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彬、金鑫、姚勁波:「三傻」大鬧紐交所

2021-02-14 創業家

2001年,湖南人阿姚,山東人阿彬,北京人阿金,成立了一個教育培訓公司,2010年上市,市值一度10億美金。期間,2005年,湖南人阿姚又成立了另一家公司,2013年上市,市值超過40億美金。14年間,三個好基友如何走上了不同道路?


這是一個關於性格、命運和交情的故事。


來源:《創業家》雜誌8月刊

三個人,李如彬,姚勁波,金鑫;兩家上市公司,學大教育和58同城。學大教育為三人合創,58同城為姚勁波獨建;前者市值不斷衰減,從10億美元跌至目前不足3億美元,後者市值已超過40億美元。

姚勁波來自湖南農村,李如彬出身山東縣城,金鑫從祖輩開始就居住在北京城區。如果以地域出身論人失之淺薄,至少不可否認,生長環境對人的性格會有影響。

姚勁波意志堅定、目標明確、判斷力強,一心要做大事。

李如彬對財富欲望強烈,但比起姚勁波,野心不大。

較之姚、李,金鑫最為溫和。

從同一個起點,三個人走到了三條不同的路上。他們曾一起看《中國合伙人》,覺得他們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比電影裡激烈得多。但是,14年後,交情還在。

我們提出在學大教育創立時的辦公地點為他們拍攝合影,三人在下著小雨的上午準時到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裡已經是一家婦產醫院,當時的辦公室,現在是產房外的走廊。

拍攝的過程中,不時有新生兒的啼哭聲傳來。

創業

2014年初夏,黑馬大賽矽谷賽現場,學大教育董事長李如彬作為選手,在臺上做著項目路演——這是他第二次創業,一個P2P租車公司。李是僅有的幾個用中文演講(場內有同聲傳譯)的選手,即便如此,他還是明顯地緊張,時有結巴。

這已經是經過輔導後的結果。幾天來,作為評委的姚勁波對李如彬不時進行「訓練」,否則,「可能也就能給他打60分,」姚勁波說。頭天夜裡,李如彬拉姚勁波在大賽現場一遍

遍預演,直到凌晨2點。他想突破自己。

姚勁波把李如彬的ppt每頁的上百個文字「統統砍掉」,只留下圖表和最多10個字。姚對自己的這位夥伴盡到了責任,根本上李參賽就是被姚勁波「拉」來的。

「他還不想挑戰,」姚勁波說,「我跟他說你是CEO,免不了挑戰這一回。他很羨慕我到哪兒都能講,我就舉了我的例子。我跟他一樣也是個程式設計師,擅長做很內部的事情,演講能力是練出來的,演講的竅門你摸到就能做到,必須挑戰。」

同為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姚這一次成了李的導師、評委。李如彬二次創業與下面的事實直接相關:58同城的市值十餘倍於李擔任董事長的學大教育。「我覺得58成功上市,表現還不錯,是他決定不退休重新出來做事最最主要的原因,沒這個他可能就移民或者就這樣了。」姚勁波的分析得到了李如彬和學大教育CEO金鑫的認可。

這三個人有著十幾年的交情,學大教育就是他們共同創立的。他們年齡相差不到一歲。1999年,金鑫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供職於中國萬網市場部;在北京科技大學即將上大四的李如彬不再兼職做家教,開始考慮就業問題,打算選擇一家與專業對口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的姚勁波,正做著他的第一個網絡公司,一年後,他將這個公司賣給了中國萬網。

李如彬來到了金鑫所在的市場部實習,負責網站策劃和設計。金鑫看得出他很努力,並且能力不凡。李自學網站製作工具如Dreamweaver,官網改版,李如彬的方案比另一個正式員工的方案得到了公司內部更多人的認可。

年輕人湊在一起做一件事總會充滿激情。當時萬網市場部在做中國企業上網工程,要把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公司聯合在一起,辦一個大型活動,整個部門加班加點,「特別簡單,就是想把這個事做好,得到比較強的成就感。這種事情經歷下來,大家都互相比較認同、欣賞。」金鑫回憶。

李如彬也很享受這種激情,但他的訴求更多,「老是覺得錢不夠花」。李如彬家境不如金鑫殷實,父母是山東費縣的普通公務員,大學時一個月四百塊的生活費,不能支撐他的開銷,於是,大三之前「拼命做家教逼著自己掙錢,是班裡做家教最多的」。李如彬說,「家裡買房子一萬多都承受不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錢,老是感覺很緊張,完全是在生死狀態逼出來的,老想致富。」

在中國萬網期間,李如彬還同時在《網際網路周刊》實習,一周七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但是畢業後,他並沒有選擇這兩家公司,而是去了清華同方,因為那裡能解決北京戶口。

