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下午,知名教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前會長朱小蔓逝世,享年73歲。
作為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實踐者,長期以來,朱小蔓教授在實踐中結合哲學架構與科學意識,用現代科學知識綜合考察教育問題,彰顯教育中的「情感」維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帶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原創性理論並付諸於實踐,在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備受尊敬。
有一位學生是這樣評價朱小蔓朱教授的——朱小蔓教授是一個充滿教育情懷的人。「她對教育有著一種天然的愛好,朱老師經常對我們講,自己是教育的痴迷者。」朱老師對自己的學術很執著,研究情感教育的她獨具魅力。」 讓學生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參加完學術會議,專業領域中的同行們就會圍上來跟朱小蔓教授交流。「大家喜歡她講的東西,可以說,她擁有各界的『粉絲』。」如今,隨著人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情感教育思維理念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出來。治學之外,朱曉蔓教授對待學生更是關懷備至。某學生回憶,當年自己在寫論文時,沒有電腦,很多文獻資料都要靠手動查閱。她說:「朱教授除了給我們細緻地修改論文,還會把看到的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剪下來送給我們。今天回想起來,心裏面還會湧出一股股暖流。」
陳永兵介紹,在朱小蔓教授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努力讓校園變得更具有情感溫度了;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學校更加注重「立德樹人」,建立起了能夠滋養學生心靈成長的德育課程。
「朱小蔓教授每一年都會到我們學校一到兩次,每次都不會少於一個星期。她和學生、老師、家長交流,帶領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陳永兵告訴記者,2015年至2016年間,朱小蔓教授在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提出了她最後一個教育思想——建立「情感—交往型課堂」。「這一思想的提出為我們推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陳永兵說。
在全校老師心裡,朱小蔓教授就是『行走的課程』,她是一個純粹的人。」陳永兵說:「朱教授離開了,但我們要在接下來的教育實踐中,把她留給我們豐富的學術內容用好,在行動中指引我們繼續前行。」
這麼一位被值得尊敬的教授 ,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過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