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汙水橫流到清水綠岸!《焦點訪談》聚焦汾河完美蛻變
從汙水橫流到清水綠岸! 8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太原市踐行「兩山」理論,深入推進汾河生態治理,將汾河從之前的汙水河、臭水溝,變成了清水綠岸
-
區動態 | 金山: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裡用現代技術打造「水下...
區動態 | 金山: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裡用現代技術打造「水下森林」 2020-08-2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汙水橫流到清水綠岸——《焦點訪談》聚焦太原汾河完美蛻變
8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我市踐行「兩山」理論,深入推進汾河生態治理,將汾河從之前的汙水河、臭水溝,變成了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觀河。有市民深有感觸地說,由於排洪洩洪,太原城區段的河道中常常能聞到臭味,上面還漂浮著各種垃圾。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提出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要求。
-
清水綠岸,練江「白練」重現
此外,我們還積極協調各大國有銀行為企業提供貸款,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通過集中入園生產、統一排汙、提升設備技術,不僅解決了環保問題,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也得到提升,有助於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從企業的反饋來看,大家普遍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遊坤色說。
-
探索公益訴訟的中國方案——公益訴訟單獨立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目前,在公益訴訟領域形成了民事公益訴訟與行政公益訴訟並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與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共存,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各自實踐、共同發展的局面。在立法模式上,則表現出分散立法、概括式授權、依託於既有訴訟程序和審理規則的特徵。
-
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編者按 12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深入發展,實現辦案全覆蓋」的發布會。會上通報了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情況,並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以及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本版刊發典型案例,敬請關注。
-
布袋坑村:走出生態致富路
在黃巖西部的嶼頭鄉,有一個「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布袋坑村。村裡有人說,得布袋和尚點化施法,這裡的山水都留下了布袋和尚的禪機。這些傳說暫且不論,布袋坑確是一個環境優美、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古村落。 布袋坑村曾是貧困的偏遠山村,信息閉塞、基礎設施極差、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
-
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還需構建配套制度
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法律制度,其包括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兩種制度。但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和環境保護法對於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規定不夠明確,且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能否從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找到明確的法律依據也有爭議。
-
歙縣人民檢察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打造「公益訴訟」品牌
近年來,歙縣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打造「公益訴訟」品牌。一是求真務實,學習中展現黨員恆心。該院組織黨員持續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並將理論精神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積極創新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守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及時成立專項辦案組,黨員幹警衝鋒在前,奔赴深山老林、走訪鄉裡鄉親了解案情,履行好檢察職能。該院與各職能部門共同努力,保護飲用水源、修復烈士紀念設施、拆除非法砂石加工點、復墾、復綠集體林地、追繳稅費、追償各類環境損害費等,將各項工作做細做實。三是開拓進取,創新中突出黨員智慧。
-
【公益訴訟】遼陽市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開庭
為切實推進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欠繳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在遼陽市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和支持下,宏偉區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理了遼陽市第一起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追繳土地出讓金職責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本案是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責過程中發現,遼陽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競得某一國有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後
-
上海綠岸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綠岸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岸網絡)是集遊戲類軟體研發製作、運營服務、銷售、推廣的綜合互動娛樂服務商,公司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網際網路互動娛樂產品與服務為宗旨。公司成立於2008年,辦公地點坐落於繁華都市與優美環境相結合的上海市閘北區大寧商業圈。
-
廣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啦! 「菜籃子」也能拎出幸福感~
廣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啦!廣寧融媒在創文工作中縣市場監管局突出示範創建把明珠大市場作為全縣農貿市場的考察示範點重點加強公益宣傳、公共設施、秩序管理及環境衛生等板塊建設
-
做好公益訴訟「答卷」
鄂東晚報訊(記者劉鐵軍 通訊員楊帆 章琪) 截至9月上旬,黃梅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共受理公益訴訟線索42件,立案42件,其中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5件,磋商程序5件,線下磋商程序2件,用實際行動做好公益訴訟工作,讓「檢察公益訴訟」逐漸走進群眾心裡。
-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概覽
公益性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即第101條第2款)覆蓋面極廣,凡是因犯罪引發財產損失的,檢察機關均能夠提起訴訟。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公益訴訟解釋》)的相關規定,刑事附帶公益訴訟僅限於生態文明建設和民生安全領域的刑事案件。三是訴訟目的有所差異。
-
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的必要性
自2017年7月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以來,隨著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深入開展,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數量大幅度提升,對辦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辦案人員數量、水平等不能適應辦案需要的困難與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現有辦案制度框架不變的前提下,如何創新辦案模式,整合辦案資源,提高案件質效,是當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湘陰縣檢察院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榮獲全國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
(通訊員 蕭蕭)近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主辦,河南九君律師事務所協辦的「2019年度檢察公益訴訟十大精品案件」評選結果揭曉,湘陰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湘陰縣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湘陰縣發展和改革局依法履職案」和參與辦理的「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行政公益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雙雙榮獲2019年度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優秀案件。
-
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指導意義】自被確定為公益訴訟試點地區後,黃石檢察機關不斷加大對公益訴訟的推進和宣傳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其他行政機關的大力認可和支持。行政機關在充分認識到公益訴訟的職能作用後,主動要求檢察機關介入。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職能作用的發揮,向五家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促成了行政機關的聯合執法,打破了持續了14年之久的「五龍治水」的僵局,破解了行政執法難題。
-
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立法研究
我國應該借鑑各國的通行做法,同時立足本國實際;既要保障訴權的行使,又要規制訴權的濫用;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要引入「禁令判決」,還應當設立國家治理責任。 關鍵詞:環境公益訴訟;禁令判決;國家治理責任 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相關的組織和個人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在環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汙染和破壞的情形下,為維護環境公益不受損害,對行為人提起民事、行政訴訟的訴訟活動。對此新型訴訟制度,各國稱呼不一,如環境民眾訴訟、環境公民訴訟但其內涵基本一致。
-
市生態環境局廣寧分局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律宣講活動
近日,市生態環境局廣寧分局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宣講活動邀請了肇慶市普法講師團(廣寧分團)成員廣寧縣委黨校丁永勤講師為全體幹部職工作專題宣講丁永勤講師深入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播放民法典公益宣傳片重點介紹了民法典的出臺背景
-
「三水」統籌力爭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目標(中國環境報)
體現在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需要在持續改善水質的基礎上,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逐步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開展水生態保護修復是回應群眾對美好嚮往的重要舉措。人民至上,目標親民為將「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落實到具體可操作層面,《技術大綱》在「十三五」基礎上充分銜接2035年奮鬥目標,在目標指標體系中增加了水資源和水生態的內容,既包括偏專業的指標,又包括直觀的親民指標,切實體現水生態環境保護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