沒多久,李如彬便開始辭職創業,他說,當時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李在萬網實習,看著老闆帶著老外在公司裡轉,沒幾天,新聞裡就出現了萬網融資的消息;在《網際網路周刊》,他又目睹了同樣的場景——老闆帶著人各部門轉轉,然後就融資了;在清華同方,他們團隊做完一個叫「中華醫療網」的項目後,馬上得到香港怡富銀行的4000萬元風險投資。

「你覺得我還能坐得住嗎?」李如彬對《創業家》說,「這麼好的時代,以前沒有。你不用靠資源,也不用靠有錢,不用拼爹、拼關係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創意和勞動成功,就可以IPO。」

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等網際網路公司相繼登陸納斯達克,丁磊不到30歲便成為了上市公司老闆。「這在那個年代是多大的震撼,都覺得上市公司老闆是五六十歲的人,但他們居然就比我們大幾歲。」李如彬認為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時代,必須要走了。

這時候,姚勁波把公司賣給萬網後,成為了萬網的一個產品總監,和金鑫在同一個辦公室裡上班。「我和金鑫都有理想吧,」姚說,「經常談網際網路的一些風雲起伏,哪些模式能有好的前景。」

李如彬來找金鑫聊他的創業想法,金鑫叫來姚勁波,三個人第一次湊到了一塊兒。

2001年,三個人共同出資10萬元,成立了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做三個垂直信息網站:家教、兼職、交友,股份各佔三分之一。這種平均的股權分配讓他們之後面臨分歧無法解決,按姚和李的說法,這對一個公司是「致命的」。

姚勁波和金鑫沒有離職,只有李如彬全職做這個公司,所以他的股份多佔了一個點,34%。

李如彬說,當時是他主導學大的創業,姚勁波與金鑫在萬網的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決定讓他先「趟趟水」,幹得好他倆再過來。金鑫說自己一開始是「玩票性質」的,沒有把這件事看得特別重要;姚勁波則始終沒有真正參與學大教育的管理。

這是2001年的夏天,和那個年代大多數網際網路創業者一樣,24歲的李如彬帶著自己的衝動、抱負以及很少的錢,開始了創業。當時在網際網路圈流行「30歲退休」的說法,「這句話激勵了很多人去創業。」李如彬說,當時他覺得賺個幾百萬就可以退休了。

僅過了一年,他便遇到了創業者常見的問題,錢花光了,業務方向不明確,管理上力不從心——唯一一個兼職的工程師最後還偷走了他的代碼,做了一個一樣的網站。

「不像想像的那麼順利。我覺得這樣不行,勁波也覺得不行,得想想辦法。」李如彬對《創業家》說。

金鑫當時想的是,這事還做不做了?如果不做,李如彬就去找工作,大家還是好朋友。「正好當時有一個契機,家裡需要我時間比較自由,不能朝九晚五地上班了。」金鑫說。「第一次創業,就這麼結束還是有點遺憾的,我就出來試試,跟李如彬一塊兒來做這個事。」

帳上只剩下2萬多塊錢。金鑫家境較好,拿出5萬元,作為激勵,姚和李各分給金鑫一部分股份。這樣,金鑫全職進入學大後,佔到了38%的股份,主管市場、公關、策略、對外合作等,李如彬負責業務、技術和運營。

第一年下來,只有家教這個網站能賺錢,並且由於市場需求旺盛,越做越好。為了公司能活下去,他們關掉了另外兩個網站。自此,學大教育變成了一個純粹的家教信息網站。

很快,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學大火起來了——幾乎北京三分之一的兼職學生家教都是這個網站的用戶。

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也開始了一個創業公司常有的創始人之間意見分歧的階段。

姚勁波堅持公司全面線上運營,所有數據通過IT系統管理。他對一些業務還在用紙操作(如記電話、接訂單等)不能忍受,但李如彬認為現實的情況是,開發系統的人員極少,還都是兼職的,速度不可能這麼快。

第一次激烈衝突發生在2004年,是否應該從線上轉線下。當時家教網已經做得很好,註冊教師30萬人,年銷售收入達到了幾百萬元,最高時佔據北京中小學家教市場八成份額,在幾個主要城市也開了分站。李如彬主張砍掉中介業務,直接聘請老師,做教育機構:「不甘心只收那點兒中介費,我在想怎麼能把學費收過來。」金鑫也認同這個想法,但覺得不要貿然關掉可以帶來現金流的業務。李如彬回憶,兩人為此爭吵得很厲害,「我的理由是要把團隊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時做兩件事很危險。費了很大的勁說服金鑫才砍掉。」

姚勁波此時已經很明確自己不加入學大。「除了更想做58,我介入只會讓事情更亂。我進來不會讓股份給他們,2個人矛盾都這麼多,3個人只會更多,聽誰的?」但姚對學大並非不聞不問,學大上市之前的9年,三個人幾乎每周都開會討論公司事務。

