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圖書館應用RFID成立無人服務智慧圖書館介紹

2020-12-13 RFID世界網

  民國94年7月臺北市立圖書館(以下簡稱北市圖)獲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提供其新開幕的內湖店五樓賣場約32坪空間無償使用10年,由北市圖運用RFID建造世界首創無人服務的智慧圖書館,接著於民國95年5月經市政府的協調及臺北捷運公司的支持,提供捷運西門站地下街約60坪空間設立第二座,這亦是捷運線上設置公共圖書館之首例,藉以促進北市圖之「營造快樂閱讀、熱愛學習的活力城市」目標。 



圖1、內湖無人服務圖書館(位於家樂福內湖店五樓)  

  緣起 

  過去的圖書館是被動地等待讀者來借書。而北市圖講求「書往讀者手上送」的新圖書館概念,要讓一般民眾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圖書館的書本。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廣設圖書服務據點與服務據點便利性便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服務的據點越多越便利,民眾越有可能因為方便,利用圖書館提升閱讀及借書。但要實現這樣的服務有政府人力精簡和便利地點難覓、空間有限,因此北市圖設立以下策略指標: 

  (一)於人潮眾多的地點,設置無人服務圖書館,提供書籍讓民眾隨處可借還書。 

  (二)提供忙碌無法到圖書館或無閱讀習慣的民眾便利的機會。 

  (三)滿足市民廣設圖書館的需求。 

  (四)圖書資料能快速周轉,可提高圖書的可利用性,增加館藏使用率。 

 

圖2 、內湖無人服務圖書館室外自助還書機

  (五)非開館時間,仍可受理還書,並即時反應讀者借閱狀況。 

  問題與解決 

  原本使用條碼作為資料辨識圖書書館系統,因RFID技術的導入應用,將原本無法實現的無人服務圖書館變成可行,有兩個關鍵因素。 

  自助借還書操作簡便性和借閱資料正確性 

  雖說過去使用條碼系統時,就有自助借還書系統,不過受限於條碼讀取時須特定角度和範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不經館員在旁協助說明一般讀者經常不會掃描條碼,有時候處理一本書得花上1~2分鐘,或者借閱多本圖書只掃描部分圖書亦是常發生之事,凡此皆須有人在場即時作後續處理。 

  而RFID由於其全向非接觸非掃描的資料讀取方式,讀者不需將圖書擺放到一定角度位置,或多本圖書疊在一起, RFID便可一次正確讀取,這大幅增加了自助借還書系統的可用性與簡便性,只要附上簡易操作說明,大部分初次使用者皆會使用,亦不致如過去發生漏刷情形。 

  圖3 、 RFID自助借還書機操作說明 

  借閱讀者身份認證的可信賴度 

  過去使用的條碼式借閱證,系統使用證件上的條碼作為帳號資料,證件認證則靠人的眼晴來辨識真偽,這在無人服務圖書館時會產生很大的認證冒用風險,任何人只要隨意取一紙列印任一已知帳號條碼,便可通過系統借書,因為機器可認不出來假冒的借閱證。 

  採用RFID技術可克服這個問題,由於RFID卡片製作成本相對較高又可加入編碼機製作為認證,因此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偽造的門檻,這門檻同時提供了無人服務圖書館所需的認證信賴。 



圖4、圖書安全管理機制由條碼及磁條轉換為RFID晶片示意圖 

  無人服務智慧圖書館介紹 

  當然無人服務圖書館設立除因應用RFID解決根本的可行性問題,尚有其他須考量規劃的問題,介紹於下: 

  無人服務圖書館設置地點之評估:無人圖書館之設置地點以本市捷運站及大型購物中心各設置一處為原則,經本館與擇定地點之管理單位(產權單位)協商後確定。 

  無人服務圖書館之規劃設計及建置:無人圖書館之大小至少三十坪,可至少容納一萬冊圖書。 

  須設計無人服務圖書館之名稱、造型、識別標誌及館內外指標,造型具智慧圖書館之新形象,且便於管理。 

  應提供之設備: 

  (一)、全新自助借書站一套: 

