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必上的一道菜,原來湯圓還能這樣吃

2020-12-22 農人牛牛

眼看2020年的冬至天已到來了,在南方這邊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吃湯圓的習俗。但現今很少有家庭會自己去包湯圓,都是購買各大品牌的速凍湯圓。

不過在莆田農村,因為這邊湯圓的吃法與其他地方不一樣,只能自己包的湯圓,才能做出有別於其他地方的味道。那麼莆田農村的湯圓是如何製作的,又有怎麼樣不同的吃法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

莆田農村大湯圓的做法

現在市面上賣得最多湯圓多數是花生餡、芝麻餡的,這類都是屬於甜食,但你們可能不知道,在某些地方農村,當地的湯圓其實是鹹的。

而莆田農村所做的大湯圓,其實就是鹹湯圓的一種,這種大湯圓所用的餡料,並不是我們常見的花生、芝麻、紫薯這類的,而是以肉為主的肉餡大湯圓。

這種肉餡大湯圓的餡料裡面有:五花肉、蘑菇幹、紅蘿蔔、甘藍、莆田農家自製豆泡、海蠣子、筍乾花生米、蔥花、香菜等食材組成。

這種大湯圓的做法,一般只會出現在每年的冬至或農村各種酒席上,做法如下:

在冬至的前一天,先把糯米與粳米浸泡2小時,浸泡完倒入石磨,磨成粉,再拿個過濾網,將其吊起來,放置一晚上的時間,使其粉裡的水分瀝乾。

糯米粉與粳米的比例在1:1就可以了,這樣做出的湯圓皮有嚼勁不粘牙。

冬至這天,也就是第二天早上,準備餡料,根據不同人的口味,餡料的食材可以自由選擇,不過最好要有五花肉、蘑菇幹、筍乾、花生米這四樣,其他的像是紅蘿蔔、甘藍、蔥花、香菜、海蠣子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加與不加。

先把花生米炒煮,待冷卻後去掉花生皮碾壓,記得不要碾得太碎了,碾成有黃豆般大小即可,這樣在吃的時候,更容易品嘗到花生米的香味。準備好花生米之後,再將其他的食材切丁,同樣不要切得太碎了,分盤待用。

然後再起鍋燒油先炒香五花肉,再放入泡好蘑菇幹(蘑菇幹是起到提味的作用,幾朵就行了,要是放多了會有苦味),紅蘿蔔、甘藍、蔥花香菜,炒到8成煮,最後倒入食鹽與少許的蠔油。

既然是鹹湯圓,食鹽可多放些,因湯圓表皮也就是糯米粉本身是無味的,如果餡料味道不重,這湯圓也就提不起食慾來。帶點鹹味的餡料,有助於提升整個湯圓的口感,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再吃一口,但食鹽也別放太多了,太鹹了也沒法吃。

準備好糯米粉與餡料之後,就是包大湯圓了,包的方法與包包子類似,先將糯米粉揉成團,取一小段攤平,把餡料放進去包好。

一個大湯圓好不好吃的,包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餡放太少,吃的時候,都是糯米粉,會影響口感,這就需要多放些餡。但餡放多了湯圓在煮的時候,也很容易裂開。因此,在包湯圓收尾搓成團的階段,就需要手指粘些食物油,將封口粘上,這樣包出的湯圓就不會裂口了。

甜品湯圓做法

肉餡鹹味大湯圓,這是莆田沿海農村在冬至必吃的一道美食,有鹹湯圓,自然也有甜品湯圓了。但在我家鄉,甜品湯圓的做法,也是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

同樣是將糯米與粳米泡發,磨好的糯米粉製成湯圓,但這種湯圓是實心的沒有餡料,餡料是在湯圓的表皮,有些類似其他地方的餈粑。做法如下:

將糯米粉搓成一個直徑1元硬幣大小的實心湯圓。搓好湯圓之後,先將湯圓壓扁,起鍋燒水,待水開之後把扁湯圓下鍋煮熟,撈起來瀝乾水分冷卻。再炒花生米,碾碎(這一步也可以事先提前準備好)。

再起鍋燒油,油熱開之後關小火,倒入湯圓,加少許白糖翻炒一下,最後倒入炒過的花生米,撒在扁湯圓上面,出鍋裝盤,一道具有莆仙獨色的甜的味湯圓就此完成。這道菜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必是農村酒席最後幾道菜必上的。

