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020年的冬至天已到來了,在南方這邊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但現今很少有家庭會自己去包湯圓,都是購買各大品牌的速凍湯圓。
不過在莆田農村,因為這邊湯圓的吃法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只能自己包的湯圓,才能做出有別於其他地方的味道。那麼莆田農村的湯圓是如何製作的,又有怎麼樣不同的吃法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
莆田農村大湯圓的做法
現在市面上賣得最多湯圓多數是花生餡、芝麻餡的,這類都是屬於甜食,但你們可能不知道,在某些地方農村,當地的湯圓其實是鹹的。
而莆田農村所做的大湯圓,其實就是鹹湯圓的一種,這種大湯圓所用的餡料,並不是我們常見的花生、芝麻、紫薯這類的,而是以肉為主的肉餡大湯圓。
這種肉餡大湯圓的餡料裡面有:五花肉、蘑菇幹、紅蘿蔔、甘藍、莆田農家自製豆泡、海蠣子、筍乾、花生米、蔥花、香菜等食材組成。
這種大湯圓的做法,一般只會出現在每年的冬至或農村各種酒席上,做法如下:
在冬至的前一天,先把糯米與粳米浸泡2小時,浸泡完倒入石磨,磨成粉,再拿個過濾網,將其吊起來,放置一晚上的時間,使其粉裡的水分瀝乾。
糯米粉與粳米的比例在1:1就可以了,這樣做出的湯圓皮有嚼勁不粘牙。
冬至這天,也就是第二天早上,準備餡料,根據不同人的口味,餡料的食材可以自由選擇,不過最好要有五花肉、蘑菇幹、筍乾、花生米這四樣,其他的像是紅蘿蔔、甘藍、蔥花、香菜、海蠣子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加與不加。
先把花生米炒煮,待冷卻後去掉花生皮碾壓,記得不要碾得太碎了,碾成有黃豆般大小即可,這樣在吃的時候,更容易品嘗到花生米的香味。準備好花生米之後,再將其他的食材切丁,同樣不要切得太碎了,分盤待用。
然後再起鍋燒油先炒香五花肉,再放入泡好蘑菇幹(蘑菇幹是起到提味的作用,幾朵就行了,要是放多了會有苦味),紅蘿蔔、甘藍、蔥花香菜,炒到8成煮,最後倒入食鹽與少許的蠔油。
既然是鹹湯圓,食鹽可多放些,因湯圓表皮也就是糯米粉本身是無味的,如果餡料味道不重,這湯圓也就提不起食慾來。帶點鹹味的餡料,有助於提升整個湯圓的口感,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一口,但食鹽也別放太多了,太鹹了也沒法吃。
準備好糯米粉與餡料之後,就是包大湯圓了,包的方法與包包子類似,先將糯米粉揉成團,取一小段攤平,把餡料放進去包好。
一個大湯圓好不好吃的,包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餡放太少,吃的時候,都是糯米粉,會影響口感,這就需要多放些餡。但餡放多了湯圓在煮的時候,也很容易裂開。因此,在包湯圓收尾搓成團的階段,就需要手指粘些食物油,將封口粘上,這樣包出的湯圓就不會裂口了。
甜品湯圓做法
肉餡鹹味大湯圓,這是莆田沿海農村在冬至必吃的一道美食,有鹹湯圓,自然也有甜品湯圓了。但在我家鄉,甜品湯圓的做法,也是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
同樣是將糯米與粳米泡發,磨好的糯米粉製成湯圓,但這種湯圓是實心的沒有餡料,餡料是在湯圓的表皮,有些類似其他地方的餈粑。做法如下:
將糯米粉搓成一個直徑1元硬幣大小的實心湯圓。搓好湯圓之後,先將湯圓壓扁,起鍋燒水,待水開之後把扁湯圓下鍋煮熟,撈起來瀝乾水分冷卻。再炒花生米,碾碎(這一步也可以事先提前準備好)。
再起鍋燒油,油熱開之後關小火,倒入湯圓,加少許白糖翻炒一下,最後倒入炒過的花生米,撒在扁湯圓上面,出鍋裝盤,一道具有莆仙獨色的甜的味湯圓就此完成。這道菜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必是農村酒席最後幾道菜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