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新玲)以「加速『網際網路+教育』新躍升」為主題的第六屆「網際網路+教育」創新周8月19日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開幕。在創新周內,教育界專家學者、教育科技企業和投資機構將共同探討教育創新路徑和教育產業發展趨勢。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近年來我國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促進了教育模式和業態的創新,推動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快速成長,優質網際網路+教育產品不斷湧現,促進了教育服務的多樣化供給。 「網際網路+教育」的新理念、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湧現。但在運用「網際網路+教育」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網際網路教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教育內容同質化較嚴重,人工智慧應用薄弱,智慧教育生態建設滯後等問題凸現,亟待教育界各領域專家、學者、教育產品研發者、一線教師等共同探索解決。
開幕式後的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對教育新基建與教育變革、素質教育與評價體系變革等話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朱永新認為目前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教育依然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模式,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很難適應現代孩子的發展,所以教育必須變革。隨著教育資源的泛在化,未來的教育將能更好地實現個性化。
俞敏洪認為,談論教育新基建時,應該更多談及農村、山區的學校如何達到教育均衡。例如可以在每個學校安裝5G盒子,把優質教育資源傳輸到學校。對於未來教育,俞敏洪希望改變評價標準,發掘個人天賦、培養個人愛好,把孩子們在不同方面表現出的特長也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以《疫情後網際網路加速教育教學變革的方向》為主題發表演講。她講解了網際網路構成教育的第三空間——信息空間,它表現出時空靈活化、資源共享化、行為數據化、信息眾籌化、關係網絡化、系統聯通化的六個特徵。她認為網際網路時代,聯通是教育的新本質,在這個時代老師幫助學生構建信息網絡,比告訴學生是什麼更重要。
開幕式上,舉行了「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儀式,成員單位共同發表了《網際網路教育海澱共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