  與本館自動化系統有相容的介面(配合本館的自動化作業系統)。 

  須規划動線及自助借書站之放置位置,並提供適合的家具放置借書站,自助站之設置地點以方便民眾離館前辦理借書手續。 

  可以同時辦理多冊(件)資料之借閱手續。 

  提供民眾選擇列印或不列印其所借圖書資料之名稱及到期日之清單。 

  (二)、書架:約可容納一萬冊圖書,須設計書架的樣式。 

  (三)、全新數位安全監視錄影系統:由於無人於現場服務,需設置安全監視錄影系統,以備臨時狀況發生時,可遠端即時電話,現場設置專線IP影像電話。 

  (四)、電子閘門:出入口閘門具館藏安全辨識能力,以閘門機械構造,確保同一時間僅一人經過,入內借書民眾須憑本館借書證刷卡後,始得進入;離開時,閘門須能偵測所有經過的圖書資料是否完成借書手續,如偵測有未完成者,電子閘門須閃燈及發聲警示,且出口不能開啟。 



圖5、西門無人服務圖書館內出口電子閘門 

 

圖6、西門無人服務圖書館入口門禁RFID讀卡設備

  無人服務圖書館陳列圖書的主題及陳列方式,應依所在位置和預期使用者特性作個別處理。 

  無人圖書館藏書射頻識別晶片之提供,包括識別資訊註記、輸出及黏貼,閱館前須準備約三萬冊圖書。 

  每三個月盤點無人服務圖書館館藏資料,以掌握資料的遺失情況,若遺失情形異常,期能早期得知以便進行適當的改進措施。 



圖7、智慧圖書館運作流程示意圖 

  結語 

  運用RFID並整合相關資訊科技設備,建立智慧型館藏管理模式,設立了無須特別設置固定服務人員之無人服務圖書館,充分運用人力,且透過社會資源之協助獲得設置場地,在節省人力及設置成本上有相當大效益表現。以下就以設置1座此種圖書館及北市圖規模相似之小型圖書閱覽室進行效益比較說明: 

  (一)、服務人力 

  圖書閱覽室:配置2位正式館員及2位計時工讀生。 

  無人服務圖書館:只需1位計時工讀生不定時到館,上架及整理圖書。 

  每月約可節省60,000元人事經費。 

  (二)、設置成本 

  圖書閱覽室:除建造館舍空間所需之硬體成本外,內部尚需有書架、桌椅、圖書、電腦及服務臺等設備,總計約需6,000,000元。 

  無人服務圖書館:包括空間裝修、各項自助借還書設備、安全辨識閘門、工作站及圖書晶片加工等,總計約需4,500,000元。 

  每座圖書館之設置成本約可減少1,500,000元。 

  (三)、開放時間 

  圖書閱覽室: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六:8:30-21:00,周日及周一:9:00-17:00,每周共計開放78.5小時。 

  無人服務圖書館:依設置地點而定,內湖館配合賣場營業時間,每周開放時間超過102小時;西門館開館時間配合捷運站營運時間,每周開放126小時。 

  開放時間較一般閱覽室長,能提供讀者更便利及彈性的服務時間。 

  (四)、外借人次、外借冊數(以民國97年全年作計算) 

  圖書閱覽室:每月平均借閱人次約為1,289人次,外借冊數約為5,918冊。 

  無人服務圖書館:每月平均借閱人次內湖館為1,423人次,西門館為3,720人次,外借冊數則內湖館為5,769冊,西門館為10,440冊。 

  無人服務圖書館館藏內容系對所在讀者特性進行供閱,同時使用上相當便利,進而吸引讀者來館使用。 

  (五)、圖書借閱率 

  圖書閱覽室:約為15.3%(11所閱覽室每月平均合計借閱冊數65,100除以合計館藏量425,825)。 

  無人服務圖書館:內湖館約為34.24%。 (每月平均借閱冊數5,769除以館藏量16,848),西門館約為52.44%。 (每月平均借閱冊數10,440除以館藏量19,908)。 

  無人服務圖書館明顯的比閱覽室多一倍以上的圖書借閱利用率,而西門館也比內湖館高出近七成,應為交通位置、出入人數差異之故,畢竟出入捷運和到大賣場人數本就有相當差異,由此顯見「書往讀者手上送」的新圖書館概念推行之成效。 

  於此應用案中,北市圖角色為RFID應用者,應用圖書館廠商為開發的RFID圖書管理自動化設備,北市圖進而開發運用RFID技術,創新圖書館服務層面-無人服務智慧圖書館,故本文主要是從應用層面介紹,北市圖如何運用RFID技術優勢,創造圖書館服務的最大效益,以使「營造快樂閱讀、熱愛學習的活力城市」更進一步。