李如彬開始構建學大教育的培訓模式,讓需要提高成績的學生,儘可能得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課外輔導。除了從家教中介轉變為籤約專職和兼職教師作為員工,學大還設立了諮詢機構——把學大當成醫院,諮詢師當作醫生——在給學生選擇老師和課程之前,先行分析學生的具體需求。

由此,2004年9月,學大推出了「一對一個性化輔導」體系。這一創新模式很快吸引了大量學生和家長,銷售額增長極快,「不到一周就收了幾十萬。」李如彬說。

吳娥是學大教育第一個諮詢師(2014年離職),畢業於北師大教育學專業,與李如彬一起制定了諮詢業務方案。吳娥認同李如彬「個性化輔導」的理念,之後成為學大教育北師大校區的第一任校長,經常給學生推薦當年李如彬推薦給她的一本書,《像他們一樣會學習》——100個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中學生的學習方法。

李如彬覺得,吳娥和他配合得很好,「她懂教育學,我又懂銷售,這個模式一下就摸索出來了。」

2004年底,學大在北京之外的三個大城市開設了分公司,在一些大學開設了學習中心,並且計劃推廣到每一個重點大學。快速擴張的後果是,分公司都沒有達到預期銷售額度,現金流都斷了,拖垮了總部。

「這也是勁波推動的,」李如彬回憶,「他說你們要出去啊,要擴張啊。他不說我們也沒有那個想法。

「公司差點倒閉,2005年的時候,已經負債200多萬了。禍不單行,除了負債和銷售的壓力,還有黑社會的訛詐。如果不是金鑫對公司有信心,覺得能渡過難關,我肯定就放棄了。」

2005年7月,李如彬和金鑫收縮外地業務,帶著團隊趁著暑期旺季,在北京大本營加大力度招生,業績陡增,救活了公司。

這一年,中國萬網當時最年輕的VP(副總裁)姚勁波辭職,創立了58同城。

「其實我是真正在延續當年我們的夢想的人,用58同城這個品牌,做一個大而全的信息平臺。」姚勁波說。

在李如彬看來,姚一直不進入學大,除了理想外,他需要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公司。「我覺得創業者要有這種氣質:我要做老大,而不是誰都行。」李如彬說。

姚勁波自我評價在學大的作用有二:一是「站在外邊幫他們看方向」,二是「協調他們兩個的矛盾」。李如彬認為,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意識,姚勁波「在思想上總是不斷進步,以至於取得今天的成就」。對於協調矛盾,李說,「他是個和事佬,基本不會提太多的意見,讓你自己去談,一般誰談下來就支持誰。」

學大當時雖然已經轉型到線下,但李如彬從來不認為線上不重要。「那年(2005年)我就提出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個性化學習機制,就是現在說的O2O。」他把學大的官網改造成了一個學習社區,有智能學習工具等設置,頁面比較簡潔,「類似百度,跟現在學大的官網完全不一樣。」

「金鑫當時非常反對,」李如彬說,「可能也是我沒有耐性吧,管你理解不理解,直接把網站給上了。」在激烈爭吵的時候,李的做法經常是「愛咋地咋地,我會堅持我的看法」。

「上了之後,金鑫的意見就特別大,後來有一次爭吵,他說,『你還把我放在眼裡嗎!』」李如彬說,那次之後定了一個制度,改動網站需要經過三個人共同籤字確認。幾天之後,網站按照金鑫的意見改回了以前的樣子,李如彬覺得如果他當時再堅持一些,對學大的發展可能會更好,但一線銷售壓力極大,沒有時間和精力。

姚勁波回憶,幾乎每個月,李、金都會有嚴重的爭吵、分歧。「比如說,要不要開分公司,要不要轉型,薪資獎金應該你多拿還是我多拿,到底應該少拿錢多投入還是多拿錢少投入,要不要融資,要不要引進一個人、要不要給他股份給多少。然後就會鬧,鬧到我這裡來,就找我來開會。大家投票吧。

「這種爭吵,極端的時候出現什麼情況?就是說要分家:你分幾個城市我分幾個城市,或者給我幾百萬,我走人。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一次,學大就上不了市了,絕對的,就變成一個很平庸的公司了。

「有一次,我們在一個比較荒涼的地方喝茶,就鬧到有人把凳子一推,就走了,當時害怕啊,他沒開車,天很冷,下著雪,我們兩個分頭去找,在外邊喊他,怕他出問題,鬧得很激烈嘛。」被找的人是金還是李,姚不願說明。

姚勁波認為學大的成功極為不易。「在這麼多爭吵的情況下還能顧全大局,還能忍讓、中間狀態、或者說『聽你的這次』,這是他們的美德。真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啊,大家還是以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的,能犧牲自己。」

