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
賈南風。
傻子皇帝司馬衷。
奉友湘 李後強
成都王司馬穎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十六個兒子,生於277年,他的生母是程才人。據《華陽國志》記載,太康八年(287年),晉武帝司馬炎封10歲的司馬穎為成都王,以蜀郡、廣漢、犍為、汶山10萬戶為王國,把蜀郡太守改為成都內史。就是這個成都王司馬穎,成了後來西晉「八王之亂」的核心人物之一。由於他胸無大志,目光短淺,雖然位極人臣,但最終曇花一現,英年授首,成為一個悲劇英雄。
司馬穎雖然是成都王,但並沒有到蜀中任職。一個10歲大的王子,怎麼可能遠離父皇,告別都城,跑到那個當時路途艱險而遙遠的蜀地獨立為王呢?因此,司馬穎只不過是遙領成都王而已。但這王國裡的10萬戶居民的賦稅收入,卻硬邦邦的是司馬穎這個小成都王的哦。後來司馬穎長成帥哥一枚,但他卻不喜歡讀書,專好舞槍弄棒,「形美而神昏」。不過,他沒有皇室子弟的架子,待人寬厚,頗易獲得人們的好感。
元康九年(299年),22歲的司馬穎已經官至散騎常侍、車騎將軍。除了長得英武不凡,一身功夫,更因為他出身皇家,有個好皇兄。當時的皇帝是司馬穎的傻子二哥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衷生於259年,是西晉王朝第二位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次子。他的老媽是武元皇后楊豔。據說他從小就傻乎乎的,他七八歲還認不得之乎者也,但正如四川俗語說的,「傻兒有傻福」,由於他長兄夭折了,母親楊皇后與表姨趙妃在司馬炎枕頭邊使勁吹風,英武不凡的司馬炎也禁不住愛後寵妃的溫柔之劍,對傻兒子的狐疑終被消融。泰始三年(267年),8歲的司馬衷被父皇司馬炎冊立為皇太子。13歲時,武帝為他娶了大他兩歲,又黑又矮,又胖又醜的賈南風為太子妃。這樁婚事也是司馬衷他媽楊皇后極力促成的。因為賈南風有個好老爸,乃是開國功臣,位列宰輔的賈充。好在這傻太子也不辨美醜,小夫妻竟然過得其樂融融。司馬炎病逝後,司馬衷於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你想那西晉開國之君司馬炎還是頗為英武,竟然立了這個「瓜娃子」當接班人,釀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實在可悲可嘆!
司馬衷雖然愚笨,但他即位後還是把弟兄們安排得十分妥帖。所以,年紀輕輕的成都王司馬穎便順風順水地不斷成長,直到躋身高官行列。
一個痴呆愚笨的皇帝,遇到一個聰明絕頂的皇后,其結果不言而喻。賈南風根本不用吹「枕頭風」,直接幫司馬衷把主作了就是。為了扳倒輔政的太傅楊駿,賈南風就連司馬衷的繼母、皇太后楊芷也一起幹掉。永平元年(291年),賈南風假詔廢了楊芷太后位,殺死太宰司馬亮。同年,又殺皇太后於金墉城。
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又開始迫害太子司馬遹。司馬炎為司馬衷娶賈南風時,怕兒子不懂男女之事,便讓自己的才人謝玖去侍寢加教導。沒想到謝才人竟然懷孕,後來回到武帝身邊生下司馬遹。司馬衷居然三年後才知道有這個兒子。司馬遹自幼聰明過人,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很受祖父司馬炎喜愛。但長大後卻不務正業,一派紈絝子弟習氣。他不喜歡讀書從政,愛好的是在宮中擺攤切肉賣酒,在後宮花園裡銷售雜貨,以賺錢為樂。據說他切肉後用手稱重,居然分毫不差。他還喜歡算卦巫術,性情也剛烈暴躁。皇后賈南風怕這個異端太子當皇帝後自己地位難保,便與賈謐等設計謀害,誣陷司馬遹謀反,先囚後殺。傻乎乎的皇帝司馬衷對此竟然聽之任之。