     (文/臺北市圖資訊室‧黃裔宏主任)        

1

相關焦點

  • 臺北市立圖書館古亭RFID智慧圖書館開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古亭智慧圖書館14號開館,這也是臺北市第3座和學校合作、利用閒置教室改建而成的智慧圖書館,不但活化原有校舍空間,也提供社區民眾小而美的借閱圖書服務。  臺北市古亭智慧圖書館,位於寧波西街286號古亭國中進學樓1樓,是中正區第4個圖書館服務據點,同時也是第3座與學校合作利用閒置教室,改建而成的智慧圖書館,而古亭智慧圖書館的館舍面積約78坪,設有圖書區、期刊報紙區、信息檢索區、自助借書區及自助還書區等,館藏約可容納2萬冊,圖書內容以符合一般大眾閱覽為主,包含適合兒童閱讀的繪本圖書。
  • 全臺灣第一座無人服務圖書館二十二日在臺北啟用
    (記者董會峰)全臺首座無人服務圖書館二十二日在臺北啟用。  這座名為「Open Book無人服務圖書館」,設在即日開張的家樂福臺北內湖旗艦店五樓。讀者憑一張具有晶片辨識功能的電子借書證,可自行入內挑選書籍;在一臺自助電子設備前,簡單操作便可完成借書或還書。  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該圖書館雖然只有不到一百平方米的館舍空間,但卻有七、八千冊的藏書。館內未配置服務人員。
  • 臺北最大的圖書館引入RFID技術
    位在松山家商的福德智慧圖書館是臺北市第七座智慧圖書館,總面積多達204坪,也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智能圖書館,藏書量多達兩萬三千冊,全館採自助借還設備,不設館員,現已對外開放。  臺北市立圖書館副館長林淑娟說,福德智能圖書館全館採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晶片,透過借書證的晶片辨識,民眾就可刷卡出入圖書館,現場設置自助借書機,也能自動感應RFID借書證讀取借閱紀錄或註銷借閱,讓民眾自行辦理圖書資料及歸還書籍,快速借還書。只要攜帶身分證、駕照或戶口簿正本等任一文件,就可申請借書證,若要有悠遊卡功能的借書證,得自行帶著悠遊卡。
  • 臺北市立圖書館借閱證將和悠遊卡結合
    臺北市立圖書館借閱證將和悠遊卡結合 作者:中國時報 來源:RFID世界網 2007-05-24 08:43:19 摘要:臺北市圖總館館長曾淑賢表示,目前市圖有磁條和晶片2種借閱證,不過晶片卡僅限於總館和2所智慧圖書館使用
  • 中山大學採用RFID智慧圖書館
    中山大學採用了遠望谷提供的RFID智慧圖書館解決方案,為中山大學的5個場館進行了信息化智能改造,創新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模式改變了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模式,有效縮短圖書流通的周期,提升了人性化服務水平,發揮了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
  • 又一座無人圖書館「熄燈」!
    @聯合新聞網「板橋智慧圖書館」是新北市唯一一間無人服務的圖書館,2010年4月正式啟用,
  • 臺北市立圖書館曝藏色情漫畫 郝龍斌遭遇尷尬
    臺北市立圖書館曝藏色情漫畫 圖片來源:臺灣「民視新聞」  臺海7月15日訊 放暑假了,臺灣很多小朋友會去圖書館看漫畫。
  • 市立圖書館 保存完整的成都圖書館舊址
    成都晚報記者 馬小兵 馬千笑/繪  現位於成都市文翁路98號的成都圖書館,曾經三次易址,七次更名,歷經百年滄桑,翻天巨變,如今已成為國家一級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效益位居西部地區前列。同年8月8日,通俗教育館建成,舉行開館儀式,通俗教育館「以提高人民常識,促進社會文化為宗旨」,該館下設8個部,圖書館部是其中之一。  圖書館部先後成立兩所圖書館:成人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圖書館開館時有圖書2000餘冊,除本館自購外,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出版機構贈送部分圖書,另外也有私人捐贈部分圖書。開館後,圖書部陸續購置一些新書,一年內藏書達4000餘冊。
  • 基隆公共圖書館優化 率先導入RFID系統與智慧圖書館服務對接
    基隆市文化局爭取教育部3年共695萬元補助計劃,17日「健全公共圖書館營運體制及組織體系發展」輔導團到基隆進行今年度第三次分組輔導訪視。市長林右昌表示,近年克服財政與資源不足困境,明年各區圖書館將有新變革,提供更專業服務。
  • 基於CiteSpace 的國內智慧圖書館研究熱點分析
    學者沈奎林的研究方向的關鍵詞有圖書館建設、雲計算、rfid、虛擬化、射頻識別、圖書盤點、圖書館、機器人。(2)智慧圖書館建設、發展等應用類文章研究者基於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嘗試研究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路徑、發展模式、設計方案等實踐應用類話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 臺北市圖書館 五大策略讓民眾走進圖書館
