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又中暑?三伏天身體「吃不消」

2020-12-22 佛山在線

三伏天到來,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今年的三伏天持續時間為40天,可謂「加強版」,市民要受長「煎熬」了。近日,記者走訪區內醫院獲悉,近期受到前期雨水後期高溫等天氣影響,感冒發燒的人群較多。此外,也有市民因高溫而中暑。市民需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做好相關的應對措施,多喝水和勞逸結合是兩大主要預防途徑。

炎炎夏日,在荷富路上,一位修路工人噴水洗臉散熱。/組圖由佛山日報記者黎漢沿攝(資料圖片)

感冒發燒

中午時分 輸液室仍滿員

記者於7月12日和7月13日將近中午12時分別走訪了區人民醫院總院區和文明院區的兒科。其中,總院區在當日上午11:30時候診室仍滿滿是小病患及其家屬,而文明院區在當日上午12時的輸液室仍有約20名患兒在輸液,加上家屬,輸液室可謂坐滿了人。一名年輕的護士在下班時還告訴護長郭紅英,下午本來已安排了她休息,但現在輸液室病患眾多,下午可能要改為值班。

記者了解到,近期的小病患以感冒發燒為主,部分伴有咳嗽症狀。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小病患有所增加。根據往年經驗,天氣熱並不是致病主要原因,只要高溫天氣較為穩定,病患相對也不多。但郭紅英表示,由於高明在6月下旬至7月初下雨頻繁,陰天連續,難以見到太陽,導致病菌增多,小患兒受到感染的機會也增加。不少患兒家庭互相傳染,幾乎「全軍覆沒」。

建議:任何時候,家長或小朋友都應該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在陰雨天氣,患兒的玩具要經常清洗,室內保持通風。此外,儘量減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天氣炎熱時,要適當調整到戶外遊玩的時間,多喝水,不要頻繁進出空調房。

中暑

偶有發生 老年人尤要警惕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不少市民關注:一位來自非洲的老人來到北京旅遊,在天安門遊玩期間發生了中暑現象。北京的高溫成為熱議焦點。隨著雨水天氣結束,高明區也迎來高溫天氣。

記者走訪發現,近期中暑的病例也偶有發生,其中老年人中暑的現象應該警惕。儘管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陳高華表示,隨著市民意識的增強,中暑的個案越來越少,但每年仍有發生,去年就曾試過單日一個上午收治了3名中暑病人,都是室外工作者,其中2名是超過60歲的老年人。而記者了解到一個近期的中暑個案中,一名80多歲的老太全天候呆在家中,卻也發生了中暑現象。醫生解釋,這是由於老年人對外界溫度感知差、身體調節功能差造成無法及時降溫。

提醒:中暑一般表現為頭暈、四肢無力、出汗多、心跳快、血壓低等症狀,尤其是大汗淋漓、全身溼透的人群尤要警惕。出現上述症狀時,建議患者要及時到陰涼處歇息透氣。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需立即送醫院治療,通常經過補充水分和體液後即可恢復和出院。室外工作者應避免在正午時分工作,同時要多喝水。

7月仍是手足口病高發季。高明機關幼兒園中班學生用洗手液仔細清潔手部,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高發月份 家長需注意重點預防

除了上述疾病外,佛山市疾控中心近日發布7月重點預防疾病,分別為登革熱和手足口病等。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患兒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汙染的物品等而感染,多發於5歲及以下的兒童。輕微患者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症狀,一般7天內皮疹自然消退,並且退燒,不留後遺症。但少數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痺、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重症表現。個別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與手足口病相似的皰疹性咽峽炎,也是近期市民應該注意的疾病。雖然它未納入國家的法定傳染病系列,但也是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病原與手足口病是同一類別的。高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它的流行周期與手足口病一致,因此在預防手足口病的同時,應注意並區分該類疾病。

提醒:預防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常洗手、多通風、勤清潔」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校、託幼機構等人群密集單位容易發生手足口病暴發疫情,要嚴格落實晨檢制度,加強通風消毒措施,嚴把病例管理和痊癒返校關。