賈南風殺太后、滅太子的惡行,點燃了天下大亂的導火索。眾皇族本來就對司馬炎立司馬衷為皇子不滿,賈南風的這些殘暴行徑,正好給了皇族子弟起事的絕佳藉口,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就此轟轟烈烈地在中原爆發。
首先殺出來的是趙王司馬倫。他是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昭的弟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爺爺。司馬倫假造詔書將賈南風先廢后殺,並清除了賈謐等一幹黨羽。
沒想到,司馬倫這一來卻捅了馬蜂窩。永康元年(300年)八月,司馬衷的十弟、淮南王司馬允首先舉兵討伐司馬倫,結果兵敗被殺。第二年,司馬倫乾脆自立為皇帝,把司馬衷奉為太上皇。侄孫子當太上皇,自己當皇帝,倒也是天下奇聞。司馬倫即位後大封跟隨他的人,就連奴僕士卒雜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每次朝廷會見,冠飾貂蟬者滿坐,因而當時的人作諺語說:「貂不足,狗尾續。」這也就是成語「狗尾續貂」的典故。
同年三月,齊王司馬冏率先起兵反司馬倫。這個司馬冏是司馬炎的侄子,司馬衷的堂兄弟。他覺得司馬倫做過火了,於是聯絡河間王司馬顒等人討伐司馬倫。
這一年司馬穎23歲。他覺得時機已到,立馬發兵響應。聯軍大集,與司馬倫軍大戰於湨水,司馬倫軍全線崩潰。司馬穎乘勝揮師渡過黃河,長驅直入。
四月,司馬倫手下左衛將軍王輿反叛,與尚書廣陵公司馬漼領兵入宮,幽禁司馬倫,迎惠帝司馬衷復位。隨後司馬穎大軍進入京都,討虜將軍張泓見大勢已去,繳械投降。司馬冏此時才得以率軍進入洛陽。司馬冏認為首功在他,於是在朝中作威作福。司馬穎託辭出宮,回鎮鄴城。
他上表將參與討伐的功臣盧志、和演、董洪、王彥、趙驤等五人全部封為開國公侯。司馬穎憐憫戰亂中的百姓,又上表請求運十五萬斛糧食救濟受戰禍影響的陽翟居民。他還自掏腰包,用成都王國封地的食邑收入來置辦棺木,將在黃橋戰死的部下八千士兵遺體全部收殮,還命河內溫縣官員埋葬司馬倫的一萬四千名戰死士兵。這些舉動讓司馬穎的名望大增。
過了沒多久,齊王司馬冏露出了狐狸尾巴。他在朝中專橫跋扈,驕奢日甚,人心大失。十二月,長沙王司馬乂打敗並殺害了司馬冏,掌握了執政大權。司馬乂雖然總掌朝中大權,但事無巨細都會向在鄴城的司馬穎報告和諮詢,因此司馬穎實際上是遙控指揮朝政。
也許是對朝政的遙控讓司馬穎感到了權力的魅力,權力的魔力。諸王們一個個為了權力前僕後繼,也讓他認識到了皇權的巨大誘惑。太安二年(303),新野郡王司馬歆的嚴刑峻法激起民變,義陽蠻張昌聚眾數千人在荊州作亂,攻殺司馬歆。朝廷討伐張昌。司馬穎也上表自告奮勇要求南徵。但不久張昌就被陶侃平定。
司馬穎兵馬未到,張昌便已授首。這戰績本來與司馬穎沒多少關係。但司馬穎總認為是自己大臂一揮,天下響應的結果,於是頭腦也開始膨脹,他的無法無度甚至超過司馬冏。不過司馬穎還是忌憚朝中的異母兄長沙王司馬乂。
如何扳倒司馬乂呢?很快一個機會來了。河間王司馬顒統兵七萬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穎大喜,也立即響應,攻伐洛陽。但激戰數月,司馬穎和司馬顒聯軍損失慘重,死傷六七萬人。正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朝中東海王、司空司馬越與幾名殿中將領發動兵變,讓惠帝下詔將司馬乂解職並囚禁起來。司馬越率軍向司馬穎和司馬顒投降。
