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六塊肌肉

2020-12-22 騰訊網

1.比目魚肌

位於腓腸肌的深面,但它的內、外側肌纖維從小腿的邊緣凸出,並向下延伸超過腓腸肌頭端。

比目魚肌扳機點引起的疼痛主要被傳遞到足跟、小腿後部和踝後部,還會導致骶髂關節深處疼痛以及下背部肌肉痙攣。

2.足底方肌

足底方肌一端連接跟骨、靠近趾短屈肌的起始點,另一端連接趾長屈肌肌腱,這塊肌肉位於足底深處,正好在足跟前部,完全被趾短屈肌覆蓋。其功能是輔助腳趾屈曲。

足底方肌扳機點會引起足跟刺痛,這種疼痛像踩在石頭上被擦傷的感覺。

3.展肌

展肌是使大腳趾活動的幾塊肌肉中的一塊,位於足底內側緣,連接足底和大腳趾中的一塊骨頭,其功能是使大腳趾向下屈曲或者向外移動。這個功能有助於推動身體向前運動以及維持足部和踝部穩定,並且控制足部和踝部不向內傾斜。

展肌扳機點引起的疼痛主要位於足跟內側,或者稍稍往上至內踝。如果扳機點特別活躍,第一蹠骨可能會有疼痛。

4.脛骨後肌

脛骨後肌位於脛骨和腓骨之間,附著在脛骨、腓骨和小腿骨間膜上,被比目魚肌和腓腸肌覆蓋。脛骨後肌的長肌腱纏繞著足跟內側,然後向前連接足弓中部的幾塊肌肉。其功能是足部內翻和向下屈。