對於曾經要「分家」,李如彬直接否認。在金鑫的記憶裡,爭吵遠沒有姚、李所述那麼激烈。

上市途中

2007年,在「爭吵」中成長的學大教育已經是「一對一」輔導行業裡的老大,得到鼎暉創投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這一數字是58同城2006年拿到的軟銀投資的4倍。相對於看得見現金收入的學大教育,姚勁波做的事讓人不知道前途何在。58同城的網站流量遠遠低於它的競爭對手趕集網。

58同城免費為商戶發布信息,而且拒絕首頁廣告。姚後來曾對《創業家》回憶:「廣告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會把你的心態搞壞。本地生活服務的商戶就給58同城幾千元錢,如果你今天籤了一個30萬元的單,以後所有人都不會再去管那些小客戶了。所以我就做了個簡單粗暴的決定,58同城不做大客戶,也不做品牌廣告。我現在不依賴任何一個客戶。」

姚很有耐心地教育自己選擇的行業的市場,逐漸建立起龐大的線下銷售隊伍。這讓他看起來吃力不討好。「他們覺得我做了一件很苦的活兒,每次見面都安慰我。」姚勁波說,那時金、李甚至勸他不要再做58了,還是來學大吧。

姚不為所動。姚對58的堅定一如他從未正式介入學大的管理。「58同城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姚對《創業家》分析,「第一你要選一個好方向堅持下去。」姚一度曾為質疑58的文章(「一會兒說我們燒錢,一會兒說我們沒有贏利模式」)很生氣,「2008、2009年勝負未分的時候我很受影響,看完後都睡不著覺。後來我看見這種新聞就趕緊翻過去,別影響我心情。最近這2年,我看都不看了,心如止水。」

只有姚自己知道58的用戶量每年都在翻番增長。他所缺的只是一個合適的收費模式。

投資學大後,鼎暉創始合伙人王功權看到姚、李、金所持股份差不多,建議他們重新排一下座次,確定到底誰說了算。結果是,更多接觸一線業務的李如彬做CEO,金鑫為高級副總裁。

姚勁波在學大的股份一直在減少——每當需要出讓股份的時候,如以股權招聘人才,往往從姚勁波這裡出(姚稱之為「必須有人願意退讓」)。2010年學大上市,姚勁波持股剩餘10.8%。

得到投資的學大開始大規模擴張,啟動「百校建設」計劃,從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新鋪設了100個校區。2008年9月,躍進的勢頭暫停,學大開始強化內部管理。董事會進行了人事調整,李如彬調任董事長,金鑫任CEO。

董事會讓李、金二人各提交一份報告,闡明自己對公司的方向及當前問題的看法,以此來決定CEO最終人選。

對於調整的結果,李如彬的看法是:「鼎暉有些聲音希望能調整,主要理由就是公司大了,簡單來講就是可能覺得我當上市公司的CEO不行,比如跟投資人溝通,大的演講什麼的,可能金鑫比較合適。我覺得也對,既然比我合適,大家都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金鑫說,董事會覺得他的報告「更合適一點兒」,當時學大已經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更換CEO不是為上市做準備:「2008年不可能預計到2010年上市,主要還是為了公司發展的需要。我們在不同階段為公司做出貢獻。」

李如彬告訴《創業家》,寫報告那幾天業務上壓力很大,董事們輪流來找他交流。「經常談到夜裡4、5點,然後第二天還得接著開會。最終寫那個報告只有一、兩個小時,寫完都沒睡覺就繼續開會了。報告裡寫的主要就是學大目前存在的問題,不講什麼成績。」

姚勁波對此評論說:「如彬是特別不擅長跟董事會溝通的人,不怎麼給董事會寫材料,他就是做業務,把精力全部對下邊了;金鑫比較擅長與董事會溝通啊,市場、融資、數據啊,給董事會的印象可能好一點兒。然後金鑫提出來,他來做CEO,所以董事會就做了這麼個決定。

「一般這種決定做出來以後,對企業都是致命的,分家啊,離開啊。如彬能堅持做一個不那麼積極參與到企業裡面的董事長。」李如彬覺得與董事會溝通並沒那麼重要:「鼎暉的資源有什麼好利用的?除了錢之外,除了功權在董事會上分析一下治理結構。」

2009年,學大擴張導致的虧損迅速減少,在全國鋪設的學習中心大部分發展良好,2010年再度開始贏利。調整CEO與此有否直接關係不得而知。

陶華英2007年9月加入學大(2009年底離職),是學大第一個人力資源總監,直接向李如彬匯報。

她進學大的第一感受是,大家一致為了上市,學習能力強,發展很快,股東之間直言不諱,但是條線分得很明確:李如彬負責北京分公司,統領人事和銷售,對內;金鑫負責市場、融資,對外;戴科英(姚勁波妻子)負責文化;鄧強(小股東之一)負責具體銷售。