這時已經是永興元年(304年)。26歲的司馬穎擁兵昂然進入洛陽。被惠帝增封二十郡,拜為丞相。司馬顒接著給惠帝上表,認為司馬穎應該成為皇位繼承人。惠帝無奈,於是廢去司馬覃皇太子之位,以司馬穎為皇太弟,仍兼任丞相。
從此以後,司馬穎獨掌朝政。但他不喜歡呆在洛陽,依然回他的根據地鄴城,繼續遙控指揮。司馬穎的排場足以與皇帝匹敵。他還寵信和重用宦官孟玖,他的所作所為完全重蹈了以前諸王的覆轍。
對於司馬穎的倒行逆施,司空、東海王司馬越覺得自己是前門驅虎,後門揖狼。永安元年(304)七月,司馬越傳檄四方,召集四方兵馬共討司馬穎。一時間,十多萬兵馬雲集,討伐聲驚天動地。司馬越又讓司馬覃復太子位,並「挾天子令諸侯」,拉上惠帝一起北徵鄴城。
司馬穎召集屬下商量對策。東安王司馬繇認為皇帝親自來討伐,應該投降請罪。讓司馬穎束手就擒,這可不是他的脾氣。司馬王混及參軍崔曠則勸司馬穎積極迎戰。司馬穎也覺得值得一搏,遂派遣奮武將軍石超率五萬兵馬赴蕩陰(今河南湯陰)抵抗。司馬越被司馬穎打得落花流水,逃回其封地東海國(今山東郯城北)。司馬穎這下也可以挾令天子了,便改年號為建武。
司馬越兵敗,他的親弟弟并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與當時管轄幽州的安北將軍王浚決定聯手對付司馬穎。各路人馬浩浩蕩蕩殺奔鄴城而來。司馬穎軍隊抵擋不住司馬騰的猛烈攻擊,迅速潰敗。各路軍隊戰敗消息相繼傳來,鄴城軍民人心惶惶,官僚紛紛逃走,士兵無心再戰,大家都作鳥獸散。司馬穎遂挾持著晉惠帝連夜奔往洛陽。哪知道失去了兵權的司馬穎猶如羊入虎口,立馬成了司馬顒部將張方的人質。十一月,張方挾持晉惠帝、成都王司馬穎等遷往司馬顒勢力的腹地——關中長安,同月,恢復永安年號。司馬顒讓惠帝下詔,廢除司馬穎皇太弟稱號,令司馬穎離開朝廷,返回原封地成都王國。
皇太弟司馬穎雖然被廢,但他沒有回到成都王國,暫時留在關中。他儘管暫時失勢,影響仍在。永興二年(305年),司馬穎的故將陽平人公師籓及其部下汲桑、石勒等人為迎立司馬穎,聚眾數萬,在清河鄃縣起兵。
同月,範陽王、徵南將軍司馬虓和堂兄平昌公司馬模、長史馮嵩等人殺白馬歃血結盟,推舉東海王司馬越為盟主打著迎接惠帝還都的旗號,傳檄共討司馬顒。司馬顒情知獨木難支,便表奏晉惠帝讓司馬穎返回鄴城鎮守,並升司馬穎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的軍事;又封司馬穎的老部下盧志為魏郡太守,加左將軍,給兵千人,隨司馬穎一起重返鄴城。
十二月,司馬穎甫到洛陽,司馬越討伐司馬顒的大軍就兵臨城下,兵鋒勢不可當,接連擊敗司馬顒屬下劉喬、樓褒、王闡等軍,並乘勝向長安進發。司馬穎兵敗後又逃到關中長安。長安被攻陷後,他又幾經周折來到荊州新野。
司馬穎來到新野不久,州司馬郭勱素仰司馬穎之名,準備迎立司馬穎為新主。可惜好事不成,治中郭舒奉劉弘之子劉璠討伐郭勱,將其斬殺。司馬穎無所依靠,慌得棄母拋妻,只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司馬普及司馬廓坐馬車北渡黃河回到朝歌。他收拾了以前麾下將士數百人,準備投奔屬下故將公師藩。九月,司馬穎等人於途中被頓丘太守馮嵩抓獲,並送到鄴城交新任司空、範陽王司馬虓處置。司馬虓只將其父子囚禁。不料一個多月後,司馬虓突然暴斃,年僅37歲。司馬虓的長史劉輿擔憂留司馬穎在鄴城將成為後患,便偽造晉惠帝詔書賜司馬穎死。司馬穎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縊死,時年二十八歲。他的兩個兒子也同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