相關焦點

  • 去農村吃酒席,上完甜湯後客人就陸續離開了,原來其中大有講究
    去農村吃酒席,上完甜湯後客人就陸續離開了,原來其中大有講究在老外眼中,中國給他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遍地都是美食,說的沒錯,中國美食文化傳承了數千年,到如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在中國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亦或是水裡遊的,就沒有中國人不吃的
  • 為什麼農村酒席,都會有一道上送客菜?
    家住農村的朋友,一定都參加過農村的酒席,農村的酒席一般都是慶祝生日,孩子結婚或者是孩子百歲,在這樣的酒席上,送客菜幾乎是不成文的規定,每一桌都會有一道送客菜,那到底什麼是送客菜呢?送客菜又什麼?之所以會有送客菜的存在,更是想要暗示賓客,所有的菜都已經上桌,可以盡情享用,也是盛情款待賓客的意思,不是農村的朋友,或許不知道送客菜,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農村的酒席都比較陌生,所以說起這個菜,很多人不知道很正常,但是送客菜,卻是每次酒席必須要有的一道菜。也就是基本菜系都上完的最後一道菜,但是最後一道菜究竟是什麼?
  • 農村吃酒席,「送客菜」端上之後,預示著該散席了,千萬別鬧笑話
    眼下,正值是寒冬時節,每到這個時候,農村酒席也就會陸續多起來了,這不,筆者最近收到的請柬也不少,基本都是在臘月結婚的,臘月結婚其實也是農村一種風俗習慣,往往這個時候,大家回到了家中,另外冬天的寓意也比較好,所以農村舉辦酒席,多數都是以臘月為主。
  • 農村酒席上的10大「壓桌菜」,看到菜上桌就走吧,別鬧出笑話了
    老話常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我國對飲食方面的就特別的重視,同時,我國作為禮儀之邦,對酒席上的飲食更是博大精深。酒席作為社交,娛樂,飲食結合的一種形式,無論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通過酒席不僅能享受到美食的享受,還能通過酒席增進人際間的交往。
  • 超級經典的農村喜宴酒席,第一道菜真是好吃哭了,你吃過嗎?
    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在酒店辦喜宴,但是在我看來,美味都是藏在農村裡,酒店的喜宴酒席真的沒有讓我驚豔過,最愛的還是那最有家鄉味道的農村酒席,每次去吃農村酒席,都好興奮,前段時間去參加朋友的婚禮,也是在農村辦的,但是每一道菜都讓我驚豔,吃的很撐,雖然是普通的宴席,但是味道卻特別好,簡單的食材通過不同的烹飪方法
  • 在農村裡面吃酒席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就是粉蒸肉
    在農村裡面吃酒席的時候經常會遲到,一道菜就是粉蒸肉,其實好多人都不知道粉蒸肉怎麼做的。在農村裡面,特別是家裡面要辦事情就會辦酒席,這個酒席就會包給別人做,也就是農村裡面的那種大棚。而且我們每次到別人家去吃酒席的時候,都會發現有一道菜特別好吃就是粉蒸肉其實這個很簡單,這個粉呢,不是麵粉,它是糯米粉,肉,就是我們平時炒菜用的豬肉。
  • 在農村260元一桌的酒席是怎麼做出來的?都有哪些菜?
    在農村,如果誰家結婚要辦酒席的話,一般都會選擇在家辦流水席,即熱鬧又實惠,今天小幫手要說的是一桌260元的酒席,在農村是怎麼做出來的,首先圖中的是自家炸的菜丸子,煮湯的時候能用的到,一般都是提前一天炸好,用塑料布封起來,以備第二天用。
  • 農村「吃酒席」怪象,為啥農村人現在不願意去吃酒席了?聽聽咋說
    農村人生活很簡單,很多地方還在延續一些古老的風俗習慣,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在飲食上,農村的生活比較簡單。而我們要說的一種現象和風俗習慣有很大關係,農村「吃酒席」,不管是誰家結婚還是生孩子,都會涉及到喝喜酒,為了表示祝賀親戚朋友鄰裡之間都會來道喜,主家也比較開心,因為這種酒席很有講究,如果來的客人比較多,說明這家人地位比較高,為人處世比較好,別人願意和這樣的人相處,用我們農村老話說就是來捧場,越熱鬧越顯得隆重,這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到場,可如今農村「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少
  • 農村酒席上「壓桌菜」,看到你就可以走了,這些菜你都知道嗎?
    老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我們對吃的方面就很重視,同時我們作為禮儀之邦,在酒桌上的飲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酒席作為中國人飲食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發展了幾千年,也漸漸的形成了一種文化體系。
  • 重慶人記憶中的農村酒席,這20道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重慶農村的日子 平平淡淡要說最熱鬧呢那必須是一大幫人一起辦頓酒席那必須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兒這道菜是梅梅坐席最喜歡吃的一道菜,雖然看起很油膩,但吃起來,只感受到了豆沙和肉嚼在一起的軟糯香甜味兒~肘 子肘子,肉質肥嫩、香氣濃鬱,據說沒有這道菜都會覺得主家不好客