兩個創始人給她的印象大不同:李如彬堅定,他定下來的事很難改變,「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覺得好像聽不太進別人意見似的。」她感覺金鑫性格比較柔和、open一點兒,和大家聊天也比較多。

擴張對人才需求極大,陶每兩三天就要招到一個校長。「李總把工資定得特別低,2500-3000,有點經驗的人,3000到4000,基本上沒有超過4000的。」陶華英說,李如彬很省錢,「有一次一個面試分公司總經理的從李總辦公室走出來之後跟我說,大老闆怎麼五百一千還反覆說?覺得他摳門。我以前跟他開玩笑,錢你每天晚上數一遍才睡得著。他跟我說,成本低,估值才高。」

「摳門」是學大教育一直以來的風格。三個人都說過,公司股東在上市之前從來沒有分過紅,工資拿得都很低,賺了錢便繼續投入公司加速發展。

低工資招來的人學歷背景當然不會太好,陶說,員工再笨李如彬都不嫌,會很耐心地教。「一開始我們都不會看流量,他教你怎麼看,寫新聞稿告訴你怎麼寫,手把手幫你改。一個老闆這麼做挺令人感動的。」

她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當時學大招老師困難。一天晚上,李如彬來問陶為什麼幾大招聘網站上,同行的搜索排名都在學大前邊。李查看了學大的招聘內容後發現,關鍵詞分得不夠細,然後和陶華英一起仔細進行修改。

陶覺得李如彬在很多具體業務上都鑽研得很深,李如彬曾對她說,作為管理者,自己一定要懂,否則員工會欺騙你。

李如彬很不喜歡員工請假,陶華英向李如彬請假從來沒成功過。「李總比較苛刻。」

陶華英覺得金鑫善於溝通一些,「有問題跟他說,他都能替你想一想。你請假就請假,休息一段時間也沒關係,薪酬上也稍微松一些。」

兩個創始人之間的性格差異,也表現在決策上。一件事情讓陶華英印象深刻:一次定一個分公司總經理的薪酬,陶改了7、8稿也沒能得到金鑫肯定的答覆,拖了兩個月也沒能定下來,她們團隊的人全「瘋」了:「別管對錯你先定一個啊。」陶華英說,這種事李如彬一般現場就給「拍」了。金鑫經常會開會到夜裡1、2點,從晚上7點開始。「你說開會定一個主題,拍了就完了,過兩天有問題再升級討論。不,大事小事全攏一起說,定完不拍,下次開會再繼續討論。」在陶華英2009年底離職以前,她的印象是金鑫很少有事情能畫句號。

公司業務交接給金鑫後,31歲的李如彬開始了半賦閒的生活,並結了婚。

上市

2010年11月2日,學大教育在紐交所上市。三個人在紐約笑得很開心,他們說,「那

是人生很快樂的時刻。」

當月,學大的市值便達到10億美元(每股14美元左右)。

三個人去買房,李如彬和姚勁波都看中了北邊一個高檔別墅區,金鑫從小在北京東邊長大,更喜歡東邊,就沒和他們買在一起。

學大IPO前夕,李如彬出售了300萬股學大股份,套現1000萬美元(僅為上市後最高股價的1/4)。喜歡車的李購買了20多輛百萬元級別的汽車。

姚勁波持有的10.8%學大股份市值超過1億美元。58同城此時的估值只有幾千萬美元,他持股30%,估值1千多萬美元。「理論上58沒必要做了,」姚勁波說,「但我 覺得這個東西不應該這樣,應該更大。我堅信58是被低估的。」

2010年底,58同城的月流量已有六七千萬人次,一度是行業第二名的兩倍; 年營收1100萬美元,只是當時學大教育的1/15,但姚已經為58同城找到了可持續的贏利模式:收取會員費及競價排名費。

2011年,經過6年積累的58同城突然出現在各種形式的廣告裡,長時間成為百度SEM(搜尋引擎推廣)top1的廣告主。姚勁波花了6900萬美元打贏了與趕集網的廣告戰。「那一年融資太容易了,」姚勁波說,「我們的投資商說,他們投1塊錢,你們就投2塊錢。」

同一年,學大的命運逆轉,由於當年的銷售預算沒有完成,年底股價跌至4美元左右。

為了上市,鼎暉曾在學大主導組建了一個職業化管理團隊,人員多有留學、投行、諮詢公司背景。姚勁波覺得,引入這個團隊是走了一個彎路,但是當時,「我們和董事會都覺得我們自己不行,需要找更專業的人。」他們至少沒有反對董事會的決定,首先是資本市場更喜歡職業化管理團隊的背景。問題在於,「這個班子業務好的時候看不出來,一旦業務出問題,其實他們也沒太多辦法,因為不接觸第一線,不去和客戶接觸,不是做業務過來的。」

