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M1獎學金經驗系列 | 學校介紹-1-瑞士村中學
Original.排版 | 18SM1錢欣 瑞士村中學
19SM1考生、家長考試經驗與答疑會
A鹿影公眾號團隊將於6月29日20:00-22點,微信群給19SM1考生和家長做一個考前考試經驗與答疑會。
團隊已邀請了15-18年考上SM1,目前在坡就讀的學長學姐和家長們進群,給備考的19SM1學弟學妹和家長們分享和解答各類問題。
參加分享會,還沒進群的學弟學妹和家長們,請加「公眾號助手」微信:suxiaomei20001202(請告知您所在城市+學生或家長,謝謝),方便拉您進群。
學弟學妹們好吖!我是瑞士村中學中三的錢欣,來自甘肅蘭州。今天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瑞士村中學(Swiss Cottage Secondary School)的大致情況。
新加坡瑞士村中學,簡稱SCSS,是一所非直通車政府中學。她致力於培養有思想的,關懷性領導力(thoughtful leader)的英校。其sm1的對應地區為新疆和甘肅。作為一所英校,瑞士村中學具有多民族融合,多源流融合的特徵。在學校中,已知的外籍學生有來自中國,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所以好看的混血小哥哥小姐姐也是不少喲)。所有班級分為三類:E班(四年初中參加O考),N班(五年初中參加O考)和T班(技校ITE)。因此,SM1的學弟學妹會進入中三E班進行兩年中學教育參加O考。
(1)學校可學的科目有很多:語言有英語,(高級/普通)華文,(高級/普通)馬來語,(高級/普通)泰米爾語。數學分為基礎數學和高級數學(其實中三的數學難度低於中考)科學有物理,化學,生物。人文有社會學(必學,講新加坡政治體系),選修歷史,選修地理,純歷史,純地理,藝術,會計,飲食與健康,英國文學等等(目前學校還沒有中華文學)。在教學上,社會學是我校的強項。
(2)對我校sm1獎學金生來說,每人最多學習九門課,必學的有八門:
三門語言:英語,普通華文,高級華文。(如果學習了高華,在學校不需要上普華課程,但是O考會考普華)
兩門數學:高級數學(additional math),基礎數學(elementary math)
兩門科學:物理,化學
一門人文: 社會學+選修地理 or 社會學+選修歷史
Ps.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學只佔一門人文分數的50%,所以社會學必須和選修地理/選修歷史合起來算一門人文。
(3)對於剩下的一門,學校有兩種模式:
a.三門科學+一門人文 在必學課的基礎上多學一門生物
b.兩門科學+兩門人文 在必學課的基礎上多學一門純歷史/純地理/英國文學
(因為藝術,會計,飲食與健康不讓scholar學,所以我們的選擇其實是在生物,地理,歷史,英國文學中選一門,在選修地理和選修歷史中選一門+社會學作為必修人文)
Ps. a模式優點:中國學生擅長於科學
b模式優點:在O考L1R5計分系統中必須有一門人文,所以當scholar不擅長於必選人文時,另外一門人文可以救急。
(4)個人選擇
本人選擇了a模式+ 選修地理 因為個人在國內比較喜歡生物(然而就造成了現在的生物虐我千百遍,我待生物如初戀的場景[無奈擺手])。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對歷史無感,在本人是一枚路痴的情況下學習學習地理說不定就能拯救自己美妙(不存在的)的方向感(雖說到現在也沒有改善)。
(5)考試&測試
今年由於教育部(MOE)的指令,學校取消了中三的期中考試,因此在全年的四個學段中,前三個學段是階段性測試WA1,WA2和WA3,學段四是期末考試EOY,四次考試分別佔全年總成績的10%,15%,15%以及60%。
測試呢則取決於各科老師的心情(我是嚴肅的)。部分老師秉持測試越多越好的理念(溫柔老師秒變扎心摸仙),因此每周都會有測試,同學們總是會露出「你怎麼這個亞子「的憂鬱臉;而有的老師不太喜歡測試,每個學期可能才有一兩次測驗。
考試和測驗難度不太大,都是書上內容
(1) 瑞士村中學是一所英校,不同於華校所宣傳的溫良恭儉讓,英校更重視領導力的培養。因此,瑞中的核心思想是:培養有思想的,關懷性領導力(thoughtful leader)。
學校包含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學生,大家在學習的同時也可以領會到不同文化的相似與差異,在種族和諧日(Racial Harmony Day)我們會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裝在學校裡上課(穿上漢服的我是這個學校最靚的崽hhh),在各種民族節日學校也會組織國際生出遊。學校活動也是非常多,平時有春節聯歡會,Cross-Country馬拉松,Swiss Olympic(運動日),learning journey,camp,OBS(野外生存訓練)模擬聯合國,辯論。今年我們適逢55周年校慶嘉年華,那也是相當的好玩。
(2)學校學習氛圍濃厚,有不懂的題可以課後約老師解決,平時課間也能看到同學們熱切的討論難題。
(3)學校參與競賽的機會有很多。新加坡的數理化生奧林匹克競賽都可以報名參加,同時,新加坡還有一個National science challenge的科學比賽,每個學校需要派四個學生作為一個團隊參賽,今年學校的四個名額中,scholar就佔了三個。同樣,因為學校大力提倡領導力,人人在學校幾乎都是領導。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村中學將所有學生分在不同顏色的house中·,house leader就是領導的一種。同樣,瑞中也是全新加坡唯一一個開設CCE和VIA council的學校,這也大大提高了scholar成為leader的機會。