    透過營銷策略運用、閱讀推廣活動及不斷創新的服務措施,近年來,臺北市立圖書館不論在進館人次、借書人次及外借冊數方面,都是逐年增加。  善用資源  擴展服務  臺北市圖受限於經費及人力,無法再增設分館及圖書閱覽室,然為符應民眾的殷切期盼,積極尋覓小區硬體與人力資源。例如,與裡長合作經營閱覽室,軟硬體由臺北市圖提供,人力由裡長組織志工隊輪流經營;與學校合作,在校園內設置閱覽室,服務學校師生和小區民眾。
  • 臺北市圖書館北投分館獲選全球最美圖書館
    臺北市圖書館北投分館獲選全球最美圖書館 2012年04月19日 17: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玩具圖書館——兒童服務經驗分享會
  • 米蘭市立圖書館使用攻略(上)——借書
    米蘭市立圖書館是米蘭市公共服務設施的一部分,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米蘭居民學習、閱讀和查詢資料的需求。米蘭市立圖書館不是一座圖書館,它由很多分布在市內的市立圖書館組成,各個圖書館分別為自己所屬的區域進行文化服務,同時又在網際網路的構架下共享彼此庫存的書籍,形成了龐大的書籍庫,在這裡不僅僅只有義大利語方面的書籍,還有中文、法文、
  • 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
    一、行業背景與應用需求       圖書管理是RFID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圖書館是圖書管理需求最為集中的應用場所。據調研分析,目前全國共有1萬多家圖書館,且大多數圖書館已經從純手工管理方式過渡到了採用條形碼識別、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軟體技術的數位化管理模式。雖然採用了許多現代化技術,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困擾著圖書館的管理及工作人員。
  • 臺灣五大特色圖書館推薦
    去年全臺民眾擁有公共圖書館借閱證累計達1415萬張,平均每1.7人擁有1張。很多臺灣民眾都喜歡去圖書館閱讀,而臺灣的各類圖書館也相當之多。去寶島一遊不僅可以觀賞阿里山、日月潭等自然風光,也可以去圖書館體驗一下臺灣的文化生活,去看看書順便欣賞臺灣的特色建築,下邊就給網友們介紹5個臺灣的特色圖書館吧。
  • 上海臺北兩市圖書館開展館際圖書交換
    東方網7月5日消息:上海、臺北兩市昨天在2013滬臺雙城論壇上簽署4項合作交流備忘錄。至此,兩市在雙城論壇平臺上簽署的合作協議總計已達11項。「軟實力」成為今年4項備忘錄的最大亮點。   四項備忘錄涉及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臺北1999市民當家熱線的合作尤為引人關注。
  • 智能設備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及服務策略
    隨著高校圖書館的智能設備的增多,利用智能設備和技術進行智慧服務也成為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主流。以下將高校圖書館利用智能設備和技術應用在智慧服務方面的策略闡述以供參考。3.注重大數據技術在智慧服務中的應用在認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實現智慧服務的手段的同時,如何將技術應用在具體的圖書館智慧服務中仍需思考。
  • RFID技術及RFID系統在圖書館中的服務研究
    應用此特性的技術,能夠提供圖書館內各種非接觸式的管理,包括讀者與館藏的數據。近年來圖書館利用RFID取代條形碼識別的功能.再配合RFID快速反應與非接觸的特性提高作業效率與精確度,但服務型態本質卻並未改變。
  • 「雙一流」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
    「雙一流」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  ----2018年北京地區高校數字圖書館年會>隆重舉行  11月8日至10日,由北京高教學會圖書館工作研究會數字圖書館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與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聯合承辦的2018年北京高校圖書館「『雙一流』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化工大學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