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請點擊 藍字 加關注
喜歡就點轉發文章.分享給朋友
這是公眾號第 175 篇推文
感謝讀者們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鼓勵!
圖文供稿 | 18SM1 張佳樂 德明政府中學 中三
整理排版 | 愛心學妹 H
作者介紹:
大家好,我是德明政府中學18屆SM1學生張佳樂,來自江蘇南京。以下是我上坡大半年來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剛上坡的時候,我面對的最大的幾個困難(也是大部分人都面對的困難)
1. 新加坡人的口音(Singlish)。剛來的時候,我聽本地人講的英語非常非常吃力,琢磨很久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2. 氣候炎熱,初到坡上夜裡熱到睡不著。(如果你是那種怕熱類型的人,建議買牛皮涼蓆,不然晚上會熱得翻來覆去難以入睡)。
3. 蚊蟲比較多(建議使用蚊帳)。
我住在德明政府中學宿舍,這裡除了德明的學生,還住著淡馬錫初級學院(TJC),丹戎加東女校(TKGS),中正中學總校(CCHM)的SM1學生。
宿舍的安全措施做得還是不錯的,我們通過每一道門都需要刷卡,外面的人也很難進來啦。
關於宵禁時間,對於我們這些還在上Junior High的,周日到周四是20:00 ,周五和周六是23:00。假期內是22:00。德明對於宵禁的管理還是比較嚴的,一般「事不過三」,如果破宵禁三次,宿管老師會把你confine,也就是周末不能出宿舍,你需要每隔兩小時到門衛籤到一次,確保你沒有出門。除此之外,還要打掃宿舍大廳的衛生.所以,還是不要輕易和宿舍的規定對著幹。
建議大家和宿管老師搞好關係,即使你可能不喜歡他。因為如果這個老師對你印象很好,在confine的時候,你可能會得到從寬處理,一個警告就過去了。
1、【和同學的相處】
能否與坡的同學友好相處是我開學前最最最擔憂的事情,因為以前或多或少聽說新加坡的學生會有一些「排外」,而且我們與本地學生在交流上,也會存在一點點語言上的障礙,所以我很擔心會無法和坡的本地同學和諧地相處。
開學後我發現之前的顧慮幾乎是不存在的。
開學第一天,我的同班同學都會很親切地和我們幾個SM1的同學打招呼,我心裡的緊張和擔憂都消失了。逐漸地,我發現坡上的學生都很好相處。即使有時候聽不太懂我們的英文表達,他們也會很耐心地聽,在和我們聊天時還會特意夾雜一些中文,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他們。
我們還可以通過小組作業和CCA等活動,與本地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交到更多的朋友。
在這裡提幾點建議:
1, 千萬不要拘謹,要敢主動和同學交流。
一開始,坡的同學也是以一種試探的態度面對我們,他們也不知道我們是否好相處。所以,我們應該主動一點,不要害怕英文說錯而被人笑話。(其實他們也不會笑話我們,因為他們的中文說得也不好).這樣,坡的同學會感覺我們是隨和友善的,他們就會找你聊天或是請教問題,漸漸地友誼就建立起來啦。
2. 用英語聊天!
說得不太好也沒關係,因為用英語交流時,坡的同學就會覺得你是樂意接受並學習他們的語言。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在聊天中加一點Singlish(Singlish聽多了,我們也自然而然脫口而出Singlish了),這樣可以很好地拉近自己和本地學生的距離。
3. 接納同學的「幼稚」。
從年齡上看,我們比本地的學生都大了1-2歲,可能會覺得同班同學的一些行為和表現顯得有點幼稚。我認為我們應該接納他們,畢竟我們也經歷過他們現在的年紀。有的時候可以陪著他們一起「幼稚」,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們過於「高冷」,不好相處。
說實話,我倒沒有感覺我的同班同學幼稚,從心智上看,我覺得大家都沒啥區別。有可能是因為我這個人本來也比較「幼稚」吧。
2、【和老師的相處】
德明的老師(至少我見過的)都是很和藹風趣的。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好好完成作業,老師就不會找你麻煩。
當你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可以約老師做consultation。如遇到缺課,有的負責的老師會給你安排早上或是放學後的consultation。比如,我們班的4個獎學金生從中三才開始學習歷史,不知道怎麼回答材料分析的問題(SBQ),而本地的同學在中一和中二已經學過了這部分內容。為了讓我們能趕上「大部隊」,我們班的歷史老師就給我們安排每周一次的consultation來講解這些問題。
大部分老師在你和他約consultation的時候都不會拒絕。當然也有少數不願意做consultation的老師,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這就要看運氣了(我沒遇到過哦哈哈哈哈哈哈)。
德明擁有豐富多彩的CCA,大體上分為四類:體育類,表演藝術類,制服團體和興趣小組。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會(SC)。
