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琴童家長很鬱悶,課也上了,每天練琴時間也保證了,怎麼就是彈不好?難道真是孩子有問題?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孩子只知道練,而不知道如何練。通常的鋼琴課堂上,老師很少教「學習(練琴)方法」,只是把應該教的知識和技巧教給學生,而具體如何練習靠學生自己,大多數孩子是隨心所欲,自我安慰式的練夠一個小時,這是目前社會鋼琴教學中的一個缺陷,很多老師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研究什麼練琴方法,課堂教學內容如此之多,學會就不容易,已經讓普通的老師應接不暇了,只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不可能以學生本體為中心,反正我認真上課了上夠時間了,練不練習是家長的事情,孩子的事情,老師只負責布置作業——這一點讓很多學生深受其害。
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聽到老師說這樣的話:
回去好好練,要認真練,練琴時間要保證一個小時。
但是沒有具體的目標方案。如果我是家長,請問老師,好好練怎麼算好好練?怎樣可以認真?一個小時時間具體如何分配……
筆者假設,我們去醫院開藥,醫生告訴我們我們的病因,囑咐回家好好吃藥,認真吃藥,要把藥喝完病就好了。這一定是庸醫,因為他能看得出來你是什麼病,開了藥,卻沒告訴你怎麼吃,怎麼吃效果最好,飯前還是飯後?等等
"教育"兩字仔細揣摩,教容易,育不容易,因為"教"是教育最基本的方式,而"育"是個複雜的過程,包含太多內容,有專業水平未必有教育水平,不研究教學教法,總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狀態下實施教學的老師不是合格的老師,就像我們去超市買來的商品,只有物品本身而不告知使用方法是一個道理,就算質量再好,不會用,也只能束之高閣
目前的現狀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作業多,輔導班多,能堅持練習鋼琴的孩子真的不容易。
一個合格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老師應當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一人一套教學方案,練琴方案,並跟蹤實施。老師在課下多動腦筋多些好的練琴方法,不僅節省了孩子在家毫無目的練琴的時間,也提高了練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