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有了娃後很多寶媽會發現,家裡客廳全是娃的玩具:前腳剛收拾整齊,後腳娃又一件一件拿出來玩。大多數寶媽就隨著孩子的性子,索性不收拾了到處散著,這樣娃拿的也方便。
可當家裡來客人的時候,事情可就不是看起來這麼方便了:客廳亂的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或者是著急找個東西卻發現裡外翻三遍也找不到。
這讓不少寶媽都感到鬱悶,不知道到底是應該為孩子收起來還是任由他胡亂擺著。或許這兩位明星的經歷能為寶媽的疑問提供一些意見。
在最近的親子綜藝節目中,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引起了大家關注。同樣是帶娃,兩種教育方式差距特別大。
【霍思燕溫柔型媽媽】
節目中霍思燕家的客廳像大多數寶媽家的客廳一樣,堆滿了兒子嗯哼的玩具。一眼望去,就像一個小型遊樂場。
霍思燕沒有刻意要求嗯哼收拾自己的玩具,讓他按自己的想擺放的位置擺放,完全是散養。這和霍思燕的性格和想法有關係,霍思燕性格偏柔軟,屬於溫柔型的媽媽。
相比較讓孩子學會嚴格的規矩,她更看重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只是在為人處事上會給嗯哼講一些規矩,但是在生活習慣上並沒有強制規定。
【應採兒嚴格型媽媽】
應採兒家的客廳收拾得非常乾淨,如果不說根本看不出是一個有娃的家庭。
應採兒兒子jasper有自己專門放玩具的房間,房間裡的玩具也是擺放整齊的。應採兒甚至對於jasper的玩具有嚴格的規矩:從玩具房拿出來的玩具玩完後必須放回去,自己的玩具房要自己收拾整理。
應採兒性格強勢,她屬於嚴格型的媽媽。她非常看重jasper的獨立能力,不會過分縱容他的要求,尤其生活習慣上要嚴格按照規矩執行。
霍思燕和應採兒的兩種教育方式代表了兩種教育方法:自由散漫教育和條理規矩教育,兩種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性格不同,各自的發展也不同。
1)自由散漫教育養出溫和但是有主見的孩子
自由散漫教育養出的孩子,更加釋放自己的天性,思想天馬行空,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樣教育方式長大的孩子普遍性格比較溫順,對周圍環境的物質要求度不高,適應能力強。但是如果過度自由散漫,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懶惰脆弱,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雖然能快速適應社會生活,但是由於自己自律性不高,容易放棄。遇到挫折時由於脆弱的性格,也容易選擇逃避。
2)條理規矩教育養出懂事但是性格急躁的孩子
條理規矩教育養出的孩子,做事更加有規矩性,邏輯思維很強。
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有自己的原則性,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自律性非常高。但是如果過度要求講條理規矩,孩子長大後會非常敏感,做事畏畏縮縮,特別怕做錯。
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雖然工作特別努力認真,但是內心敏感,當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發展的時候容易情緒急躁,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1)對孩子的這些方面要給予自由
自由是相對的,對於孩子一些心理層面上的要求,家長應該給予自由。比如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玩具的歸屬權,不要輕易把孩子的玩具贈送給別人。買玩具時考慮孩子的喜好,只要是安全的就可以滿足孩子的心願,家長不要拿自己的經驗和愛好替孩子做選擇。
2)對孩子的這些方面必須嚴加管束
對於一些影響性格的原則方面,家長必須嚴加管束。比如珍惜自己的玩具,不能隨意毀壞。如果喜歡別的孩子的玩具,需要經過對方同意,不能爭搶。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擺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