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東起人民路,西迄凱旋路,全長7公裡多,是上海最著名的馬路之一,以格調高雅、人文薈萃、意蘊豐富而享譽中外。淮海路分東路、中路、西路,分築於不同時期。其中最繁華的中路,始築於1900年,迄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如今,漫步在梧桐綠蔭的淮海路上,回眸這段歷史,或許能從中讀懂她的前世與今生……
新闢道路
1849年,法國在上海闢築租界。繼1861年擴張後,1900年法租界再次擴張,今重慶路以東的淮海路地區被劃入法租界。同時,按原勘定路線修築寧波路(今淮海東路)。之後,又繼續向西築路。當年,一條東起八仙橋,西至顧家宅的泥石道路建成,長約1公裡,名為「西江路」,也就是今天的淮海路東段。1901年,法國公董局越界延伸西江路,新路長約4公裡,命名為寶昌路。1906年,西江路、寶昌路合稱「寶昌路」。1914年,寶昌路西路段全部劃入法租界。1915年,將寶昌路改名「霞飛路」,並一直沿用至1943年10月。此後,霞飛路一度改名為「泰山路」。後又改名為「林森中路」。195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將林森中路更名為「淮海中路」。
上海法租界擴張西江路、寶昌路闢築示意圖
西江路、寶昌路原來是泥石路面,後改鋪塊石和瀝青面,圖為1915年工人在鋪澆瀝青。
1907年12月,有軌電車鋪軌竣工,次年5月4日第一條線路——2路電車開始運行。圖為1917年法商電車電燈公司所屬的2路電車乘務人員。
20世紀20年代的霞飛路西段。一來一回的電車軌道旁,是排列有序的行道樹。
20世紀30年代的霞飛路
商潮湧動
20世紀20年代起,旅滬俄僑紛紛在霞飛路開設商店,主要經營百貨、時裝、鞋帽、餐飲、西藥等,其他外商也紛至沓來。之後,霞飛路逐漸發展成為上海著名的商業街。這條馬路後來成為上海的「時尚之源」。
位於霞飛路850號的「百靈洋行」是20世紀20年代後期上海最大的俄僑商店
霞飛路上的俄僑商店和營業員
位於霞飛路643號的特卡琴科兄弟咖啡廳,是上海最早的花園餐廳。
各種名目的「大減價」永遠是商家吸引顧客的不二法門。圖為法商「法國商務公司」的減價啟事。
位於霞飛路1910號的「紫羅蘭理髮公司」,由日商1910年開設。
煥然一新
改革開放之後,淮海路煥然一新。1992年,淮海中路開始全面改造,地鐵掘進、地鐵站建設、道路大修、商業街改造等同時進行。隨之而來的是,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一家家商店整修一新。可以說,20世紀90年代的淮海路,是上海新一輪大發展的縮影。
1992年2月4日,淮海中路開始全面改造。圖為沿路部分居民遷出舊居。
道路改造工程工地一景
1992年12月30日,地鐵建設和道路改造工程初戰告捷。圖為舉行通車典禮時的照片。
20世紀90年代的黃陂南路地鐵站
1993年起,淮海路安裝拱形跨街彩燈。在滿天星狀的頂部小燈珠烘託下,320盞彩燈組成了一條條X形碧玉帶,與上方的霓虹廣告燈,下層的購物導向燈,組成燈光隧道,1999年被評為上海十大夜景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淮海中路東段舊貌
1992年淮海中路大修後,力寶廣場、金鐘廣場、蘭生大廈等現代化大樓拔地而起。圖為改造後的淮海中路東段高樓建築群。
淮海中路東段改造後俯瞰
集錦江飯店、新錦江飯店和花園飯店等著名建築為一體的「錦江建築群」,是上海市一處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建築群,體現了改造與保護並舉,新潮與傳統共存的城市發展辯證法。
改造升級
進入新世紀後,淮海路進一步加速商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百年經典(陝西南路至瑞金路段)、活力創新(瑞金路至重慶南路段)、高雅精美(重慶南路至西藏南路段)等主題商圈。上海旅遊節開幕大巡遊、玫瑰婚典等商旅文化活動也不斷充盈著淮海路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內涵。
2003年,香港新世界大廈(K11)落成,標誌著淮海中路全線大規模重建改造基本結束。圖為建造中的香港新世界大廈。
2007年9月15日,上海旅遊節開幕式暨花車巡遊在淮海中路舉行(郭長耀攝)
2014年,啟動淮海中路商業街新一輪調整,23家老字號在淮海中路(重慶路至瑞金路段)重新集結。
位於淮海中路558號的老人和飯店及老大昌
光明邨大酒家門前總是人流如織,火爆程度堪比網紅店。
2018年的淮海中路商圈形態業態提升總體方案,以淮海中路為軸,著力改造提升新天地活力街區和環復興公園文化體驗休閒區的「一軸兩圈」總體規劃方案,進一步加大對淮海路的改造。
體驗性購物中心模式(來源:上海黃浦)
「買手制」精品百貨模式(來源:上海黃浦)
頂級旗艦店模式(來源:中國廣告雜誌)
資料:黃浦區檔案局(館)
編輯:韓冰融、陳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