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學華文課程設計顯新意 茶道京劇成必修課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新加坡中學華文課程設計顯新意 茶道京劇成必修課

  初中低年級必修「中國茶道」、「中國京劇鑑賞」;雙文化課程中中三至高二學段要探討當代中國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課題……新加坡一所著名中學的「華文」課程讓不少中國校長都嘖嘖稱讚。第七屆「中國·南京——新加坡中小學校長圓桌會議」昨天在南京三中開幕,兩地眾多基礎教育界的專家、校長圍繞「提升課程品質」進行主題演講和分組討論。

  學生根據興趣分類做研究

  據介紹,新加坡的中學分三個階段,分別是初中一、二年級,初中三、四年級,高中一、二年級。「我們的課程主要涉及四個範疇:雙文化課程、數理科課程、人文美學課程、思考與研習課程。」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學校長符傳豐表示,新加坡的小學生在六年級的時候都要參加全國會考,會考後按照學生成績進行分層教育。德明政府中學招收會考中前10%的優秀學生,學校充分發掘孩子的潛能,使他們成為「關懷、服務、領導」社會的國民。

  「我們有思考與研習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進行分類,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義工的,可以是社區的。到中二時進行定時定量研究,形成評估報告、計劃書。」

  對學習有困難學生單獨輔導

  南京遊府西街小學校長萬代紅去年11月曾在新加坡當了一個月的影子校長。她發現,新加坡的學校關注到每個孩子。在小學一個班裡,有一個老師對全體講課,一個老師進行輔導。輔導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另外有一個教室。可能低年級的老師在教大部分學生,進行輔導的可能就是高年級老師。有的小學三年級開始精英式教育,一部分孩子分層次,小六進行全國會考,每個孩子都有相應的機會到適合的學校。成績在後面的孩子,中學畢業可以上職業類學校,發展也非常好。

  她說,「還有一個突出感受是,新加坡學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非常重視。」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學課程體系裡,包括華文史鑑賞、中國通識、華文與文學等多方面內容。

  新加坡孩子上「中英翻譯課」

  現在有很多國內的低齡孩子到新加坡留學,然而新加坡的中學裡卻開設了專門針對新加坡本土孩子的「中英翻譯課程」,這些孩子今後的方向就是到中國著名大學讀書。「我們明年起將在中三到高一這一為期四年的學段開設中英翻譯課程,這些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新加坡孩子將傳承中華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學習並了解當代中國發展概況及西方文化,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的文化底蘊及其政治經濟的發展。」德明政府中學校長符傳豐透露,學校將在中學時就帶學生前往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進行短期學習,畢業後這些優秀學生也首選中國高校深造。(王璟)