而金鑫更多歸咎於自己。「當時對上市後的挑戰估計不足,節奏沒掌握好,導致了預算沒有完成。」

他認為當時有兩個失誤。一是2010年底整個一對一輔導行業快速擴張時,學大選擇了保守戰略,喪失了市場份額。二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比較大幅地調整了銷售薪酬結構,更加注重後端服務而不是前端銷售,銷售人員的業績更多跟售後服務而不是招生數量掛鈎。儘管這種調整從長遠看對學大是好事,但短期內的快速改革導致了銷售能力下降與銷售人員的流失。

「我們整個團隊都有責任,這個決策是集體做的。我還是CEO,對這個事的判斷和認識是不清楚的。」

「問題已經出現、損失已經造成的時候,別人可以撤,我撤不了。」

這時候,姚勁波開始迎來自己的高潮。在58同城廣為人知的同時,姚的名字也在讓大眾熟知——通過一檔叫《非你莫屬》的求職類電視節目。

「聽說這個節目後,覺得這個形式好,」姚對《創業家》說,「可以把公司品牌、企業用人理念、CEO的風格傳遞出去,這是廣告做不到的。58最主要的業務也是招聘,所以我要去參加。」

但是去了兩期,效果很不好,「錄了好幾天發現沒有我一個鏡頭。參加節目是要花錢的,我說這個不行啊,浪費我的時間和錢,最後卻沒起到宣傳的效果。

「然後我就研究,把前邊20多期節目,躺家裡全看了一遍,很快就找到竅門了,知道導演會留下什麼(鏡頭)。我跟其他人不一樣,我是網際網路人,善於總結,最後可能變成了表現最好的一個。」

「我當時他媽就特羨慕有些人,丫成天話筒就放在嘴邊,張口就能說,我是他媽舉手半天說不上一句話,好不容易說一句話呢,還給剪掉了。慢慢你就知道節目需要什麼,觀眾愛聽什麼。你不能用你的標準,比如有些人一上來,我當時一看這個人不行我說就睡一覺吧,就睡著了。」

對於自己的不足,姚勁波有極強的動力去完善。他用很多精力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接受採訪、拍電視短片、對內對外演講,「利用好每次機會來傳遞自己的理念,讓別人認同你。」

參加黑馬大賽矽谷賽期間,姚勁波說,58同城IPO的路演,他準備了半年。

2013年底,58同城也走進了紐交所,股價持續上漲至今,總市值已超過40億美元。

敲完鍾十幾個小時後,姚就登上了回北京的飛機。他一個部門接一個部門請大家吃飯、慶祝。「必須讓員工感覺到,上市之後我們還是要在一起。」

這一次,姚勁波「心如止水」,「鍾怎麼去敲啊,怎麼走過去拍照,我都經過一遍了。我知道上市就是一個開始,你看學大上市到現在,如果不努力,公司就不會有本質性的突破。你始終得戰戰兢兢的。」

58上市,姚勁波邀請李如彬和他一起去美國,但是李的籤證沒有及時下來,而「金鑫畢竟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

李如彬覺得去不去無所謂,「畢竟是他自己的公司,關係好不是體現在形式上。」

但58同城的上市和迅速發展,給李如彬帶來了「極大的刺激」。58同城的市值是學大市值的14倍多,這讓李不甘心;並且,股價下跌意味著資產縮水,「安全感降低了。」他本來已經賦閒在家,帶帶孩子,買買車,做過幾回天使投資。現在,他決定再次創業。

李和姚住在一個小區,經常會一起聊做什麼項目好。他們都想到了車。李如彬買的20多輛好車,大多都不開,姚勁波在58上給他開了個帳號,找人替他在上邊發帖,以幾千塊錢一天的價格出租那些車。李如彬把這些車組成了一個車隊,成立了一個小公司,招了幾個專職的司機。這個公司為很多名人提供過用車服務,包括比爾•蓋茨、李娜、陳道明、劉翔、易建聯。

2013年,他們看到了美國的P2P租車模式,認為可以借鑑。李如彬喜歡車,這一模式又和網際網路結合緊密。「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姚勁波說,「重點我看好如彬,它(P2P租車)需要很強的線下操作,全國各地都需要有點,運營很複雜,如彬有這個經驗。這個項目很多地方比學大更好,成本、毛利率、重複消費。」

李如彬認為,越來越多的城市私家車限號、限行,導致租車的需求增加,他看好這種更輕、更適合移動網際網路的租車方式。

再次創業的李感覺好像回到了學大初創的時代,做的事情似乎也差不多:十幾年前,他看到家教市場很混亂,便想做一個把家教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公司;現在私家車出租市場很混亂,他又想把它們都整合到一塊兒。

