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這個小實驗,通俗易懂,證明: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

2020-12-13 量子科普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0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的這個關於時間流逝的小實驗,很生動的講解了為何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相對流逝就越慢。

在20世紀之前,我們一直認為是時間只是記錄空間中物質運動的一個維度,時間在任何空間中,其流逝方向都是單項、不可逆的,時間的流逝速度都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絕對時空觀,但是在20世紀初,一位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創造性的將時間與空間聯繫在了一起,構建了以相對論為基礎的相對時空觀,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這樣一條定論,即時間膨脹效應(鍾慢效應):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換句話說就是: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就越慢。

因為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所以我們感知時間、記錄時間往往需要加入一個參照量,這個參照量就是物體運動,我們將地球自轉一圈視為一天,我們將地球公轉一圈視為一年,而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就越慢這個定論又是怎麼得出來的呢?請大家認真閱讀下面這個小實驗。

首先要先選擇兩個世界上最精準的時鐘,即光子鍾,光子鐘的運行原理很簡單,如下圖,光子鐘的上面與下面是相距15釐米的鏡子,鏡子的中間是一個光子因受到兩面鏡子的反射而做垂直上下運動,當光子鍾處於靜止狀態時,光子運動時間是很容易計算的,15釐米的距離除以光速=光子運動的時間。

但是如果將這個光子鍾拿到正在進行高速運動的宇宙飛船中,那麼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對於飛船裡的人來說,人與光子鍾處於一個速度的運動狀態下,所以飛船裡的人看光子鍾仍然是垂直上下運動,當是將這個高速運動飛船中的光子鍾與地面靜止狀態下的光子鍾做比較,光子鐘的光子則處於沿著斜線運動的狀態。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光子沿斜線運動導致光子在鏡子中反射回合變長,運動距離的增加導致相對時間流逝變慢,但飛船中相對時間變慢只是針對於地面靜止的光子鍾,在飛船中與光子鍾保持等速運動的人是感覺不到的。

所以就誕生了著名的鐘慢效應: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

既然飛船的時間與地面靜止時間發生了偏差,那麼高速運動飛船的時間該如何計算呢?其實也很簡單,根據勾股定理:(ct)2+(vt)2=(ct)2,可推導出

根據推導出的這個時間方程,我們可知:物體速度越大,時間流逝就越慢,一旦物體運動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等於了零,也就意味著時間靜止了!