相關焦點

  • 域外華文應用-新加坡 | 新加坡中學華文新教材之遐思
    袁忠作者是中國廣東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文化傳播系教授曾在新加坡的中學執教【原載新加坡聯合早報2021年2月23日言論版】教育課題中學華文教材10年一次的改版,應該是新加坡華族文化與華文教育的一件大事,但社會似已淡然,《聯合早報》言論版迄今只有
  • 新加坡留學|特選課程
    新加坡中學生,除了必修課、選修課外,很多學校還有特選課程。這點是與國內學校大不同的地方,今天一起來看看哪些學校都有哪些特選課程。來自教育部官網有哪些特選課程孩子的天賦多元而繽紛,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語言方面,音樂、藝術、體育等等都是孩子區別於其他人脫穎而出的天賦。針對這一點,新加坡中學推出了包括美術、音樂、語言在內的多項特選課程。
  • 新加坡的中學教育竟然如此多彩!這幾種特選課程你知道嗎?
    新加坡的教育舉世聞名,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採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除了數學教育之外,新加坡的整體基礎教育,在亞洲都排名第一。 寬鬆靈活卻頗有成效的教育方式,豐富多彩、足足佔據半天時間的課外活動……這一切都讓同學們心生嚮往。
  • 新加坡教育特色-雙語教育:華文特選學校
    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 簡稱SAP)是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為學術成績優異、精通母語及英語的學生設立的中學教育課程,讓學生除了英文之外可使用母語為第一語文。這項課程由指定學府推行,即稱為「特選」學校。
  • 致力華文教育 新加坡10名教師獲頒傑出華文教師獎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憑著對教育工作的熱忱,新加坡10名教師在華文教學的道路上努力不懈,展現卓越的專業精神,獲頒「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據悉,新加坡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前稱「全國模範華文教師獎」)設立於1998年,目的是為了肯定新加坡華文教師對語文與文化教育所做的貢獻。
  • 華文熱在印尼升溫 新加坡華文教師赴印教授漢語
    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教師到外國當義工教書司空見慣,不過多數是教英文、數學或科學,教華文的可說鳳毛麟角。  因此,當新加坡華文教師33歲的蕭芳輝在2004年申請到國外當義工時,雖已在初級學院教了7年華文,卻以為到國外教的必是英文或數學,因此做好了各種準備。
  • 新加坡中正中學(總校)簡介
    新加坡中正中學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民辦華文中學,初建時學校位於裡峇峇利區金炎路60號。該學校以「全民卓越教育」為理念,招收了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男生。隨著1942年日本人入侵新加坡,學校被迫停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1945年複課,複課後開始招收女生。
  • 新加坡學生訂閱華文報刊電子版 提升華文水平
    新加坡學生訂閱華文報刊電子版 提升華文水平
  • 新加坡華媒舉辦趣味華文賽 猜成語成競賽項目(圖)
    新加坡華媒舉辦趣味華文賽 猜成語成競賽項目(圖) 2014-05-29 13:56:36作者:責任編輯:範超     在萊佛士女中任教的穆軍將帶領50名中三和中四學生,7月間參加由《聯合早報》和南洋女子中學主辦的趣味華文比賽
  • 盤點新加坡中學各種類型,帶你了解新加坡中學教育
    雖說自主學校中大部分都提供GCE國考試課程,但目前只有聖約瑟夫、英華中學(自主)等學校提供IB課程的學習。自主學校有兩大特點,一是想報讀自主學校的優秀學生都能申請獎學金,而且是新加坡教育部和學校同時設置的獎學金。二是自主學校無論在收費、招生、管理以及課程設計上都有著更大的自主權。
  • 留學新加坡的五大理由!
    二、新加坡小學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全部課程為必修課,4門主課為英語、數學、科學和母語(包含華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其餘課程還包含音樂、美術、公民教育(在幾個特選學校,這門課程用母語教授)、健康教育、社會和體育。
  • 新加坡留學| SM1對口學校介紹--新加坡海星中學
    新加坡海星中學、丹絨加東女校和新民中學是陝西省SM1項目的對口學校,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很多家長都在問小文這三所學校的情況。那麼,今天小文先來介紹新加坡海星中學。學校介紹新加坡海星中學於1958年由孫光漢修士創辦,是一所旨在培養紳士、學者和運動員的男校。
  • 新加坡模範華文教師廣西考察 參訪名校反思教學
    中新網1月29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聯合早報》每年為新加坡模範華文教師們主辦的國外考察團,行程活動豐富充實,有名山大川、人文景致作精神充電器,也有學校參訪,讓大家在互動與交流中拓展學習與反思的空間。  12月9日,2009年度模範華文教師一行14人,到中國廣西省進行為期8天的考察活動。
  • 新加坡學生青睞中國通識課程 英文修讀或超華文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教育部在2007年正式推出以華文或英文為教學媒介的中國通識課程。至今,數據顯示每年平均有250名新生選擇修讀H1/H2華文中國通識課程,以英文修讀H1/H2中國通識課程的平均新生人數則高達600人。
  • ...中一華文新教材將加入貼近生活活動單元,華文華語的重要性不容...
    配合2010年新加坡母語檢討委員會提倡的「樂學善用」理念,新加坡教育部在2015年為小學推出《歡樂夥伴》這套新教材,使用《歡樂夥伴》的首批學生明年升上中一,也將使用新的中學教材。
  • 新加坡首屆趣味華文比賽 760中學生齊聚大比拼
    新加坡首屆趣味華文比賽 760中學生齊聚大比拼 2014-07-13 10:33:10   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報導,新加坡760名中學生12日上午齊聚南洋女子中學,參加首次由《聯合早報》和南洋女中聯辦的趣味華文比賽「華文大比拼」。參賽者絞盡腦汁作答,其中30題「看圖猜成語」更是考倒不少學生。
  • 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和中國有哪些不同?
    而且母語課是必修課,以華人學生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將修讀十年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同時,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兼顧精英化與普及化,即便第二語言缺乏家庭環境、屬於非母語,也能夠成功地實施廣泛的教育,並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例如有些非華族學生家長因為看到中國的發展機會,也會選擇華文作為孩子的母語課程。
  • 詳解:新加坡的中學、初院及大學成績是如何計算分數的?
    新加坡中學教育示意圖如下,新加坡中學分中學快捷班、中學普通班(學術)和中學普通(工藝)班,本文中學部分以快捷班為例子介紹。中學快捷班學制四年,畢業後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普通水準)證書會考,就是通常說的O-Level考試。根據成績或個人意願申請初級學院或理工學院(國際獎學金生如SM1獎學金只支持就讀初級學院,轉讀理工學院要放棄或取消獎學金)。
  • 新加坡教師:電腦教學激發學生學華文興趣
    新加坡教師:電腦教學激發學生學華文興趣 >         華聲報訊:新加坡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文級主任陳安德日前獲頒本年度模範華文教師獎。
  • 新加坡中學教育體系(優質自主學校推薦)
    這項課程由指定學府推行,即稱為「特選」學校。目前特別輔助計劃範圍只限修讀華文的學生,因此該計劃又被稱為「華文特選班」。在正常收生情況下,學生必須小六離校考試(PSLE)成績排名全國前10%,並在英文與母語考取優等評級,才可到達進入「特選」中學的標準。這意味著只有一小部分在課業和語言學習上資質都很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特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