂劇「重生」
    一方面,國內引進音樂劇往往質量較高,且多為原班人馬演出,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能帶給觀眾較高的觀劇體驗,觀眾對引進音樂劇的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來自百老匯、倫敦西區的優質引進劇已經佔據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的主流,一定程度上擠佔了國產原創音樂劇市場。
  • 華策影視上市的七年之癢
    此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作品陷入抄襲風波也給這家公司帶來負面影響,人常說「七年之癢」,對於華策影視而言,上市七年後又將面臨哪些轉變?營收、淨利七年連續增長2010年10月,成立五年後,華策影視正式登陸A股。彼時,華策影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擅長的電視劇業務,根據華策影視年報,300集左右的年生產量給華策影視帶來的銷售收入近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