2014年3月,李的寶駕租車公司成立,兩個月後寶駕租車平臺上線,專注移動端,目前已有數千註冊用戶,1000多輛可租車。李的目標是,2016年之前,在全國至少鋪到20個城市,用戶百萬級,5萬輛可租車(這一數字來自神州租車目前的汽車保有量)。

寶駕租車得到了姚勁波的投資。「他要的不是錢,」姚說,「要的是有個人認同他,有個人商量。他的技術合伙人是我找的。我根本不關注回報,主要就是幫他一把。」在姚勁波眼裡,李如彬現在的樣子和他幾年前很像:意識到了溝通非常重要,決定突破自己。

通過參加黑馬大賽矽谷賽,李如彬重新進入了網際網路圈。他開始考慮接受一些論壇的邀請,鍛鍊演講能力。

對於學大,姚勁波還是很看好,「基礎很紮實,一直保持贏利,帳上錢很多,知名度、員工、資源都很好,只要金鑫持續在裡邊想辦法,一定能找到路。」

「我跟如彬說,不要給他(金鑫)太大的壓力,58的成功已經讓他感覺到很大壓力了。」

多年前,學大公司的牆上掛過一幅字: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相關焦點

  • 起底學大教育金鑫,重掌權柄之路
    金鑫生於1977年,是江蘇人,大家都知道,這裡的人擅長搞教育。金鑫大學學的是經濟學專業,1999年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那時候網際網路方興未艾,金鑫一隻腳踏入了這個行當,在知名企業萬網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一位神人,姚勁波。
  • 百世集團紐交所敲鐘
    昨天,總部位於杭州的一家企業成了華爾街紐交所最令人關注的焦點,這家來自中國的快遞公司在此上市,對著紐交所說「我是Best」。  九月的紐約秋意已來,曼哈頓中心的花園裡陣陣秋風掃來落葉,摩天大樓的鐘聲準點響起。早上6點30分,記者前往紐交所,紐約街頭早餐鋪已經飄香,華爾街已有行色匆匆的金融人士上班的身影。
  • 紐交所又反轉:會推進對三家中國電信企業摘牌
    【環球網快訊】法新社剛剛消息,在最新的反轉中,紐約證券交易所又宣布還是會推進對三家中國電信企業摘牌。此前, 紐約證券交易所曾宣布停止推進將三家中國大型電信企業摘牌,隨後遭美國商務部長姆努欽反對,受到壓力的紐交所隨後表示會重新考慮中止摘牌的決定。
  • 突然取消,為何紐交所撤回摘牌中國三家電信商計劃?
    但僅僅過了4天,這件事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反轉之快,估計三家中國電信商也想不到。1月4日,紐交所發布公告稱,紐交所將不會要求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退市。受此影響,港股5日早間行情顯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均漲超5%。其中中國移動在香港上市的股票5日收盤上漲5.13%,中國電信上漲3.35%,中國聯通上漲8.5%。
  • 紐交所又雙叒叕變卦,三家中國運營商下周一將被退市摘牌
    【新智元導讀】紐交所停止摘牌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惹怒了美國政府高層,迫於壓力,當地時間1月6日,紐交所宣布將繼續對三大中國電信運營商作退市處理。而根據路透社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將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列入「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公司」黑名單。迫於壓力,紐交所將繼續對三大中國電信運營商作退市處理。
  • 紐交所摘牌中國三家運營商再反轉 附事件脈絡整理
    紐交所摘牌中國三家運營商最新消息:法新社剛剛消息,在最新的反轉中,紐約證券交易所又宣布還是會推進對三家中國電信企業摘牌。  12月31日 根據川普行政令,紐交所稱將對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啟動退市程序  為遵守川普打壓中國公司、禁止美國人投資美國防部「黑名單」企業的行政令,紐約證券交易所12月31
  • 紐交所摘牌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 中方回應
    紐交所表示不會要求中國三大電信公司退市。華盛頓時間1月4日,紐交所表示,與相關監管機構進一步磋商後,不打算推進將三家中國通信企業摘牌的計劃。   2020年12月31日,美國紐交所宣布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香港)有限公司等三家中國企業從紐交所摘牌(delist thre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插曲《Aal Izz Well》?
    在片尾再次響起這首《 Aal Izz Well》,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完美的闡釋了本片的主題,在這種節奏和旋律中感受到影片所揭示的故事真諦。 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愛情喜劇類型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兩個好朋友一起結伴而行去尋找另一個失散已久的好兄弟,希望能重組他們的「三人幫」,然而途中卻遇到了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
  • 翻臉比翻書還快,紐交所出爾反爾,公信力何在