(4)學校裡師生,同學們關係非常融洽。我們班的老師會時常鼓勵我們,同學們也是非常活潑友善。
(5)我們學校有許多CCA,其中最著名的是軍樂團(Band),在國慶日軍樂團的同學會給總理表演,但是其訓練也是非常艱苦,周末和假期都會有加練。在所有CCA 中,performing arts 最容易掙分,因為表演類CCA(軍樂團,華樂團,華舞,馬來舞,戲劇,合唱團)會有許多演出機會。
一般來說,瑞士村中學的學弟學妹將會住在國立大學附屬中學宿舍(在金文泰區),距瑞士村中學(在武吉巴督區)較遠,去學校共有兩條路。
路線一:
(睡覺的好路線)在宿舍對面的 blk 610 車站 坐 188路車。坐22站到達hometeamNS 車站,學校就在hometeamNS車站對面,全程大概需要40分鐘。
路線二:
(在換車的路上慢慢搖)在宿舍門口NUS high boarding school車站,坐189坐四站到達clementi mall。在clementi mall換綠線,坐一站到jurong east,再換紅線,坐兩站到bukit gombak,最後走大約10分鐘,可到達學校,或最後在紅線地鐵站過馬路,坐945路車坐3站到達學校。
全程需要大約35分鐘(優點: 大體上比坐公交車直達快。缺點:由於換乘次數多,等車時長不定,有可能多於預估時間,而且不能在車上補覺或讀書)
打車全程僅需17分鐘,全程大約8.2km
雖然有時睡過頭會面臨遲到,但是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上學時
學校的飯還是很良心的,主食大約在二~三新幣左右。學校開放不同口味的窗口,有江南麵食類,日本料理類,馬來風味,印度風味,中式家庭小菜類,還有素食類,美式快餐類,學校裡還有一個咖啡廳,裡面的甜品飲料也是非常贊。我個人喜歡日式,因為口味清淡,衛生條件也不錯。咖啡館的甜點(cookies,pancake and ice-cream)對於甜品愛好者(我)是真的炒雞好吃!!!但個人對於馬來,印度風味個人不太適應。
學校教室和實驗室沒有空調,只有風扇,氣溫一般比較適宜人類生存,沒有太熱。中四的E1,E2教室,多功能室(電腦室,圖書館)以及個別CCA教室會有空調而且可以冷到讓人懷疑人生,建議帶外套。
學校允許帶手機,但上學期間7:20am-3:30pm(4:00pm)禁止使用,違禁者手機沒收三天。學校有wifi,但是除了註冊的那一次我連上之後,我的人生中就再也找不見叫 「學校wifi」的神秘事物了。
我們的宿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中學宿舍(NUS HIGH BOARDING SCHOOL),其條件在新加坡宿舍中是數一數二的,但就是離我們學校有點遠(畢竟它的餐廳獨獨為了我們學校的學生專門在早上早開10分鐘)。
(1)融入環境
我基本是花費6個月時間適應了學習系統。我還記得在第一個學期上完後我都不大知道社會學講了些什麼,現在想來真是慘不忍睹。和同學們剛開始確實很無語,有時語速快聽不懂他們說些什麼,還有時候不懂他們的梗,只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不過時間是融合一切的催化劑,在半年後,我和他們可以自如地聊天,可以聊聊笑話,明星,日常生活等等。對老師要有禮貌地問好,有不懂的題可以課間問,或約時間見老師。
(2)時間管理和自控力
這是個人覺得最有挑戰性的困難。我在第一學段報名了太多活動,自己應接不暇,也沒有充分利用時間,導致一事無成。現在可以簡單寫寫計劃,並量力參加活動。對於自控力,可以下軟體限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或在牆上的白板上寫點心靈雞湯督促自己,或是制定明確目標順著目標而行。
(3)scholar和local的融合
在學習上,我向local學習英文,他們向我學習華文。如果有的資料或指令不懂,我會及時問同學,向同學尋求幫助,他們都會樂於幫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同組的朋友一起研究一個物理實驗題,關於製作一個阻力小的汽車,最後我們決定用一個空心圓錐作為車身,那一次我真的玩得非常開心~~~
生活上,有時候會和local一起上街做調查,做慈善活動,互相推薦好看的電影和好吃的餐館,有時候也會一起購物遊玩。
後記:
瑞士村中學是一所學習氛圍良好且具有包容性的學校。
回顧這八個月,我在瑞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寶貴的友誼。
我常記得,當我跑過馬拉松終點線的一瞬,同學們爆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加油與吶喊;我也記得在野外生存訓練疲憊的一天後,我和朋友們在烏敏島岸涼爽的海風中彼此相依,看潮起潮落;我更記得在我緊張地準備登臺表演時,周圍人鼓勵的笑容與擁抱……
瑞中早已成為了我心中柔軟的存在,安撫我的不安,鼓舞我大步向前。
我相信來瑞中的學弟學妹們也會像我一樣感受到這所學校獨有的,單純的小美好。瑞中歡迎你們的到來!
長按左上方二維碼,關注 公眾號
及時了解Sm1及在坡留學生 最新動態
**長按上方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suxiaomei20001202,加「公眾號助手」微信(請告知學生還是家長,謝謝),方便拉您進入公眾號 微信家長/學生 群,各種問題可在群裡交流,方便大家更好了解SM1及在坡留學生的信息,也方便各位已在坡就讀的sm1及坡熱心家長和學生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