相關焦點

  • 深層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什麼物體的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
    我們都知道相對速度,但光速並沒有相對這個概念,舉個例子就全明白了,如果你手裡拿著一個手電筒,以5米/秒的速度奔跑,靜止的我看手電筒發出的光的速度仍就是光速,而不是光速+5米/秒,這就是光速恆定原理(已經得到科學家實驗證明,暫時不用去想怎麼去證明的)明白了這個原理,就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
  • 憑什麼速度越快時間越慢
    可以通過把自己的速度加到成,可以通過把自己的速度加到足夠快,可以通過把自己的速度加到是夠快,讓自己的時間相對於其他人變慢,這樣我們就可以讓自己穿越到未來了,那為什麼速度越快速度越慢呢,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結論是,來源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這個狹義相對論有很多推論,剛才說的就是「鍾慢尺縮」中的
  • 我們跑的越快時間越慢?
    我們跑的越快時間越慢?這一小時和地球的一小時時長一樣,時間快慢感受一樣嗎?是什麼原因導致在這個星球一小時而地球已七年呢?按照影片裡Cooper沒有衰老,我想這一小時的時長和快慢感受應該和地球是一樣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預言了鍾緩效應 (time dilation),也被稱作鍾慢效應:當觀測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越快,他所真實經歷的時間過得越慢。
  • 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那達到光速時會是怎樣的情況?
    理論上說,當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運動速度趨近於光速,時間就趨近於靜止,但理論上並沒有說「達到光速」,時間會怎麼樣。在狹義相對論中,是已經禁止了任何有靜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的可能。一個靜質量為m0的物體,隨著它運動速度的加快,它的動質量M將會如此變化,看如下公式,當速度v逐漸增加,動質量M增加,當v趨近於光速c時,M趨近於無窮大,給一個具有無窮大質量的物體進行加速,理論上需要無窮大的能量,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狹義相對論中規定,一切有靜質量的物體皆不可能達到光速。
  • 什麼是「時間箭矢」理論?霍金說速度越快時間越慢,你信嗎?
    如果是別人說出這個觀點,必然會引起鬨堂大笑。每個人都認為時間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甚至它是否存在,都沒有人能說清。但是從霍金口中提出這個觀點,人們卻笑不出來了,這位一輩子都貢獻給科學的人不會開這樣的玩笑,沒有證據霍金也肯定不會亂說。
  • 愛因斯坦「時間扭曲」現象得到科學家的證實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會認為時間是以一成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所以所有人都遵循著同一個時間體系來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時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指導了人們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然而在一百多年前,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卻打破了人們的這一認知,他指出時間的流逝並不是一成不變,在特定的情況下,時間是可以扭曲的。
  • 【物理前沿】理解時間的快與慢:時間膨脹、時間靜止、超光速
    至於,為什麼沒有實驗,直接去驗證尺縮效應,一方面是因為驗證實驗難以設計——這需要把宏觀物體加速到,相對論效應顯著的速度(大於光速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因為證明鍾慢就等價於證明尺縮了——這就像在數學上,存在一個無法直接構造證明的命題,卻可以通過反證法證明,接著人們對直接構造證明這個命題,也就失去了興趣。
  • 通俗易懂講解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看完對世界的理解提升N個檔次
    許多物理學家都開始去嘗試證明以太的存在。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通過尋找光以太相對於地球的運動,來佐證以太的存在。著名實驗物理學家麥可遜和莫雷就用幹涉儀以尋找光以太相對於地球的運動做了實驗觀察.這就是著名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這個實驗的用意在於探測光以太對於地球的漂移速度,從而證明以太的存在。
  •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感覺,隨著年紀的增長,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就好像我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但是這一個多學期過的卻老慢了,大學畢業之後感覺這一年年都是眨眼就過,這是我們的錯覺嗎?還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呢?這個跟相對論有關嗎?
  • 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這個事情,其實會影響到人的壽命!
    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這個事情,其實會影響到一個東西,就是「壽命」。你的速度足夠快的話,你的壽命就會變得很長。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就要提到一個叫「雙生子佯謬」的關於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實驗。內容是說:地球上有一對雙胞胎都是20歲,哥哥坐上了宇宙飛船,以光速的速度飛走了。
  • 超光速會讓時間倒流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時間和光速的話題是物理學科普領域的討論熱點。根據一種廣為流行的說法,一旦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就會發生倒流。那麼,為什麼有人會說超光速會讓時間倒流?時間不是一直在向前流逝嗎?
  • 量子力學真正的詭異之處,德國科學家在量子實驗中發現了時光倒流
    時光倒流是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情節,人們常常把時光倒流與超越光速聯繫在一起,因為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曾經提到「鍾慢效應」,即運動時鐘的「指針」行走的速率比時鐘靜止時的速率慢,也就是相對運動速度越快的物體,其時間流逝越慢,物質運動的極限值是光速,即30萬公裡每秒,於是人們提出了這樣的設想:如果物質的運動速度超越了光速,那麼時間流逝的方向就應該為負,也就實現了時光倒流
  • 科學家發現「時間膨脹」,愛因斯坦的預言又中了一個!
    比如時間和空間的聯合組成了時空,同時愛因斯坦又認為時間會發生扭曲,這是因為時間具有膨脹效應。                                               簡單講,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對比自己所參考的處於靜止狀態下的時鐘,其時間流逝要更慢一些。
  • 小學生都能看明白的「速度時間膨脹」,跑得越快,表走得越慢
    先問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小趣和小談跑步速度一樣快,但是一個跑直線,一個跑斜線,誰先到終點? 速度時間膨脹小趣和小談長大了,別看小趣小時候聰明,但有的時候人生還需要一點運氣,在20歲那年小趣碌碌無為,小談則成了太空人,準備去太空執行任務,但小趣沒有嫌棄小談,他倆成為了好朋友,臨飛行前他送給了小談一個禮物——光鍾。
  • 牛頓與愛因斯坦誰更偉大?
    牛頓與愛因斯坦如此一來,愛因斯坦與牛頓孰對孰錯,便成為科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我發現這個話題對普通人而言毫無意義,因為至今為止都沒誰能夠通俗易懂講清楚此話題,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話題,它也絕對不是純粹的天文學問題。飛機,火箭,汽車的運動原理都是從研究這個問題開始的,因為日月星辰的運轉可以證明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又揭示了力學原理,人們再將力學原理不斷的發展超越,才創造出今天的大千世界。因此,牛頓與愛因斯坦檢驗各自理論的工具都是天文學,都是通過研究天體力學,日月星辰運動開始的。
  • 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流逝得也越來越快,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找來了幾百人做實驗,年齡大約是在10歲到90歲之間,讓他們對時間的快慢進行評估,結果不出所料,不同的年齡對時間流逝的感知是不一樣的,無論是過去一周還是一個月,年齡越大越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這個事,其實《相對論》不是一個特別難的話題,只是它裡面很多的內容和我們現實生活感覺到的內容不符,所以讓人很難理解。大家也都知道《相對論》是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這麼一個顛覆了物理學界的理論,之所以說《相對論》是顛覆性的,是因為它顛覆了到有它為止的人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 愛因斯坦曾說過其實時間並不存在,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深刻的含義?
    牛頓和哲學家佼提出的絕對空觀非常符合我們的認知,所以我們都認為他們觀點是完全正確的,概括起來就是:時間是絕對的,是固定不變的,只朝著一個方向流逝,沒有任何物質可以改變時間單向朝未來流逝的狀態。愛因斯坦提出了時空膨脹理論,認為時間可以改變但是這種傳統觀點卻被愛因斯坦給徹底顛覆了,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可以改變的。
  • 貝爾不等式實驗真的能證明愛因斯坦錯了嗎
    》中,物理學家們按照貝爾指出的方向做了大量的實驗,實驗結果指向愛因斯坦是錯的。文章成稿後,我意識到還有個問題必須要解釋清楚,而這個問題,在我看過的其它科普文章中都沒有提及。按照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測量不可避免地會對測量對象產生幹擾。那麼,貝爾不等式實驗中的測量會對測量對象產生影響嗎?這些影響是否會導致貝爾不等式的限制被突破?一、貝爾不等式實驗中,測量會對測量對象產生影響嗎?
  • 如何定義時間的流逝?
    在牛頓看來,時間的長河是筆直、連續且始終如一的,它從不偏離,並始終以相同的速度流逝,以自己的這種方式帶著世間萬物同行。在愛因斯坦看來,時間「並沒有這麼穩定,時間的長河蜿蜒曲折,會在恆星和星系周圍加速或者減速」。到了1949年,哥德爾發現時間長河中還可能存在漩渦,這就是所謂的「閉合類時曲線」,他眼中時間的流逝有著美麗複雜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