來源|佛山日報

文|佛山日報記者李豔平

編輯|陳美玉

相關焦點

  • 三伏天:一分鐘get緩解中暑小妙招
    三伏天:一分鐘get緩解中暑小妙招三伏天 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天容易中暑那麼三伏天呢肯定是最熱的時候那什麼叫中暑氣溫很高也會出現中暑像高溫作業這些工人那麼還有我們年老體弱的人可能相對來說也容易出現中暑的症狀那麼中暑的症狀是什麼呢
  • 孩子發燒,會不會是中暑?
  • 三伏天,寶寶的生活需要注意什麼?
    中暑一到高溫天氣,最常見的病就是中暑,特別是三伏天寶寶中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陽光直接暴曬,或者在高溫、悶熱且通風條件差的室內或者悶熱擁擠的人群中逗留。中暑一般會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心慌、出汗、發熱、乏力、皮膚灼熱、腹瀉、胸悶、煩躁不安,嚴重者會有昏厥、痙攣等症狀。寶寶中暑預防:日常居室要注意開窗通風,用電風扇或空調降低室溫。
  • 季節性感冒發燒,怎麼處理?
    感冒了,該怎麼辦?其實感冒也分熱感冒和冷感冒,如果一味地以為用老辦法,感冒發燒吃退燒藥,蓋被子捂一宿就行了就壞了,搞不好會越來越嚴重,導致直接吊瓶......吃西藥:如果是中暑引起的發燒,不嚴重的情況喝點藿香正氣水,燒到38度的時候吃退燒藥,消炎藥;如果是受驚嚇引起,就要吃點穩定心情的藥,吃退燒藥並且多休息。
  • 「烤」出心臟中暑 「凍」出感冒發燒
    東方網7月24日消息:昨天,記者走訪南京各大醫院發現,因為高溫,感冒、發燒和中暑的病人增加了不少,其中不少人的病是中暑引發的,還有不少人的病是「凍」出來的。  昨天早上八點多鐘,一位老大爺就被推進了市第一醫院急診中心。據了解,這位老大爺姓趙,今年69歲,家裡空調有兩臺,但平時根本捨不得開。
  • 【夏日的shine】預防中暑發燒,你該這樣做...
    ,據了解,三伏天還沒正式到來,但各家醫院急診室中暑病人明顯增加。高溫天氣易引起中暑、消化道、皮膚疾病,甚至引發熱射病(重度中暑),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對於頭暈、胸悶等中暑症狀,該怎樣處理。遇到中暑引起的發燒,又該怎樣處理?醫生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 如何讓新生兒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個三伏天?
    新生兒抵抗力差,三伏天裡容易得熱傷風, 溼疹,痱子。而如果護理方式不當,也有可能引起寶寶中暑。小寶寶們的第一個三伏天該如何度過?有福媽媽給你支支招,幫助寶寶們順利度過三伏天。多觀察,查看寶寶的身上有沒有痱子,溼疹,是不是因為這些哭鬧;勤換衣,寶寶如果哭鬧,也要檢查是不是因為穿的太多或者太少引起的不適;有的老人擔心寶寶感冒就會給寶寶加衣物,但三伏天本身已經炎熱,潮溼,再增加衣物就可能引起寶寶中暑;衣物的增減要根據室內溫度來控制;勤通風
  • 三伏天做這五件事情,寶寶不生病!你知道了嗎?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階段。由於受到高溫的影響,人們經常會感到煩躁不安,還容易出現厭食等現象。大人尚且如此,對於各方面都沒有發育成熟的寶寶來說,在悶熱的三伏天更容易出現腹瀉、感冒、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此,家長們需要做足三伏天的護理工作,才能避免掉入常見的育兒「老套路」當中。今年的三伏天將延續40天,醫生提醒,夏天酷熱高溫,是個真菌很容易滋生的時間,更是孩子容易染病的時間。
  • 孩子曬太陽發燒 有可能中暑了
    孩子曬太陽發燒 有可能中暑了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羅素玲連續高溫天氣,許多成人都覺得受不了,小孩子們似乎淡定得多,額上的汗水直流,也很少聽到他們喊「熱暈了」;太陽再大,一樣視而不見,只要有感興趣的,毫無猶豫就往前衝。
  • 小兒中暑和感冒有別
    夏季炎熱高溫,是小兒中暑與感冒的多發季節,由這兩種疾病引起的症狀有許多相似之處,往往分辨不清,容易造成用藥不當,延誤治療,成為家長一大頭疼問題。    鄭州人民醫院頤和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劉昱介紹,小兒中暑與感冒表現不同,治法有異。
  • 三伏天吹空調也能中暑?這些令你震驚的事還真不是謠言