  • 梅菜扣肉、粉蒸肉、腐乳肉,農村酒席必備,最獨特的農家味道!
    「流水席」在農村最常見,凡紅白喜事都會舉辦這種排場形式。如今這種形式少了,但在鄉村中偶有所見,於是它便成了一種鄉土民俗文化的新體現。從小就喜歡農村的流水席,以前農村窮,除了過年過節以及吃流水席,才有吃不完的肉。但是那時候的流水席,感覺吃的不是酒席,是那個幸福的氛圍和那股熱鬧勁兒。
  • 在農村吃酒席,一道菜上桌之後客人都紛紛離席,知道是啥原因嗎?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娃,從小到大我跟著父母在村裡吃過不少人家的酒席,這也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對於小孩子來說,農村酒席除了熱鬧之外,酒席上各種各樣的菜式和飲料也是十足的美食誘惑。用大人們的話說,農村酒席上的硬菜不少,一道受歡迎的菜上來之後,桌上的每個人都會去夾一筷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桌菜吃到最後,通常都不會剩下多少。
  • 在農村辦酒席,只要這道菜端上去客人就走了,這是什麼含義?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大大小小的喜事,農民朋友們都想擺個酒席慶祝一下,為了迎接這樣的一個場合,辦喜事的主人家通常提前好久就選好了日子,然後還會儘可能通知到每一位親朋好友,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前來捧場,當然,為了彰顯自己的待客之道,主人家的好酒好菜是少不了的。
  • 福州農村普通人家婚禮酒席菜單
    福州很多人結婚都喜歡把婚禮酒席放在自己老家農村來舉辦,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家鄉,會有更多親戚朋友,會得到更多人的祝福。在福州農村一場婚宴都吃好幾餐,其中主宴一般都辦得比較好,大家都愛講面子、講排場,一場婚禮的酒席,辦的好壞就能看出來這家人會不會大方,如果辦的差了,怕會被人家說小氣。今天阿豪就給大家列出一份大多數福州農村百姓舉辦婚禮的酒席菜單。
  • 蒸碗是商洛農村酒席「八大件子」的精髓,商洛人向你揭秘它的做法
    我們家是商洛的,在我們商洛,不管紅白喜事,家家酒席上都少不了一道菜,那就是蒸碗,蒸碗一般是在酒席快結束了,最後上的一道菜。我們農村酒席是先吃菜最後結束吃米飯的,這個蒸碗是用來下飯哦,下面詳細的介紹一下做蒸碗的步驟。
  • 農村酒席最後都有一道「送客菜」,這菜一上就走人,是什麼菜呢?
    在農村吃酒席,這道菜一上來,客人就會自動離開。這是什麼菜呢?其實看到這個命題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趣。我的家鄉是河南省的農村,親戚朋友家有事,大家都設座位。 通常有十幾種菜。 具體來看個人是如何選擇的。 但是,最後一道菜一定是湯。
  • 過年必吃的一道菜,年夜飯必備,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甜蜜
    過年必吃的一道菜,家人團聚怎能少了它,這道菜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甜蜜,它就是八寶飯,大家肯定都吃過,既可以把它當成一道菜,也可以把它當成主食,軟糯甜香,老幼皆宜。像這道八寶飯,也是有很好的寓意的,它的菜名來歷是古代的八寶圖,早期的時候八寶飯的食材用料是很豐富的,有糯米、蓮子、紅棗、金桔、桂圓、蜜冬瓜、薏仁米、桂花等,這些食材也都是寓意團圓幸福甜蜜的,其中的糯米用量最多,和桂花一起被寓意為金玉滿堂,所以一般婚宴的酒席上也都會有這道八寶飯,這下大家都明白這道菜的寓意了吧!
  • 它長得毛茸茸的,卻有「皇帝供品」的美稱,曾是農村酒席必備菜
    這種果實在小吳家鄉叫做芋頭,芋頭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芋頭應該很多的農村人都見過,也吃過,以前在農村擺酒席,芋頭是一種必備的菜品之一,人們都喜歡吃。70-80後的農村人都非常的熟悉吧。據資料介紹,芋頭最早產於中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半島等炎熱潮溼的沼澤地帶,現在在全球各地廣為栽培。
  • 農村酒席上一道特色「極品」蒸菜,做法複雜,一人只能吃一塊!
    農村酒席上一道特色「極品」蒸菜,做法複雜,一人只能吃一塊!一碗碗的精緻菜品,就是農村人對於美好的寓意,常見一些酒席菜品都特別的豐富,感覺比我們在城裡吃的還好,各種食材的搭配,還有一些土法的製作,是你在城裡想吃都吃不著的。
  • 重慶人記憶中農村酒席的這些招牌菜,你吃過幾道?
    是的,就是農村的「壩壩席」。那是相當的熱鬧,必須是一大幫人一起辦頓酒席,那必須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兒,村兒裡的男女老少都自覺自愿地幫忙。這道菜和燒白一樣,都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頭碗家常菜,也是酒席上的必備!大家都愛吃,還簡單易學。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