我們申請CCA的時間大概在二月中旬。我們先和新中一的學生一起觀看了CCA open house,然後通過郵件選擇四個最想加入的CCA,不久後這些CCA的負責老師會發郵件給你,邀請你去「測試」,看看你是否有能力加入這個CCA。
德明最有名的CCA大概是華樂(Chinese Orchestra),德明華樂團也是新加坡中學華樂CCA中非常強大的存在。我自己加的CCA是華舞(Chinese Dance),是德明中文學會裡的一個CCA。華舞裡的人之間關係都很好,即使跨越年級感情都很深厚!華舞一周訓練兩次,周一下午15:40-18:00,周五下午15:00-18:30。華舞的表演機會還是挺多的,每年中秋、新年、青春旋律(中文學會一年一度的concert)等等都會有表演。
除此之外,通過我們班一個同學介紹,我加入了Mind sports Club,這是高中才有的興趣小組,大概是一些棋類遊戲的匯總。因為我從小學習圍棋,並且在五年級時升上了業餘5段,對圍棋一直很感興趣,就加入了這個club,已經代表學校參加了一次圍棋比賽。(如果有對圍棋感興趣的學弟學妹可以找我呀!)總的來說,我來德明時間不長,對於CCA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所以只好講講自己的CCA了。
為了讓我們能提前適應全英文的教學,在一月份正式開學前,學校安排我們上了兩個月的英語銜接課(Bridging course)。說實話,剛開始上銜接時,我聽得特別吃力,經常是老師講了好幾句話後,我還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後來,我漸漸地能跟上老師的節奏,能習慣老師的口音,也就能聽懂了。
對於聽力,建議大家多看英劇美劇(儘量去掉字幕或者只留英文字幕),也可以看TED的演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因為還可以了解其他領域的一些知識)。如果想短時間內提升新加坡英語的聽力,可以在手機裡下載新加坡電臺,收聽英文的頻道。
開學之後的課堂還是很容易聽懂的,因為大部分老師說話語速都比較慢而且發音很清楚。少部分的老師語速快、吐詞不清楚,比如我的生物老師和歷史老師。這兩門學科又不乏專有名詞,很多時候我都是一臉懵地看著老師飛快地從一頁ppt跳到另一頁…對於這樣的課,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就尤為重要了。
上了一個學期的全英文課,我現在都有點不習慣聽中文講課了,有時候聽到一些中文的專有名詞還要愣一下。這大概是雙語教學落下的「病根」吧!
我的經驗分享就寫到這裡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新加坡是一個開放、包容、美麗、發達的國家。
願大家都能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求學之路,期待在新加坡與SM1的學弟學妹們見面!
「人生道路千萬條,每人都是獨一條」,即便是雙胞胎亦如此!
去年中考成績出來後,學校老師通知我家倆孩子有資格參加新加坡SM1選拔時,兩個從小到大一起學習生活成長的孩子,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老大堅決要求在國內上高中,老二(佳樂)毅然選擇「闖南洋」求學。
尊重她們各自意願,從此老兩口兩頭牽掛。
看著留身邊的「吃香喝辣」,念著遠飛的娃能否營養全面;望著在國外的二寶各種活動不亦樂乎,想著國內的大寶面對應試教育甘苦自知……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選擇,關鍵節點的選擇尤為重要。
選擇的是方向而非結果,無關對錯。
因此,比選擇更重要的則是對目標的堅守和踐行。
大半年下來了,倆孩子相互思念、互相勉勵,在各自的軌道上從容應對,對各自的選擇而負責,為各自的目標而努力。
ps.春節期間去新加坡,在德明宿舍的院子裡看到江凌老師給上一屆的SM1孩子發紅包,畫面溫馨。
公眾號已推出了十篇由2018年10月到坡的SM1學弟學妹們寫的 最新「SM1選拔流程及考試經驗」 系列文章。
文章詳情,請點擊 以下連接:
1、最新SM1獎學金經驗系列 | 2018屆獎學金生初到坡的吃、住、行
2、最新2018屆SM1經驗系列|文章匯總-1
3、2018年SM1:| 往前走的越快越遠,就要回頭地越頻繁。——紀念上坡八個月
4、新加坡政府中學介紹 | 2018SM1對口學校-1 | 瑞士村中學
5、2018年SM1:| 想家的時候.
6、2018年SM1:| 為什麼要考SM1?在坡自己管理生活與學習
7、2018年SM1:|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8、2018年SM1:| 在你落地之處綻放
9、新加坡政府中學 宿舍介紹 | 2018SM1 住宿 | 華中宿舍
10、新加坡政府中學介紹 | 2018SM1對口學校-2 | 英華自主中學
11、新加坡政府中學介紹 | 2018SM1對口學校-3| 錦文中學
12、新加坡政府中學介紹 | 2018SM1對口學校-4 |聖若瑟書院(SJI)
長按左上方二維碼,關注 公眾號
及時了解Sm1及在坡留學生 最新動態
**長按上方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suxiaomei20001202,加「公眾號助手」微信(請告知學生還是家長,謝謝),方便拉您進入公眾號 微信家長/學生 群,各種問題可在群裡交流,方便大家更好了解SM1及在坡留學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