    翻臉比翻書還快,紐交所出爾反爾,公信力何在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稱「將根據美國法律繼續推進下述公司的退市」。紐交所所指公司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及中國聯通(香港)有限公司。
  • 外交部回應紐交所重新推進中國三大運營商摘牌
    有記者提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周三表示,仍將維持對三家中國大型電信企業摘牌的決定。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連日來也多次表明了中方的立場。你可能也注意到,對於紐交所改來改去、朝令夕改,有很多國際媒體都注意到了。比如,我看到好像有日本經濟新聞就評論說,紐交所針對中國企業摘牌問題朝令夕改,正在引發資本市場的混亂。
  • 紐交所撤銷摘牌3家中企計劃,華春瑩回應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當地時間1月4日,紐交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集團(ICE)表示,在就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OFAC)發布的常見問題回答FAQ857與監管機構進行磋商後,紐交所宣布不再推進中國三家電信運營商的摘牌行動。
  • 姚勁波和他「不差錢」的十五年
    沉思十五年,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龔自珍十五年前,姚勁波腦子裡全是「網際網路」三個字,看到聯合創辦的學大教育沒能如願進軍線上,他決定保留股份外出創業。但凡英雄創業,事後都得整個由頭。比如陳勝、吳廣聚眾鬧事時,搞了一出魚肚丹書的戲法;劉邦創業的時候叫兄弟們編了一個「斬白蛇」的段子。
  • 美國紐交所將暫時性地實施完全電子交易
    將關閉的設施包括紐約的紐交所股票交易大廳和期權交易大廳,以及舊金山的紐交所Arca期權交易大廳。媒體了解到,關閉的部分原因是在紐交所工作的某個員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紐交所總裁斯泰西-坎寧安(Stacey Cunningham)在一份聲明中說:「儘管我們採取預防措施關閉交易大廳,但我們仍然堅信市場應該保持開放並為投資者所用。儘管交易大廳關閉,但所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仍將在正常交易時間內運作。」坎寧安此前曾表示:「證交所是實力的象徵,這就是我們一直開放的原因。」
  • 右翼民粹政治的驅動:紐交所為何要強制摘牌中國三大運營商
    Biden埋雷 三、紐交所對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三家公司摘牌的直接影響 四、紐交所作為金融機構/商業機構,為何要打擊三大運營商?紐交所將在 2021 年 1 月 11 日凌晨4點之前,終止該三家公司在紐交所的股票交易。
  • 紐交所拒絕執行川普命令,三家中國公司無需摘牌
    近日,紐交所宣布將暫停執行前任美國總統川普於2020年11月12日所頒布的13959號行政命令。該行政命令要求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中國企業予以摘牌處理。而且此次打擊,不僅只影響到了中國企業的利益,也間接影響到了全球投資這三家企業的投資者們的權益。退一步說,如果這三家企業真的違背了美國的相關法規並接受處罰,那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問題在於,這三家中國企業自從在美國股市上市並進行交易以來,一直嚴格遵循著美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
  •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電影講了有夢想就要追,而且有學識才有魅力。說說電影好看的點,個人認為有兩點。一是學以致用。電影裡有個點是在課上被問什麼是機械裝置。三傻裡的大傻(其實是最聰明的)回答,能省力的就是機械裝置,像風扇,電話,計算器,拉鏈。而另一個「優秀的學生」回答是,造著課本背了一長串所有同學都不懂的名詞。最後是大夥對大傻的回答嗤之以鼻,而對照著課本回答的「優秀生」都表示很認同。這不禁就讓人思考,學的本質是什麼,是會用還是只是會背課本。
  • 三傻大鬧寶萊塢,他在人們眼裡是個傻瓜,是的
    小編早就聽說了阿米爾汗主演的賀歲檔喜劇《三傻大鬧寶萊塢》,所以他去看了滿場期待,並沒有讓小編失望。國寶印度演員阿米爾汗的電影確實很棒,而《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有許多搞笑的情節,也有許多感動,最平凡相處,最最簡單的小事,那些讓我們感動的小感情。我們都很年輕,我們都很瘋狂,我們都有好朋友。
  • 遭紐交所摘牌!三大運營商「冷」處理,商務部、證監會發聲回「懟」
    同時,三家公司均對紐約證交所相關決定和行動表示遺憾。三大運營商回應2020 年 12 月 31 日(美國當地時間),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簡稱 NYSE ,中文簡稱紐交所)發布聲明,宣布已經決定啟動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退市流程。
  • 紐交所交易員調侃中國大媽:黃金重創 大媽們呢
    紐交所交易員MarkOtto今晨發微博調侃中國大媽稱:「黃金遭遇重創,大媽去哪了呢?她們一定是去投資別的了。」最後加了一個偷笑的表情,並配了張大媽從鱷魚嘴裡撈黃金的圖。美國紐交所交易員MarkOtto美國紐交所交易員MarkOtto今晨發布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