脛骨後肌扳機點引起的疼痛主要集中在跟腱,尤其是在走路或跑步的時候,有時候疼痛會擴散到小腿後部、足跟和整個足底。

5.小趾展肌

小趾展肌的功能是使小趾向外側伸展,這個動作可以在身體左右搖擺時控制足部左右擺動。

小趾展肌扳機點引發的疼痛位於小趾展肌上,就在足部外側緣靠近足跟的部位,有時候會稍往上擴散到外踝,這種疼痛有時候會感覺像扭傷導致的疼痛。

6.腓腸肌

腓腸肌與膝後部上方的股骨下端相連,腓腸肌在小腿後部1/2處形成跟腱,然後跟腱下行並附著在跟骨上。

足弓疼痛是腓腸肌扳機點的主要症狀,疼痛可能傳遞到大腿或膝後部,以及往下被傳遞到內踝,還可傳遞到足跟外側。

相關焦點

  • 足跟疼痛難忍?醫生教你應對方法
    大多數有這種足跟痛的患者即使不治療,也可在1年內好轉。足底筋膜炎的症狀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狀為早晨下床邁出第一步開始感覺疼痛或者長時間靜止不動後邁出第一步疼痛, 行走數步後疼痛有所緩解, 但隨著步行時間增長或站立時間增加, 疼痛又加劇。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發病的原因及治療
    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現疼痛,這很有可能和足跟痛疾病有關。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
  • 足跟疼痛跟骨刺有妙招
    足部經絡交匯,有「第二心臟」之稱,足跟一旦受損,則痛在足跟,累及全身。足跟疼痛一般不紅不腫,但是行走不便,是由於跟骨刺、滑囊炎、筋膜炎、足腱炎、足墊炎、腱鞘炎等引起的,在早上起床和久坐起身時最為嚴重。
  • 足跟疼痛 跟骨刺有妙招
    足部經絡交匯,有「第二心臟」之稱,足跟一旦受損,則痛在足跟,累及全身。足跟疼痛是由於跟骨刺、滑囊炎、筋膜炎、足腱炎、足墊炎、腱鞘炎等引起的,在早上起床和久坐起身時最為嚴重。
  • 如果您患有足底筋膜炎,深受足跟疼痛的困擾,請看此文
    有些人因足底筋膜炎導致的足跟疼痛,都不敢下地走路,這無疑是讓人難受不已。什麼是足底筋膜炎?1、足底筋膜炎是導致腳跟疼痛的常見病症。其實就是支撐足弓的厚而牢固的足底筋膜組織,受到了損壞或發炎,從而導致疼痛和行走困難。
  • 分享臂後區疼痛的十塊肌肉
    手臂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中抓拿取等功能性活動,長期疼痛還會引起軀體的其它的功能的代償。當臂後區疼痛,要重點排查哪些肌肉呢?1.斜角肌三塊斜角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後斜角肌)夾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前部肌束和頸部側面之間。位於頸部兩側。斜角肌的扳機點會廣泛的引起胸部、上背部、肩部、手臂和手部等疼痛、麻木以及其他不適症狀。疼痛偶爾還會出現在頸後部。
  • 足跟疼的不敢走路怎麼辦?按揉腳踝這個位置可極大的緩解足跟痛
    患者主訴近來常感到足跟兩側疼痛的厲害,特別是在早晨起床時那一會,疼痛的甚至足部不敢著地,只有稍微活動下腳踝痛感才會減輕。患者使用消炎藥物後效果並不明顯,於是採用以下的穴位療法,一周後患者足跟疼痛的症狀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 足跟痛到底是什麼問題,你是哪一種疼痛,請對號入座
    足跟痛到底是什麼問題?你是哪一種疼痛?請對號入座[玫瑰][玫瑰]如果你早上起床,下地時,足跟很痛的話,有可能您就是跟痛症,那跟痛症分為幾種類型第一種,如果是集中在足底部疼痛的話,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或滑囊炎
  • 緩解足跟痛有這5個辦法
    二、泡腳睡前泡腳有助於睡眠,同時泡腳也可以用來緩解足跟疼痛。溫水泡腳能放鬆足部肌肉,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減輕足跟處的疼痛、腫脹。泡腳時也可以加些中藥材或者醋,效果更佳。三、足跟拉伸緩解足跟疼痛還可通過足跟拉伸運動來加以緩解。
  • 膝蓋疼痛難忍?多半是肌肉力量太差,這4塊肌肉必須加強鍛鍊
    大多數是因為一些病理變化,但是究其原因,和我們肌肉力量薄弱有著莫大關聯,因此,這4塊肌肉必須加強鍛鍊。通過閱讀這一篇短文,你將獲得以下內容:1、為什麼會出現膝蓋疼痛2、鍛鍊哪些肌肉可以緩解膝蓋疼痛3、如何進行鍛鍊一、為什麼會出現膝蓋疼痛
  • 烏頭細辛湯治療足跟痛
    原標題:烏頭細辛湯治療足跟痛   足跟痛一證,臨床並非少見。口服藥效果不顯,以中藥外洗能達到活血、祛邪、止痛之效。患者往往活動受限,痛苦異常。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
  • 上班族腰部疼痛怎麼緩解?拉伸這三塊肌肉,效果顯著
    導語:上班族由於久坐原因導致腰部疼痛的現象越來越常態化,而如何緩解腰部疼痛這個問題,現如今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腰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腹部力量不足、負壓不足,腰部的肌肉過於緊張,包括臀部的肌肉、大腿後側的肌肉緊張都會對腰部產生影響。那麼我們如何有效地緩解腰部疼痛,從何下手呢?
  • 足跟不紅不腫,一走路就疼!5大「元兇」需警惕!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一般有以下特徵:足跟持續疼痛數月或數年;疼痛呈搏動性、放射性、灼熱、刺痛;>並且用力時疼痛加重;早起或長時間站立時疼痛明顯;稍微活動後疼痛減輕;一天的活動後疼痛加重;適當按摩或休息後疼痛會減輕或者消失。
  • 推薦:巧用米醋治療足跟痛
    足跟痛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病,常表現為足跟腫脹、麻木、行走困難等,中醫介紹,臨床採用中藥外治法效果較佳,下面介紹幾則驗方,供選用。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 老年人如何應對足跟痛?
    近年來許多老年人都有足跟痛的症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嚴大媽今年58歲,右腳後跟疼痛已有半年時間,一走路或按壓足跟時就會出現疼痛,而且越來越嚴重,有時痛得連路都不想走。她很納悶,既沒磕著也沒碰到,怎麼會突然出現這種情況?嚴大媽嘗試著按摩足跟,起初效果還不錯,足跟痛有所緩解,可是半個月後,她卻不得不停止按摩,因為此時腳後跟是越按摩疼痛越厲害。
  • 自我按摩系列之足跟痛
    歡迎關注喜馬拉雅FM本人科普頻道:「科學戰勝疼痛」。 足跟痛包括蹠痛和跟底痛。跟底痛型,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跟底部感到疼痛,多為足跟脂肪纖維墊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蹠足等引起。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 中醫治療足跟痛的偏方!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下文將為大家介紹幾種有效治療足跟痛的中醫驗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1.藥浸法治足跟痛: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 足跟疼有多種致病因素
    原標題:【尋醫問藥】足跟疼有多種致病因素 生活中,很多人有腳後跟痛的情況,有的人是在長時間走路、跑步之後,有的人是早晨起床,腳後跟疼得站不住。足跟痛,莫不是長了骨刺?其實,有很多疾病可以引發足跟痛,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骨質疏鬆等。
  •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腳底疼痛
    在平時的生活中,腳板底出現疼痛是比較常見的,如果長期需要走路的朋友如果出現了腳板底疼痛的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勞累過度了,那到底腳底板痛是什麼原因呢?腳板底痛怎麼辦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腹肌訓練後肌肉疼痛?需要警惕!可能是肌肉出現損傷
    導語:擁有亮眼的8塊腹肌是眾多帥哥的夢,但是這必須經過堅持不懈的鍛鍊才能夠得到。因此在閒暇時間,很多人都會進行腹肌訓練,譬如目前十分風靡的腹肌撕裂者。但是鍛鍊之後,大家的腹肌往往會有一定的疼痛感,那麼腹肌為什麼會疼痛?訓練後腹肌越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