    所謂的伏天指的是農曆裡的三伏天,也就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這伏天也分三種: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2日到8月20日,整整有40天。俗話說「冬練三九,夏養三伏」,意思就是如果在三伏天注意養生,可以少生病。
  • 中暑、熱感冒、燙傷……「熱」字當頭小心「高溫病」
    行走在滾滾熱浪裡,最先發出「抗議」的是身體「警報器」。熱感冒、熱傷風、熱痙攣……「熱」字頭的病來勢洶洶,隨著氣溫升高,杭州各大醫院裡不幸「中招」的小夥伴也逐漸增多。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姜愛華告訴記者,老黃是今年入夏以來第一位因為中暑入院的患者。「印象比較深的還有一個小姑娘,高溫天在戶外做體育運動,結果中暑昏厥了。」
  • 滬持續高溫步入中暑發燒高峰期 老人、體弱者須小心
    東方網實習生魯琳7月2日報導:接連幾日35℃以上的高溫,昨天申城最高氣溫更是達到了37.4℃,刷新了今年以來的高溫紀錄,這給不少體弱的市民身體裡埋下「定時炸彈」。東方網記者近日走訪了一些醫院了解到,持續的高溫天氣,使得中暑和發燒急診率進入高峰。在此特別提醒,老人和體弱者要特別小心。
  • 加長版「三伏天」來了!掌握這些要點,讓寶寶安然度夏
    2020年7月16日正式迎來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天氣的特點為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進入三伏天,各地開啟了「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這也是人們常說的「苦夏」時節。  在高溫的環境下,人難免會感到不適,而對於抵抗力不比成人的孩子們來說,更容易受到受到感冒、發燒、腹瀉、中暑等的幹擾。所以,幫助寶寶預防疾病,就成了各位媽媽們在這個夏季最關心的事。
  • 孕婦學會6招三伏天防中暑
    作者:寶寶知道 微笑2017核心提示:夏天坐月子辛苦,肚子裡還揣著娃的準媽媽也不好過,除了要在食慾不佳的季節裡保證寶寶的營養,還要預防高溫環境導致的中暑。預防中暑,準媽媽該怎麼做?若不慎中暑,該用什麼藥?
  • 最全的預防中暑方法,三伏天裡你需要知道,掌握了能起大作用
    1.改善環境很多人都以為,中暑只會出現在持續性的太陽直射的外界環境之中,誠然在外作業很容易導致中暑,夏季如果把自己關在封閉、高溫又潮溼的,無奈也是容易引發中暑的。要預防中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善周圍的環境,做好通風以及降溫的工作。
  • 三伏天,中暑高發期,這些基本的中暑症狀需知道
    夏季,中暑是常見的職業病,尤其是三伏天更甚。中暑是由身體過熱引起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於長時間在高溫下體力勞動或運動所導致的。隨著大家對勞動法認識的提高,各個單位的遵守也非常好了,目前國內的中暑發生率呈現下降趨勢。
  • 孩子曬太陽發燒可能中暑 遠離烈日預防為主
    原標題:孩子曬太陽發燒有可能中暑了遠離烈日預防為主孩子曬太陽發燒有可能中暑了連續高溫天氣,許多成人都覺得受不了,小孩子們似乎淡定得多,額上的汗水直流,也很少聽到他們喊「熱暈了」;太陽再大,一樣視而不見,只要有感興趣的,毫無猶豫就往前衝
  • 寶寶中暑怎麼辦?家長要避免4大誤區
    現在已經進入三伏天了,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竹窗》中這樣描寫三伏天:「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在這樣炎熱的季節,中暑是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寶寶中暑有哪些症狀?如何護理?怎樣預防中暑?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聊聊中暑的相關問題。
  • 中暑發燒怎麼辦 不要亂吃降燒藥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中暑的人也開始增加。中暑後,及時處理很重要,如果採取的方法不當,反而會加重病情。如果中暑引起發燒,該怎麼辦?  中暑發燒不要吃退燒藥  中暑導致的發燒,首選治療方法應是物理降溫,不能服用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